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華匯人壽原保費縮水九成 三年虧兩億連續六年財報難產

該公司2018年實現原保費收入1996.95萬元,較2017年的2.33億元下挫91.4%,創下該公司原保費史上新低

《投資時報》研究員 齊文健

如果不是因為涉及幾位重量級資本高手的股權糾紛已癡纏多年,如果不是因為公司業績下滑綿綿不絕,並不會有太多人去關注華匯人壽。

根據中國銀保監會披露的2018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數據,標點財經研究院目前聯合《投資時報》對各家保險公司2018年保費收入進行了統計和排名,並推出《2018保險公司保費收入榜》。

統計結果顯示,在91家人身險公司中共計25家公司原保費較上一年出現下滑。從下滑程度來看,華匯人壽則僅次於剛剛以190億元更換控制權的和諧健康而高居第二位。數據顯示,其2018年原保費收入為1996.95萬元,較2017年同期下挫91.4%,同時也創下該公司原保費史上新低。

公開資料顯示,華匯人壽成立於2011年,注冊資本15億元,主要在遼寧省內開展各類人身保險的經營活動。其初始股東包括6家公司,其中沈陽煤業(集團)公司、人和投資控股公司、北京富德投資公司、大連三德投資公司持股比例均為20%,大連瑞德投資公司、大連萬朋房地產開發公司分別持股10%。

《投資時報》研究員發現,2012年至2018年,華匯人壽原保費收入分別為1.4億元、2.5億元、4.1億元、4億元、8.9億元、2.33億元、1996.95萬元。其中,2018年的數據隻及6年前的14.2%。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華匯人壽在保費收入方面長期以來難有突破,不過其一直未涉足中短存續期產品,自展業以來,其保費收入均來自原保費收入。這也意味著,監管層此前對於萬能險產品的監管收緊,對該公司業績並未產生影響。

想要知道這家壽險公司原保費減少的原因可謂輕而易舉—上其官網咖。在產品中心欄目,僅有一款名為“樂享安泰重疾保障計劃”的健康保險在售。沒錯,隻此一款!

據2018年7月3日該公司官網披露的《經營的保險產品目錄及條款》,其中尚有華匯人壽團體定期壽險、華匯人壽團體重大疾病保險、華匯人壽樂享安泰兩全保險、華匯人壽附加樂享安泰重大疾病保險4款產品在售,至於已停售的保險產品則多達29隻。而半年之後,唯一存活的產品只能證明這家公司還在運營中。

更有意味的是,對於在售產品急劇減少的原因,該公司的年報也不能提供更多信息。事實上,其官網迄今隻掛出了2012年年報,而2013年至2017年年報均顯示為“暫緩披露”,且給出的理由不盡相同。

《投資時報》研究員發現,2013年和2014年,華匯人壽因公司股權歸屬存在爭議尚未解決,無法召開董事會和股東會履行相關審議程序,暫緩披露年度信息;2015年和2016年,華匯人壽又因為公司股權訴訟案件尚未完結,董事會和股東會無法召開,相關審議程序無法履行,暫緩披露年度信息;2017年,華匯人壽則因正按照監管機關下發的《監管函》要求開展公司治理整改工作,董事會和股東會無法召開,相關審議程序無法履行,公司2017年度信息披露報告暫緩發布。

2018年的年報?還是先將之前5年的補齊再說。

那麽華匯人壽近年來的業績狀況究竟如何?財務數據是否“沒法見人”?

當然,其淨利潤情況仍可以從各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窺見一二。華匯人壽2018年四個季度分別虧損1688.17萬元、1363.11萬元、1040.78萬元、3046.37萬元,共計7138.43萬元。而2016年、2017年全年分別虧損7099.34萬元、6438.08萬元,近三年累計虧損2.07億元。

儘管財務數據表現乏力,但華匯人壽償付能力卻較為充足,連續12個季度的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均保持在500%。2018年年末,上述兩項指標高達864.86%。

《投資時報》向華匯人壽發送採訪提綱,詢問盈利狀況不佳、償付能力遠超行業平均水準、股權糾紛的原因等問題,對方回復稱,“關於採訪函中提到的有關問題,我司已經向監管部門進行了匯報,目前正在按照監管要求進行整改和完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