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建信人壽償付能力四連降增資60億 保費收入下降在預期之內

近日,建信人壽披露了今年二季度償付能力報告。報告顯示,該公司二季度保險業務收入76.3億,實現淨利潤2.15億,結合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披露的淨利潤1.01億,今年上半年建信人壽合計盈利2.16億。

而從償付能力來看,雖然滿足監管要求,但這已經是建信人壽自2018年3季度以來連續四個季度出現下滑,截至2019年二季度,建信人壽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已由123%降至104%,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也由154%下滑至131%。

一位接近建信人壽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價值型業務做得多了,償付能力自然就會下來,之前建信人壽公布將增資60億,目前增資手續正在辦理,辦理結束,償付能力就會上去。”

對於該公司盈利原因,償付能力下滑以及其他問題,本報記者聯繫建信人壽相關人士,其告訴本報記者,由於建設銀行將於8月29日披露2019年中報業績,目前正處在靜默期,不便回答相關問題。

保費下降在預期之內

7月19日,建信人壽在中保協發布公告稱,已召開股東大會審議通過《關於建信人壽增資實施方案的議案》,確定增資規模60億元,增發股份26.25億股,股份總數增至71.2億股,注冊資本變更為71.2億元。

其中,股東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未參與本次增資,持有的股份由5.08%縮減至3.21%。其放棄認購的增發股份由全國社保基金接手,若增資獲批,全國社保基金持股比將由14.27%增加至16.14%。

實際上,此次增資早有眉目。今年4月30日,建設銀行發布公告稱,擬以自有資金向旗下建信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增資30.6億元,增資後,建設銀行持有建信人壽股權比例仍保持51%不變。

如此看來,建設銀行這一公告信息與建信人壽此次增資契合。建設銀行也坦言,本次對建信人壽實施增資,將有助於增強建信人壽的償付能力,提升市場地位和競爭能力,推動集團普惠金融業務的發展,更好地滿足日益增長的保險保障需要。

公開資料顯示,建信人壽的前身是成立於1998年的太平洋安泰人壽保險, 2011年建行等數家機構收購太平洋安泰人壽保險,其中建行以51%的股權佔據絕對控股地位,該公司亦由此轉身成為國內首批銀行系保險公司,同時更名為建信人壽。

作為銀行系保險公司,銀保渠道是公司天然的主渠道,也是相較於其他保險公司的優勢資源。利用銀行渠道的特有優勢,該公司次年保費收入得到爆發性擴張。2012年建信人壽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58.68億元,這一數字是2011年的4.6倍。而在此後的2013年到2016年間,該保險公司也一直保持增長趨勢,增長幅度分別為19.50%、126.61%、29.19%、124.67%。

但自2017年開始,建信人壽保費增長出現疲態。2017年該公司規模保費為422.70億元,同比下降26.42%,遠超行業平均6.06%的降幅。其中原保險保費收入295.44億元,同比下滑35.94%,在行業中由2016年的第11名降至第18名。而壽險整個行業該項收入在這一年卻是整體增長,且增幅高達20.04%。到了2018年,建信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為249.07億元,同比下降15.7%。

不過,在建信人壽看來,保費下降在預期之內。該公司相關負責人此前對記者稱:“自2016年起,建信人壽進入發展的第二階段,主推價值型產品,提升公司價值。隨著規模型業務向價值型業務的遷移,保費規模往往會經歷短期‘陣痛’。這也是保險公司制定轉型戰略時已有預期的情況。”

此外,建信人壽淨利潤也在2017年出現大幅下降,該公司年報顯示,其2015年度、2016年度的淨利潤分別為41.26億元、38.60億元,到了2017年,其淨利潤3.75億元,淨利潤出現30多億的下滑。

在經歷2017年斷崖式下跌後,2018年建信人壽淨利潤有所回升,為6.15億元,同比增長64%,但這一數值與過去動輒幾十億的利潤已不可同日而語。

退保金增加

建信人壽作為銀行系保險公司在享受母行龐大數量網點引流便利的同時,也必然沾染渠道單一、產品單一的痛楚。

從保費收入的渠道來看,2018年建信人壽原保費排名前五的產品中,除金富躍3號兩全保險、龍耀一世終身壽險的保費收入同時依靠銀保、個險、高端渠道外,其余3款產品保費收入全部來自於銀保渠道。萬能險保費收入方面,排名前3位的產品保費收入則全部來自於銀保渠道。

與此同時,2018年,建信人壽排名前三的3款萬能險產品合計獲得保費收入165.36億元,在規模保費中佔比近4成。

與大多數保險公司相同,建信人壽同樣面臨退保金增多的問題。2018年,建信人壽退保金為279.35億元,同比增長107.43%。其中,退保金額較大的險種主要為個人年金,2018年這一險種的退保金為198.9億元,在總退保金中的佔比超7成。

退保金作為衡量壽險公司流動性的重要指標,一直受到保險公司的關注。建信人壽在年報中表示,針對流動性風險,公司提前預判,積極調撥資金,及時化解2018年集中退保帶來的流動性壓力,未發生流動性風險事件。但是,如果退保金持續上漲,或會對建信人壽轉型發展產生不利影響。

上述接近建信人壽人士表示:“建信人壽去年退保金增加的主要原因是2015年賣的三年期產品比較多,去年到期需要取出。但這些取出的客戶也可能繼續去購買一些保障型產品或者投資一些其他產品,所以退保金增加並不能體現一個公司的業務是否健康。而從公司的角度,2015年賣產品的時候,就會對未來客戶取出相應金額會有一個比例的測算,退保的情況都在大部分公司的預期之內,基本不會在退保上面栽跟頭,因為每個類型的產品,公司都有歷史經驗參考數據,基本上前期都有準備。”

至於退保金增加對流動性的影響,該人士表示:“因為公司在賣出產品的時候,本身投資也配了,準備金也提了,所以不會有太大影響。除非是在經營當中,出現重大業績波動,或者是重大決策失誤,那是會產生很大壓力,但按照目前保險公司審慎經營的狀態,大部分公司是不會因為退保出現顯著的現金流壓力。”

事實上,建信人壽2016年公開表示過要進行轉型,稱將從主推規模型產品轉為主推價值型產品,提升公司價值。但根據銀保監會披露數據,2017年,建信人壽萬能險佔原保費收入比例為30.06%,2018年變為40.19%。而且根據建信人壽2018年年報中保費收入據前五位的保險產品經營情況顯示,排名前三的萬能險產品保費收入為165.36億元,佔總保費收入的比重為66.39%。

上述接近建信人壽人士表示:“轉型需要平穩過渡,而轉型成效一般可以通過觀察該公司ROE水準的變化,今年上半年建信人壽價值創造能力相比去年有了很大提升,今年上半年的年化ROE達到9%,之前只有3%到5%。”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