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略談中國篆書起源變遷簡史,漢字簡化有利於推動中文國際化

某日,二哥求問瓷器所附載文字何意? 此兄,姓楊名俊,自幼至今,其體肋骨嶙峋,人取其形戲稱;猴子是也。家中排行第三,綽號“老三”。

平生所嗜唯棋牌賭博為樂,好酒食嬉樂。其友遍及瓷都東西南北中,熟識全市美酒珍肴去處。兩者天成,故,晨起即友人呼之聚集風味茶肆,午時嘯聚酒樓縱酒,妄語滔滔。至夜,或東或西或南或北或中再聚五六酒友推杯換盞,期間牛皮轟轟點綴。酒足飯飽眾食客趁夜色闌珊,尋一奢靡之所嚎歌曼舞。子夜二三,眾鳥獸方散。其友所數之廣,所獵美酒佳肴之眾,生活所享之糜爛,為老夫所景仰也。

老夫所疑二兄數年沉溺酒食,山珍海味進其腹,何以未見新肉堆積至肥,甚惑之。

閑言少敘,話回瓶體所載文字,老夫所學甚淺薄,不識其意,愧之。尋友人師長助之。應者紛紜,惜識者寥寥。當中略識大體者,眾說莫衷一是。幸得瓷都書畫界頗有造詣的羅敏老師所助,全文悉數破譯。魯夫抱拳謝蕾蕾等眾友師長為感,幸甚慶甚泣甚。

其文所載其意:品稱珍器,士稱希生二,陶成是也非製,筆文花無不 初思不解其意,乃遍詢,眾人愕然。再思之,頓悟。怒曰;何方製器匹夫,安敢胡撰文意戲弄老夫,累及眾友師長勞頓!

乃做篆體研究,略有心得,錄之。謬誤之處,期師長斧正。

中國歷史上,文字歷經數次變遷。 傳世至今四書五經善本皆以彷宋體刊印。但書經原文皆為篆書所撰。如《春秋》即以魯篆書於竹簡之上。魯篆屬齊系篆書一支,變化多端、多異體字、裝飾繁冗。今人識魯篆者不足千人。而識此字體學者九成在大陸。

秦始皇以左丞相李斯纂秦小篆統一六國文字,亦由禦史程邈製秦隸。且篆書歷來正俗並存。俗體篆隸書皆由正體化繁為簡而來,且廣傳於民間及私文中。

漢朝隸變之後,雖有恢復上古鳥篆之動議,實為西周文字,但終難抗文字簡化之潮流趨勢。

今日之繁體簡體實際大多出於兩晉南北朝,不分先後。因為自篆書、隸書既有正體俗體並存之現象。隸書楷化之後,兩種字體自然亦繼續並存。正體字和俗體字之別僅為官文與民文之別而已。朝廷詔告律令必以正體書寫。而民間則以俗體為主流。正俗之分實為歷朝限制下民以科舉入仕之計。

總計俗體字數量約一萬餘字,懂三千字即可日常書信記帳無慮。正體字僅《康熙字典》就收字約47035字。以我昔日農業大國之前的生產力,尋常農戶絕無余力令子弟數年不事勞作而專心識字。

即便已推翻君主專製王朝建立民國,文字改革勢在必行。唯民國政府之執行力恕難恭維,1935年教育部曾頒布簡化漢字之動議,但未能貫徹之。

中國大陸於1958年推《簡化漢字方案》,並以國家之力貫徹,乃成國家文字標準,實為利國利民之善事。對日後中文國際化有推波助瀾之作用。

簡化漢字之意也非中國兩朝獨有。日本政府亦對常用漢字訂簡化標準。由此可見,簡化漢字與意識形態並無乾系,只因社會及經濟發展之需而已。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