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極簡中國書法史,一口氣讀完3000年

漢字是書法的母體,書法是漢字的藝術表現形式。漢字起源於原始社會晚期,距今約六千多年,現存最早的漢字體系是商代的甲骨文,經過歷史的變遷,書法在不斷地演變,從甲骨文到金鼎文、石鼓文,篆、隸、楷、行、草的出現,形成了一清晰可見的運行軌跡。

1、商周時期書法

商周時期的書法主要是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代王室刻在龜甲獸骨上用來記錄占卜、祭祀等活動的文字,又稱卜文、卜辭。甲骨文最早出土於河南省安陽市殷墟,距今3600多年的歷史。同期還出現了金文,它是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又稱“鍾鼎文”,主要記載帝王分封、賞賜、征戰、契約、祭祀等內容,字體與甲骨文相近。

殷商·甲骨文

殷商·蝌蚪文

西周·大盂鼎

西周·毛公鼎銘文

西周·散氏盤

2、春秋戰國時期書法

這個時期的書法仍然以鍾鼎文為主,秦國出現了《石鼓文》。它是刻在形狀象鼓的石頭上的文字,石鼓文屬大篆體系,又稱“籀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春秋·子仲薑盤銘

石鼓文拓本

3、秦朝時期書法

秦朝書法主要是“書同文”(即全國統一書寫文字),確定小篆為標準字體。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了方便治理國家,采納了丞相李斯提出的全國統一使用文字的主張,讓李斯以籀文為基礎,刪繁就簡,改難為易,創立秦篆(即小篆)在全國推廣使用,為中國書法藝術的發展和文字改革作出了重大貢獻。

其次是秦國創立了秦隸。將篆書的圓筆曲線改為隸書的方筆直線,加快了書寫速度,是文字改革的又一重大功績。

秦·李斯·小篆《會稽刻石》

秦·李斯·嶧山碑

4、漢朝時期書法

自漢代,漢字已基本定型,同時書法各體都具備,且日趨完善,成為我國書法史上一個相當重要的時期。其中漢隸的風格和成就最為突出。

西漢·西狹頌

東漢·張遷碑

東漢·鮮於璜碑

東漢·曹全碑

漢·《袁安碑》

漢·祀三公山碑

漢·孔宙碑

在漢隸定型的同時,行書、草書也應運而生。由於行書、草書寫起來比隸書更加方便快捷,隸書的演變主要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是向草書方向發展,先是章草,其後是今草(又稱小草)、狂草(又稱大草)和行書。二是向楷書方向發展,形成了帶有隸書風味的楷書。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楷書才真正成熟。

漢簡也是漢朝具有一定藝術價值的書法形式。它是寫在竹、木片上的文字,稱之為“簡牘”。

居延漢簡

5、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書法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一個戰亂頻繁,動蕩不安的時代,但在書法方面卻有高度發展,這個時期楷、行、隸、草多種書體同步發展,書法名家層出不窮,藝術風格多姿多彩,成為我國書法史上的第一個發展高潮期。

三國時期,魏國鍾繇將隸書演變為楷書,成為楷書創始人。

三國·鍾繇小楷《宣示表》

三國·頓首州民帖

三國·皇象·文武帖

三國·皇象·急就章

三國·吳·谷朗碑

西晉時期最著名的書法家索靖和衛瓘,多擅長草書,王導善行草,王廙善章草,王羲之的書法受他們的影響較深。

東晉時期是我國書法最興旺發達時期,極高的書法藝術成為我國的最高標志,許多作品已成為後人難以超越的經典。“書聖”王羲之,“小聖”王獻之,世稱“二王”,變古法,創新風,成為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

西晉·陸機·《平複帖》

東晉·爨寶子碑

東晉·衛夫人書法

東晉·王羲之·《得示帖》

東晉·王羲之·《豹奴帖》

東晉·謝安·中郎帖

東晉·王獻之·《洛神賦》

東晉·王珣·《伯遠帖》

南北朝時期,南朝傳承“二王”書風,北朝民間刻石書法繁榮,尤其是北魏的碑刻、摩崖、墓志、造像題記眾多,書刻風格紛呈,多以奇肆雄強、古拙質樸的風格為主調。著名碑刻有《鄭文公碑》、《張猛龍碑》、摩崖石刻有《石門銘》,墓志有《張黑女墓志》等。

北魏 ·《張猛龍碑》

魏·《張黑女碑》

南朝·陶弘景·瘞鶴銘(水前本)

南齊·王僧虔·《萬歲通天帖》

6、隋唐時期書法

隋朝統一全國後,書法承上啟下,融匯魏晉南北朝之書風。代表隋朝書法成就的主要是刻石。著名書家有智永,王羲之第七代孫。

唐代是繼魏晉之後我國書法史上又一個高峰。唐太宗李世民酷愛書法,獨尊王羲之書法,大力收集摹拓王羲之書跡,朝野上下學王書之風日盛,出現了許多書法大家,尤其是楷書和草書成就最高。楷書名家有歐陽詢、顏真卿、柳書權、虞世南、諸遂良等,草書名家有張旭、懷素、孫過庭等。唐中期,篆、隸、楷、行、草各種書都得到全面發展。

隋·出師頌

隋·董美人墓志

隋·智永·真草千字文

唐·歐陽詢·《季鷹帖》

唐·徐浩·不空和尚碑

唐·薛稷·信行禪師碑

唐·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

唐·顏真卿·《祭侄文稿》

唐·顏真卿·《顏勤禮碑》

唐·柳公權·《草書蒙詔帖》

唐·柳公權·《玄秘塔碑》

唐·李陽冰·《小篆城隍廟碑》

唐·李世民·《溫泉銘》

唐·武則天·《升仙太子碑》(碑額)

唐·顏真卿·《劉中使帖》

唐·褚遂良·《雁塔聖教序》

唐·陸柬之·《文賦》

唐·李白 ·《上陽台帖》

唐·賀知章·《草書孝經》

唐·張旭·古詩四帖

唐·鍾紹京·靈飛經

唐·李邕·雲麾將軍李思訓碑

唐·李隆基·鶺鴒頌

五代·楊凝式·《韭花帖》

五代·徐鉉·《今有私誠帖》

7、宋朝時期書法

宋朝書法開創了崇尚寫意的書風,領軍人物蔡襄、蘇東坡、米芾、黃庭堅四位書法大家,史稱“宋四家”,他們衝破唐朝尚法的束縛,追求書法個人意趣的書風,他們的書法各具體勢,自成風格。尚意之風,對後世影響深遠。

北宋·蘇軾·《黃州寒食詩帖》

北宋·蘇軾 ·《次辯才韻詩帖》

北宋·黃庭堅·《松風閣》

北宋·黃庭堅·《諸上座帖》

北宋·黃庭堅·《黃州寒食詩卷跋》

北宋·米芾·《蜀素帖》

北宋·米芾·《糧院帖》

北宋·蔡襄·《離都帖》

南宋·吳琚·《急足帖》

南宋·陸遊·跋 《北齊校書圖》

北宋·趙佶·《欲借風霜二詩帖》

北宋·趙佶·《閏中秋月》

北宋·趙佶·《草書千字文》

北宋·李建中·《土母帖》

北宋·范仲淹手劄

北宋·王安石·楞嚴經旨要卷

北宋·秦觀·《摩詰輞川圖跋》

北宋·薛紹彭·晴和帖

北宋·蔡京·《節夫帖》

北宋·林逋·《松扇五詩卷》

北宋·米友仁·《動止持福帖》

南宋·文天祥·謝昌元座右自警辭

南宋·陸遊·《懷成都詩卷》

南宋·范成大·《雪晴帖》

南宋·辛棄疾·去國帖

南宋·張即之·斂襟談老氏詩

8、元朝時期書法

元朝書法以繼承為主,出現書法大家趙孟頫。他提出遵循古法,崇尚“二王”的思想,扭轉了宋末師法不古的書風,成為複古運動的領軍人物。

趙孟頫 《秋深帖》

鄧文原·跋王羲之雨後帖

倪瓚·淡室詩

楊維楨·《城南唱和詩卷》

鮮於樞·《杜詩魏將軍歌》

9、明朝時期書法

明初,“台閣體”盛行,形成了一種工整呆板,一字萬同,千人一面的書風。明中期,在蘇州地區形成了“吳門書派”,崇尚晉唐風韻,反對“台閣體”,反對隻重個性,不重傳統的書風,糾正了“台閣體”帶來的流弊。祝允明、文征明成了吳門書派名家。

明·祝允明·《前後赤壁賦》

明·宋濂·《煙江疊嶂圖跋》

明·唐寅·《落花詩》

明·唐寅·《自書詞》

明·朱元璋·大軍帖》

明·張瑞圖·《草書千字文》

明·黃道周·《孝敬定本》

明·王鐸·《贈張抱一草書詩卷》

明·董其昌·《草書手劄》

明·釋擔當·草書扇面

明·吳承恩·《扇面七言律詩》

明·米萬鍾·《草書扇面》

明·倪元璐·《行書尺牘》

明·陳洪綬·《行草尺牘》

明·於謙書法

明·王守仁·《銅陵觀鐵船歌》

明·解縉·《自書詩》

明·徐渭書法

10、清朝時期書法

清朝乾隆、康熙皇帝喜帖學,故帖學盛行。但楷書走上了“館閣體”之路,與“台閣體”一脈相承。清朝後期帖學漸衰,金石碑學之風開始盛行,出現了金農、鄧石如、何紹基、吳昌碩等一批著名碑派名家。

清·查士標·《行書送友人詩扇》

清·鄧石如·《隸書論書立軸》

清·康熙·《草書八言聯》

清·乾隆·《禦書洪谘夔春秋說論隱公作偽事》

清·八大山人·《行書題畫詩》

清·蒲松齡·《聊齋詩存》

清·金農·《和四言聯》

清·鄭板橋·《行書論書立軸》

林則徐書法

清·劉墉·《論書軸》

清·趙之謙·《隸書聯》

清·張裕釗·對聯

清·康有為·《行書對聯》

清·吳昌碩書法

清·沈曾植

11、民國近現代

從民國直到今天,書法人一直在尋找碑帖融合之路,經過上千年的繼承和上百年的實踐,碑帖從來都是一家,寫什麽都不重要,關鍵是寫好。

民國·孫中山

民國·袁世凱

李瑞清

清·弘一法師

毛澤東

周恩來

於右任

蔣介石

魯迅

齊白石

郭沫若

陸維釗

沈尹默

徐悲鴻

林散之

沙孟海

王蘧常

徐生翁

謝無量

啟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