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為什麽王羲之《蘭亭序》中有很多簡體字?

簡體字歷來就有。秦統一,實行“書同文”,規定小篆是官方指定文字。由於小篆還是很難寫,於是官府經辦文書的“徒隸”,為提高效率,就把小篆的圓轉筆畫變成直線,用點、橫、直、撇、捺、鉤等筆劃構成漢字,刪繁就簡,創造了隸書,之後又演變出更方便書寫的楷書和草書。南北朝時楷書的減筆字已經出現, 到唐宋以後逐漸加多, 大體都是一些常用而筆畫又比較多的字。這些簡化字在民間流行八九百年,卻並無合法地位。各封建王朝把民間的簡體字視作“俗體”、“破體”,使其難登大雅之堂。而我們今天的簡體字就主要是從歷代的隸楷行草的簡寫“俗體”而來。

民國時期錢玄同公開提倡簡化字,新中國成立後著力規範推行這就是後話了。

△馮承素摹本《蘭亭序》

王羲之的行書《蘭亭集序》有324個字,其中102個是簡化字,佔總字數的三分之一。

其實不只是王羲之《蘭亭序集》中有簡體字,在漢碑裡就出現了不少簡體字。比如“網”字,繁體字應為“網”。又如“於”字,繁體字為“於”或“扵”。之所以王羲之《蘭亭序集》中出現了簡體字,主要是晉代以前就有人用簡體字了,他只是沿襲了古人的寫法而已。另外,有的簡體字也可能是王羲之根據字的意思造出來的。

在當代書法創作中,有一個規定,就是整幅作品要麽都是繁體字,那麽都是簡體字,不能將繁體字和簡體字混用在一幅作品中。

另外,還規定了“凡是古人用過的繁體字”,也可以作為“繁體字”用在作品中,但作者必須向評委提供字的出處的原帖。

關於簡化字,我們要清楚兩個問題:

1、簡化字的來歷。漢字隸變後,產生隸書。隸書的快捷書寫,產生了早期草書章草。章草中很多字的筆劃被減損,由此出現簡化字。解放後公布的減化字,很多即來源於章草。

2、很多繁體字有其特定的使用環境。比如“裡”,作為量詞時不能用繁體,作為“裡外”時才能用繁體。又如“發”,作“頭髮”和“發財”時,其繁體不一樣,不能混用。在中國書協舉辦的展覽中,繁體字用錯是硬傷,寫得再好也會直接取消入展資格。

這樣,大家應該理解《蘭亭序》中所謂的簡化字了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