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右軟齶」涎腺腺瘤 1例,附診斷分析思路及專家點評!#醫學影像#【確診丨經典病例】

一、患者資訊及影像

患者:女,74歲

主訴:發現軟齶右側腫物2年余,加重3月。

現病史:患者於3年前感冒咳嗽,在當地醫院就診檢查發現軟齶右側暗紅色斑狀物,無明顯凸起,無明顯不適,當時未予以重視。近3月來有咽部異物感,自行檢查發現軟齶右側可見暗紅色橢圓狀腫物突起,並逐漸變大,無咽痛,無口腔出血,今日來我院口腔科就診,建議手術治療,遂收入院。患者無咳嗽咯痰,頭部微顫,無明顯頭痛頭暈,無噁心嘔吐,自訴近3月體重下降約8斤。

既往史:高血壓病史。

實驗室檢查:無異常。專科檢查:軟齶右側可見一橢圓形暗紅色腫物突起,大小約2*3cm大小,表面光滑,質軟;雙側扁桃體不大,咽後壁少許淋巴濾泡增生。

超聲:無。

CT/MRI掃描:MR掃描:設備為1.5TMR掃描器。患者仰臥。橫斷面掃描基線為聽眶下線,冠狀面掃描基線為聽眶下線的垂線,矢狀面掃描基線平行於正中矢狀面。掃描序列:橫斷面採用T1WI和T2WI;脂肪抑製技術:橫斷面、冠狀面、矢狀面STIR序列;增強掃描:橫斷面、冠狀面、矢狀面採用T1WI,冠狀面使用脂肪抑製技術。掃描參數:層厚4mm,層間距1mm,FOV為20cmX20cm,矩陣256X256。

二、病例問答挑戰

問題1:在提供的MR影像上,關於病灶徵象的描述,下列正確的是(多選)

A類圓形腫塊,輕微分葉狀

B腫塊具有完整低信號包膜影

C腫塊邊緣不規則

D可見囊變和分隔E增強掃描實性部分顯著強化

答案分割線

問題一解讀

答案:A B D E

病灶表現為輕度分葉狀的類圓形腫塊,邊緣清楚,可見完整低信號包膜,腫塊呈囊實性,可見分隔,增強掃描囊變區無強化,囊壁、實性部分及分隔明顯強化。

問題2:根據臨床資料和MR表現,最可能的定性診斷是(單選)

A多形性腺瘤

B黏液表皮樣癌

C基底細胞腺瘤

D血管瘤E膿腫

答案分割線

問題二解讀

答案:C

手術所見:腫塊位於軟齶右側,呈囊實性,約2.6cm×2.3cm有完整包膜,邊界清楚。

病理所見:灰白質脆腫物。腫瘤包膜完整,由較一致的細胞呈梁索狀分布,並見囊腺樣結構,囊內含粘液樣物,間質血管豐富,伴出血及囊性變。

病理診斷:「右軟齶」涎腺腺瘤,符合基底細胞腺瘤改變。

三、診斷分析思路

1本病例影像學表現提示的診斷線索

MR平掃和增強掃描多平面成像顯示病變位於右側軟齶,腫塊呈囊實性,邊緣清楚,具有完整的低信號包膜,可見分隔和囊變,增強掃描實性部分和分隔明顯強化。

2本病例的讀片思路

(1)定位診斷:定位診斷的含義,一是確定病灶位於什麼部位,二是明確病灶可能來源於什麼組織結構。就本病例而言,由於MR多平面成像,準確顯示病灶位於右側軟齶,對於判斷病灶的組織來源和定性診斷非常有價值。

(2)定性診斷:本病例特點為臨床上74歲老年女性,病程2年余。MR表現為類圓形腫塊,病灶小於3cm,邊緣清楚,輕微分葉狀但具有完整包膜,無周圍侵犯徵象,增強掃描實性部分顯著強化。結合臨床和MR表現,多考慮為良性腫瘤。而軟齶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是多形性腺瘤,但多形性腺瘤多見於中年女性,多表現為延遲強化,即動脈期輕度強化,靜脈期進一步強化。基底細胞腺瘤影像表現與多形性腺瘤類似,但發病年齡(老年)、病灶大小(小於3cm)及病灶強化特點(顯著強化)與多形性腺瘤不同。因此,本例應考慮到基底細胞腺瘤的可能。鑒於患者年齡較大,近期有加重(增大),腫塊輕微分葉,並可見囊變,應注意鑒別高分化黏液表皮樣癌等惡性腫瘤。

四、診斷與鑒別診斷

1診斷要點

本病例的特點為老年女性,病程較長。MR上表現為右側軟齶單發腫塊,邊界清楚光滑,呈類圓形,輕微分葉狀,具有完整包膜,呈實性或囊實性;體積較小,直徑小於3cm;可見囊變和分隔;增強掃描囊變和分隔顯著強化;無周圍組織侵犯徵象。

2鑒別診斷

(1)多形性腺瘤:大部分發生在腮腺,小部分發生在軟齶。平均發病年齡較基底細胞腺瘤年輕10歲;分葉更多見,相對缺乏血供,增強掃描動脈早期輕度強化,延遲期較明顯強化,呈持續性強化,強化程度弱於基底細胞腺瘤。

(2)血管瘤:因軟齶血管豐富,容易好發血管瘤。CT平掃偶見鈣化,MR掃描呈長T1長T2信號,信號均勻。較大病灶中央可見瘢痕組織,血栓形成。增強掃描動脈期邊緣結節狀強化,靜脈期逐漸向中央填充、擴展,典型表現為快進慢出。瘢痕和血栓不強化。

(3)炎性肉芽腫:平掃表現為形態各異的軟組織信號,呈等及稍長T1,稍長及長T2信號,邊界是否清晰取決於病變周圍的病理變化,界清者周圍多形成假包膜,境界不清者周圍常有炎性滲出征。增強掃描表現為延遲強化。

(4)惡性腫瘤:多表現為形態不規則的大團塊狀,呈浸潤性生長,邊界不清,包膜不完整,T2WI呈較高信號,密度不均,增強掃描明顯不均勻強化,同時伴有區域淋巴結轉移。其中黏液表皮樣癌高分化者可表現為表面光滑,類似兩種腫瘤表現,惡性者可破潰、繼發感染。

專家點評

本病例特點為老年女性,病程較長。MR表現為類圓形腫塊,病灶小於3cm,邊緣清楚,輕微分葉狀但具有完整包膜,無周圍侵犯徵象,增強掃描實性部分顯著強化。結合臨床和MR表現,多考慮為良性腫瘤。良性腫瘤中,多形性腺瘤,基底細胞腺瘤,血管瘤常見。三者的發病年齡,強化行為有些差別,多形性腺瘤多見於中年女性,多表現為延遲強化,即動脈期輕度強化,靜脈期進一步強化。基底細胞腺瘤發病年齡老年、病灶較小,早期顯著強化。血管瘤臨床檢查可見表面充血等,影像學可見漸進性強化,並可見靜脈石。因此,本例應考慮到基底細胞腺瘤的可能。鑒於患者年齡較大,近期有加重(增大),腫塊輕微分葉,並可見囊變,應注意鑒別高分化黏液表皮樣癌等惡性腫瘤。基底細胞腺瘤為涎腺上皮性良性腫瘤。基底細胞腺瘤的組織來源是閏管細胞或儲備細胞。基底細胞腺瘤佔涎腺腫瘤的2%左右,好發於大涎腺中的腮腺,小涎腺以上唇最多見。多見於男性患者,腫瘤生長緩慢,病程較長,無自覺癥狀,往往以無痛性腫塊就診。治療以手術為主,需要徹底切除腫瘤。

點評專家: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 夏爽教授

參考文獻:

1.沙炎,羅德紅,李恆國.頭頸部影像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卷.第一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4:429-464.

2.Kato H, Kanematsu M, Makita H. CT and MR imaging findings of palatal tumors[J]. Eur J Radiol, 2014,83(3):137-146.

3.劉連生,李恆國. 腮腺病變的CT及MR診斷,臨床放射學雜誌,2011,30(6):909-912.

4.張瑋,林聖美,童永秀,等. MRI在軟齶良惡性佔位病變診斷中的臨床分析,醫學影像學雜誌,2016,26(4):601-604.

快掃碼關注醫侃(yikantime),就差你啦!▼

點擊閱讀原文 進入「醫看」醫生問答平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