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種腫瘤竟然好發於20~30歲?

骨腫瘤分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骨腫瘤包括發生於骨基本組織(骨、骨膜、軟骨)和 骨附屬組織(血管、神經、脂肪、骨髓)的腫瘤,特殊組織來源腫瘤(如脊索瘤)和組織來源未定腫瘤(如骨巨細胞值);而繼發性腫瘤主要包括惡性腫瘤的轉移瘤和鄰近惡性腫痛直接侵犯骨等。診斷骨腫瘤需結合腫瘤發病率、年齡、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等臨床資料進行綜合分析。良性骨腫瘤以骨軟骨痛多見,而惡性骨腫瘤以轉移瘤多見,在原發惡性骨腫瘤中以骨肉瘤最多見。多數骨腫瘤有好發年齡。對惡性腫瘤而言,20歲之前以肉瘤和骨肉瘤尤為好發,而前者的發病年靜更小;40少以後以單發骨轉移痛多發骨髓瘤和軟骨肉脂多見。應該指出,總體面言,無論患者年齡多大,只要發現骨病灶,都應首先考慮骨轉移瘤的診斷。今天我們介紹原發性骨腫瘤

原發性骨腫瘤良性腫瘤居多,惡性腫瘤按照發病率由高至低的順序排列,依次為多發骨髓瘤、骨肉瘤、軟骨肉瘤、淋巴瘤和尤文肉瘤。

㈠骨巨細胞瘤:是一種潛在惡性或介於良惡性之間的溶骨性腫瘤。好發於20~30歲,20歲以下、55歲以上罕見。女性多於男性。

大體觀察 :腫瘤質軟而脆,富含血管,易出血,可囊變,內含黏液或血液。良性者鄰近腫瘤骨皮質變薄、膨脹、形成菲薄骨殼,生長活躍者穿破骨殼長人軟組織而形成腫塊,體積較大者可伴病理性骨折

顯微鏡下觀察:腫瘤主要由單核基質細胞和多核巨細胞構成,根據這兩種細胞的分化程度分為三級: I級為良性,I級為過渡型,Ⅲ級為惡性。惡性度高者多核巨細胞數量少,體積小,核分裂少,單核細胞核大,有間變現象細胞排列紊亂;良性者與之相反。但組織學分級不完全代表其生物學特性。

臨床表現:病變多累及長骨的骨端,盆骨、髂骨、脊椎也可發生。好發部位為股骨下端和脛骨上端。主要表現為局部疼痛、局部包塊,壓之有乒乓球樣感覺和壓痛,較大腫瘤出現局部皮膚髮熱和靜脈曲張,病變關節活動受限。若疼痛性質由間歇性隱痛轉為持續性劇痛,常提示惡變。

影像學表現

1. X線平片:病變多位於乾骺端癒合後的骨端,直達骨性關節面下,呈膨脹性、偏心性骨質破壞,病灶與正常骨交界清楚但不銳利無硬化,骨皮質變薄,一般無骨膜反應,但發生病理性骨折時可有骨膜反應。病灶可為大囊內由多發纖細骨脊被分隔成大小不等的分房樣,或者為單一骨質破壞。X線平片難以區分骨巨細胞瘤的良惡性

骨巨細胞瘤

脛骨近端膨脹性骨質破壞,輪廓較清,內見分隔及皂泡樣改變,無骨膜反應

2. CT:可清楚顯示骨巨細胞瘤的骨性包殼和殼內面的骨脊,無骨質增生硬化,內部一般無真性骨性間隔和骨化影,可見壞死區,偶可見液一液平面。生長活躍的骨巨細胞瘤以及惡性骨巨細胞瘤的骨殼不完整,可見周圍軟組織腫塊。增強掃描腫瘤組織顯著強化,而壞死區無強化。

3. MRI:腫瘤在T1加權像上多呈低或中等信號強度,T2加權像上為高信號。內部的囊變壞死和出血有相應表現

比較影像學:X線平片檢查為首選影像學檢查方法,CT和MRI是本病重要的補充檢查手段。核索顯像通常不用於本病的檢查

大家有什麼問題可以評論在下方,希望大家能通過我的文章學到知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