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90後為何不願生娃?撫養孩子支出增速遠高於收入增長

擺在全社會面前的嚴峻事實是:全面放開二孩以後,出生人口不升反降。2017年全年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63萬人,甚至比原國家衛計委預計的2023.2萬出生人口,還少了300萬人。關於全面放開生育的呼籲,在輿論場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討論。

然而,限制生育率提高的,不止是生育政策是否繼續放開、何時放開的問題,還是如何鼓勵育齡青年敢生、願生、無後顧之憂地生的問題。

毫無疑問,90後已逐漸成為生育的主要人群。未來頒布鼓勵生育政策,決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貼近90後人群的實際需求,了解他們的真實思想觀念。

根據陝西省統計局發布《陝西省2017年人口發展報告》,2017年,陝西省生育二孩的婦女近八成為25~34歲的育齡婦女。報告認為,未來幾年這部分育齡婦女的生育需求逐漸釋放後,新進入這部分年齡組的育齡婦女人數逐漸減少——也就是說,90後人群生育二孩的願望並不強烈。

現在生二孩的人,恐怕不少是本來就想生而被政策限制的人。當他們的生育訴求在短期內得到滿足以後,剩下多數人的生育意願,恐怕更加不容樂觀。

此前,很多言論在分析社會生育意願降低的原因時,把落腳點放在育兒成本的攀升方面。這固然是很重要的原因,但是,阻礙90後大膽地生、放心地生的原因,恐怕不僅是錢的問題。或者說,經濟問題只是表象,更廣泛的社會問題才是根本。

作為典型的獨生子女一代,90後習慣在沒有兄弟姐妹的家庭環境中成長。他們自己無從體會兩個或更多孩子的家庭是怎麽樣的,而更習慣於三口之家的家庭結構。甚至,一些90後在潛意識裡認為一對夫妻生一個孩子是“天經地義”的,要改變這樣的觀念,不是繼續放開生育就能解決的。

對承擔生育的女性而言,生育所導致的事業中斷成為她們重要的顧慮。尤其對於城市女性,本科畢業一般22歲,再讀個碩士就要25歲上下,一畢業就進入生理上的黃金生育年齡。而剛剛畢業的幾年,又是在事業上打基礎的關鍵期。推遲生育年齡,自然成了眾多女性的選擇。

獨生子女缺乏跟比自己小的弟妹相處的經驗,遑論撫養經驗。儘管一些90後家庭生孩子以後由祖輩撫養,但在延遲退休年齡的大背景下,很多90後夫婦的父母尚且在工作崗位上。轉頭向專業的托兒機構尋求幫助?在一些地方連幼稚園入園都尚且有困難,面向3歲以下嬰幼兒的托兒機構更是稀缺貨。

即便是眾所周知的“養不起”的問題,也與社會觀念的變化密切相關。在我國的生育高峰時代,居民收入遠遠比現在要低,很多家庭連溫飽都談不上,卻有著比現在強得多的生育意願。而現在,中國人已遠離“吃不飽飯”的生活,多數家庭也有能力承擔基本教育花銷(義務教育已實現免費,大學學費也在嚴格控制中)。

問題在於,撫養和教育孩子的改善型支出,成為壓在這代中國家庭肩膀上的重擔。在大城市中,普通的工薪家庭也習慣“富養”孩子,給孩子報數不清的興趣班、補習班,寒暑假沒事兒還要讓孩子出國遊學——可以說,撫養和教育孩子的支出增長速度,遠遠高於收入增長水準。

中國的人口紅利基本已經用完,而要解決生娃這件“國家大事”,絕不是生育政策本身的問題,而要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中通盤考慮。

育齡家庭的擔憂,理應由公共服務體系紓解。例如,頒布有力措施,鼓勵和支持建設專業托兒機構,不敢說“從出生到墳墓”的保障,至少完善跟養育孩子有關的環節吧;做好婦女就業權益保障工作,法律要嚴厲打擊針對女性的就業歧視和職場潛規則;深化教育改革,既讓公眾享受教育的公平感,也要不斷提高公立學校教育的辦學水準……

人口變化是社會現狀的“晴雨表”。年輕人生育意願降低,是社會青年問題的集中體現。提高生育率,盡最大努力減少人口老齡化的不利影響,需要用保障青年權益、服務青年發展的眼光,通盤考慮所有的相關因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