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重度抑鬱症患者被誤診為雙相情感障礙,一記奇招使她徹底康復!

與上周分享的案例瀾瀾一樣,患者小紫也是我和Lucy早期治療的案例。2011年,我還在武警廣東總隊醫院擔任心理科學科帶頭人,在熟人的介紹下,小紫的父母帶著她來向我求治。

小紫的抑鬱症癥狀非常嚴重,還曾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當時的她不但曾有自殺念頭,還終日躺在病床上,全靠父母照顧起居飲食,不配合任何治療。用精神分析的術語來說,是嚴重退行狀態,就像2、3歲的小孩,生活完全無法自理。

就在小紫的父母焦急萬分,科室裡的所有醫生、包括我在內都束手無策的時候,Lucy出的一個「鬼點子」打破了僵局。

01、嚴重抑鬱導致生活不能自理

小紫是北京人,家庭和睦,父母很疼愛、呵護她,經濟條件非常優越。她的能力和長相都十分出眾,27歲已擔任國內某知名互聯網巨頭的總裁助理。

但問題就在於——小紫的工作壓力太重了!

圖片來源於網路

小紫告訴我,她每天忙得腳不沾地,幾乎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加班到晚上11點、12點是家常便飯,周末也經常要上班。她的上司要求嚴厲,脾氣急躁,經常對她破口大罵,小紫每天上班都高度緊張。

而且,該公司內部競爭非常激烈,同事們都卯足了勁表現自己,互相打壓。有些同事還私下造謠、拿小紫說閑話,「能坐上這個位置還不是因為長得好看」「靠家裡關係有什麼出息啊」等等。

重壓之下,小紫逐漸出現了失眠、煩躁、心慌、情緒低落、興趣明顯減少等癥狀,上班越來越吃力。可是,對於這份「多少人削尖了腦袋都想要的工作」,小紫也不肯放棄,即使晚上睡不著,第二天還要承受高強度的任務,她也硬扛著。

最後,她實在承受不住了,頻繁出現自殺念頭,完全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在當地就醫效果不佳後,經熟人介紹,父母緊急把小紫送到武警廣東總隊醫院找我治療。

患者情緒接近崩潰,我們馬上採取藥物治療,並安排了當時科室一名精神心理學博士學歷的醫生為她進行認知行為治療。我當時的工作重心仍是成癮疾病的診療,但也盡量抽出時間參與小紫的心理乾預。

剛住院的時候,小紫雖然情緒波動大,但尚願意與人溝通,也能配合治療;但治療了一個月後,自殺念頭雖然消退了,但社會功能卻退化得越來越嚴重。

小紫終日躺在病床上,不願下床,不願主動洗漱、進食,更別說到心理治療室來接受治療了。每天,母親為她刷牙,漱口,擦身,穿衣服,喂飯,甚至連上小便也是母親半抱半推著去的,就像照顧小嬰兒似的。只有在大便憋不住的時候,她才下床上個廁所,然後又馬上窩到床上。

當時,我對抑鬱症、雙相等常見精神心理障礙的心理乾預理解及治療經驗還不夠深刻和豐富,因為曾經跟隨國內最知名的精神分析專家學過精神分析(我現在對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礙患者應用精神分析進行心理治療並不認可,不但低效,還可能令親子關係惡化)。我知道從精神分析的理論來看,小紫這是一種叫「退行」的自我防禦:從成年人「退行」到了幼兒階段,生活竟完全不能自理。

當時科裡也有精神科醫生認為這是「亞木僵」狀態。按照精神科傳統療法,這種情況估計需要進行無抽搐電休克(MECT)治療。

她的父母焦慮得快瘋了,我們科室的醫生、包括我自己也束手無策。我曾經提議她的父母可以考慮到其他精神病院接受MECT,但父母堅決拒絕。

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我想到了Lucy曾經治好了瀾瀾(上周分享的案例:【真實病例】深度催眠下創傷修復技術(TPTIH)源於9年前的這次嘗試),說不定她有獨到的建議,我便只好向Lucy「求救」,希望她給小紫做催眠。

Lucy到病房裡跟小紫簡單交談了一下,又跟小紫的父母溝通了很久。Lucy認為必須先解決她的行為問題,激活求治的動力,不然終日不下床,不配合治療,根本沒有辦法做催眠。

那怎麼讓小紫積極行動起來呢?她現在完全不理會任何人,這才是關鍵和困難所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Lucy提出讓小紫的母親裝病,並告訴她母親具體的方法,醫務人員如何配合。小紫的父母和我對這個辦法都心存疑慮,不過當時實在沒有更佳的治療方式,只能「放手一試」。

第二天,按照既定計劃,小紫的母親捂著腹部一直喊疼,甚至暈倒在病床上,父親馬上呼叫我們。我帶著護士衝到病房,一番非常認真的詢問和體檢,馬上安排護士給母親點滴(實際上輸的就是葡萄糖),並告訴小紫和她的父母,說極有可能是因為「勞累過度,飲食不規律,作息又不好,導致胃潰瘍了」。

小紫一開始還有點疑慮,但當她看到護士真的把吊針扎到母親手上的時候,她緊張地一下子從床上跳起來,跑到母親跟前大哭:「媽媽,您怎麼了,我可不能沒有您的照顧,您要是病了我該怎麼辦啊。」

小紫的母親心裡難受,眼淚倒也真流出來了,但仍然裝作胃部十分難受的樣子說:「哎呀,我的胃好痛呀,哎呀,我估計快不行了。」

第二天,小紫的母親還是「病重不起」,護士來為她點滴時,小紫完全相信母親生病了,馬上從床上起身穿衣服,洗漱好,下樓為媽媽買早飯,開始照顧生病的媽媽。

小紫的母親「病了」3天,小紫的所謂「退行」癥狀一下子就消失了。母親的「病情」稍改善之後,Lucy再來找小紫,她就願意接受心理治療了。

對於小紫的變化,我在驚喜之餘,不明白Lucy是如何想到這個方法。她告訴我,她仔細觀察了小紫的言語舉止,又與其父母深入交流後發現,實際上小紫是抱著逃避現實的心態;而她內心是非常愛父母的,尤其是她的母親。所以,Lucy才想到讓母親裝病來激發小紫內心深處對母親的愛,從而改變她的狀態。我恍然大悟。

後來,在與小紫的交談中,Lucy發現她的家庭溫馨和睦,沒有明顯的創傷,但她非常單純,自信心較低,抗壓能力較差,同事間的閑言閑語、甚至不經意的一句話都會讓她備受打擊。

所以,Lucy為小紫進行深度催眠時,針對她同事給她帶來的一些創傷進行了簡單處理後,小紫「看到」自己潛意識深處有一朵非常純潔、非常柔弱的小花,毫無對抗風雨的能力,也許就是她內心自我的意像。Lucy馬上為她進行了處理,在潛意識層面提升她的自信以及抗打壓能力。

圖片來源於網路

幾次深度催眠後,效果非常明顯,在Lucy介入治療的半個月裡,她的狀態明顯不一樣了。之前終日灰頭土臉,面無表情,不願與人交流;後來每天自覺起來梳妝打扮,用手機購物,主動跟人打招呼。我們才發現她打扮起來是那麼光鮮亮麗,跟剛進院時完全判若兩人。

出院後不到一個月,小紫服用的抗抑鬱葯就完全撤掉了。

02、家長要注意引導孩子培養出「高逆商」

?小紫結束治療至今已近8年,狀態良好,一直沒有複發。前幾年,她在歐洲完成了婚禮,生活十分幸福,工作也依然很出色,對待挫折和困難的心態非常積極。

後來,小紫的母親因為罹患腰椎疾病,尋遍名醫都療效甚微,後來導致了抑鬱症(又稱「抑鬱綜合症」),但其母親不願意去當地的精神病院就醫,又不太相信當地的精神科大夫。

小紫又向我求助,我建議她母親嘗試服用欣百達(鹽酸度洛西汀),這個抗抑鬱葯不但有抗抑鬱作用,還有鎮痛作用。她的母親服用後,情緒果然就明顯改善。

回想這個案例,為什麼常規的藥物治療和認知治療對她來說不但沒有用,還讓病情更加嚴重了呢?

首先,藥物治療不是對每個患者都有用的,有研究表明,抗抑鬱葯達到有效標準的比例僅46%。

此外,小紫學歷高、個人能力也很強,認知治療講的那些內容她一下子就懂了,但她當時就是不願意麵對,逃避治療,康復動力不足。在這個情況下,對她做認知治療意義不大。

而她當時的所謂的「退行」或「亞木僵」狀態,都只是表象。從我們現在所認同的心理學理論來講,她當時情緒極度低落,有嚴重的負性單向思維,把事態越想越糟糕,災難化,導致情緒更加低落,所以不敢面對;

而她又深知父母非常呵護她、疼愛她,更變本加厲地逃避,依賴,不願從「心理舒適區」裡走出來。換句話說,她當時實際上就是因為工作的長期壓力將其精神擊垮後,她處於完全逃避現實的狀態中。

圖片來源於網路

Lucy察覺到小紫的內心活動,出了個「鬼點子」,一下子就激活了小紫的動力,打開了治療的突破口。這招看似旁門左道,但非常「快狠準」,當時科室裡的醫生都覺得很神奇。

後來,我拜讀了現代催眠學之父艾瑞克森的催眠理論、技術和很多案例,才知道,臨床心理乾預不應過於拘泥於技術、理論或者所謂的設定,而要通過認真的觀察,準確地捕捉患者的內心活動,找到可以利用的資源,進行人性化、個性化和策略化的乾預。

也就是從那時候起,我從傳統心理顧問技術、尤其是精神分析的局限性設定中走出來。因為,依照傳統精神分析理論,心理顧問只能在心理顧問室進行,就小紫情況而言,是不能在病房的床上進行精神分析的,即使突破這個限制,估計也只能用沉默技術進行處理,何時能夠看到她的改變,恐怕遙遙無期。

恐怕小紫至今都不知道當初母親是裝病的。如果她看到這篇文章得知了真相,我相信她不會責怪我們,更不會責怪母親。反而,她會更加感恩父母的用心良苦。

如果不是父母從小對她的疼愛,培養了非常親密的親子關係,她生病了也對她更加疼愛有加、不離不棄,Lucy這一招也不會起效,她可能很難走出來。

像我們現在治療的被診斷為雙相情感障礙的青少年,多數人對父母在其成長經歷中造成的創傷記憶猶新,甚至懷恨在心、打罵父母。這些創傷沒有得以修復時,如果看到父母病了,孩子反而可能會有一種報復的快感。所以,一定要針對每個個案特殊情況,採取適合的方法進行乾預。

不過,小紫父母的教養方式也有不足——他們太過於寵愛孩子了,沒有引導孩子塑造越挫越勇的性格的意識和方法;又加上家裡經濟條件本來就好,小紫聰明,她從小到大一帆風順,非常單純和善良。當真正步入社會,遇到難以想像的工作壓力和人際關係問題,發現了社會和人性的陰暗面時,讓她無所適從,難以自我調整。

我在面診中也遇到好幾個類似的家庭,父母都很溫和、有教養、民主,對孩子主要以鼓勵、認可教育為主,給孩子展示的主要是生活中美好的一面。這樣的孩子雖然在原生家庭成長過程中沒有遇到大的創傷,但思想比較單純,抗壓能力明顯較弱,導致求學和工作中遇到慢性應激性事件後容易出現精神心理問題,甚至最終演變成精神心理障礙。

在現代社會,物質文明非常發達的情況下,如何引導孩子培養出越挫越勇的性格,塑造高逆商,這一點極為重要,值得各位家長重視!後續有機會時,我會撰文提供我的見解和建議。

(本文來源公號:晴日心身醫療,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