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網約護士”開展首批試點 這4大難題仍然待解

3月27日下午,一名網約護士正在患者家中為患者測血壓

原標題 “網約護士不能像網約車一樣搶單”

記者 張小妹

在手機上下單,就能把護士約到家裡打針換藥。興起已有三四年的“網約護士”模式並不新鮮,但由於政策和監管界限的模糊,社會上對此觀點不一。伴隨著居家護理需求的增多,尤其是老年人對上門護理的需求,2月12日,國家衛健委公布了《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方案》,明確了對“網約護士”的態度:“鼓勵創新、包容審慎”,並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開展1年左右的首批試點。

北京青年報記者近日從市衛健委獲悉,北京已經制定了互聯網+護理的實施方案,並啟動了試點工作,可以開展包括換藥、靜脈注射等在內的25項護理服務,將有人臉識別、“一鍵報警”等各類智能化手段保障安全。但與此同時,開始進入正軌的“網約護士”也面臨著一系列難題:護士備案積極性不高、醫療廢物處理方式不完善、價格體系不成熟、對患者的評估只能依靠護士經驗,存在較多風險。

調查

“網約護士”試點面臨4大難題

小婷是一名三甲醫院的護士,工作已經有8年。通過一款網約護士的App平台,患者王琳找到了小婷為她定期上門打針。2018年,王琳被確診為肺癌晚期。由於病情需要,她得定期查血、打升白針。但癌細胞很快就骨轉移,疼痛讓她沒法下床。老公工作很忙,爸爸從外地過來照顧她,種種困難讓她只能考慮居家護理。

小婷的手機裡有三個跟“網約護士”相關的App。從2017年開始,她就利用休息時間接上門護理的訂單。在醫院工作兩天休息兩天,小婷一個月有十餘天在平台上兼職多點執業。除了上門護理,還有陪同就醫等,一天下來5至10單的情況很多。

下午兩點半,從王琳家出來後,小婷拿出手機搜索下一個訂單的位置。“這個有點遠,在西北四環那邊。是一個新患者,我上午給他打了個電話問了問情況。”遇上新患者的時候,小婷需要給患者做一個整體評估,包括病情怎麽樣、打針的話是什麽藥、家裡的情況等等,從醫療安全到個人安全,通過電話和上傳的病歷資料,做到心裡有數。

醫療與個人安全評估難

在多個平台接單的小婷告訴北青報記者,她更願意接熟悉患者的單子,一方面是熟悉的患者本身的病情她很了解,同時對自己來說,安全也有保證。

但是經常會有新患者出現在平台上,“這就得做評估了”,小婷介紹說,平台先過濾一輪,如果不能上傳病歷資料或者處方單,直接就取消了。她看到患者信息後,會先通過電話聯繫,“問問病情、問得越細就越能看出是不是真實的患者,同時也能更清楚地評估醫療風險”。與小婷不同,小靜在鴻華醫療是一名全職“網約護士”。在她看來,兼職做網約護士的,有時候評估的準確性不夠,所以接下來還需要加強對護士評估的培訓。患者也有同樣的擔憂。家住通州的小洋平時由姥姥姥爺照顧,為了定期打針方便,想約護士上門。為此,家人專門跑到平台總部,把機構所有的資質仔細研究了一番,才在手機上下單。

在保護護士和患者安全方面,各機構引入了商業保險,另一方面提出了智能化手段,比如醫護到家提出服務全程留痕將在4月1日全面上線,一鍵報警將在下周上線;鄰家護理將在4月中旬上線服務全程錄音實時上傳功能等。

醫療垃圾處理難解決

網約護士小靜告訴北青報記者,在護理中經常會出現換藥暴露傷口的情況,還有針管等一些護理工具,都需要走專門的垃圾處理流程。為此,她的包中有專門盛放碎玻璃的盒子,還有盛放紗布等醫療廢棄物的黃色垃圾袋,此外還有用於生活垃圾的黑色袋子。

不過,參與試點的機構都表示,制定了醫療垃圾處理的流程,也準備了相應的分類工具。但在實際操作中,護士一天會去多個地方進行上門服務,甚至還有晚上的訂單,處理完一天的訂單後,將垃圾帶回護理站,進行分類處理,實現難度也很大。

高年資護士積極性不高

儘管已經推出了護士多點執業的政策,但真正願意備案多點執業、參與網約護士的並不多。採訪中,小婷希望不要透露全名和部門,“我們部門護士好幾百人,就我一個人做這個。部門也不知道,如果公開了,他們會覺得我沒在醫院好好乾活。”小婷說,雖然已經放開了護士多點執業,但實際進行的並不多。

也有護士提出“匿名”執業,這樣不會被原工作部門知道自己在做兼職。對此,市衛健委醫政醫管處副處長劉穎明確表示:不能匿名。對於護士多點執業與原工作部門之間的溝通問題,劉穎說:“護士多點執業備案的渠道是暢通的。護士和醫院是工作簽約關係,如果醫院明確規定說護士和醫生不允許兼職,那麽護士跟醫院有協議在先,也應該遵守。”

設置了5年以上臨床護理工作經驗的門檻後,平台上原本備案的護士人數大幅度減少。例如金牌護士平台在北京原本有1萬名左右的注冊護士,5年的要求出來後,平台刷掉了將近45%的護士。“高年資的護士本身工作就忙,不願佔用休息時間兼職,”醫護到家平台執行總裁王雨飛說,“年輕的護士工作熱情高,但不符合5年的要求。”

價格體系市場爭議大

“價格太貴了。”肺癌晚期患者王琳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多次提道。北青報記者在多家機構的網絡平台上對價格進行梳理發現,最常見的上門打針(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和換藥價格在160元至280元不等,采血在170元左右,壓瘡護理價格為250元至310元不等。與公立醫院院內護理相比,這些價格貴出十多倍。

根據國家衛健委的試點方案,試點地區結合實際的供給需求,發揮市場議價機制,參照當地醫療服務價格收費標準,綜合考慮交通成本、信息技術成本、護士勞動技術價值和勞動報酬等因素,探索建立價格和相關支付保障機制。

進展

四家私立機構先試點

25項服務嚴禁“超綱”

在“互聯網+護理工作推進會”中,面對前期參與試點的四家醫療機構,北京市衛健委相關負責人再三強調:“網約護士和網約車等其他互聯網預約服務最大的區別,就在於它是醫療服務,不能隨隨便便搶單,而要經過評估後,再決定能不能接單。”

目前,本市有四家私立醫療機構參與了首批試點,後續還將陸續增加公立醫療機構。四家私立醫療機構均有自己的互聯網平台,分別是“醫護到家”、“鴻華醫療”、“鄰家護理”和“金牌護士”。依靠各自的實體護理站作為醫療機構,四家平台都滿足了國家衛健委對“互聯網+護理服務提供主體”的要求: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並具備家庭病床、巡診等服務方式的實體醫療機構,依托互聯網信息平台,派出本機構注冊護士。

面對這次試點,市衛健委保持著謹慎的態度。就最為關注的“服務範圍”,本市按照安全、必要、有效、醫療風險低、易操作實施、不易發生不良反應等原則,制定了《北京市互聯網居家護理服務項目目錄(2018版)》,共25項內容,包括換藥、靜脈采血、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更換導尿管等。“絕對不能點滴,點滴醫療風險大,各種不良反應多。”市衛健委強調。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預計到試點中後期,網約護士進一步規範後,市衛健委將會把試點的醫療機構進行公示。參與試點既有私立醫療機構也有公立醫療機構,目前4家私立醫療機構由於早已“試水”網約護士,因此先行納入試點進行規範。公立醫療機構方面,本市東城區和石景山區將分別選擇幾家醫院,推進公立醫療機構與互聯網平台對接,研究將公立醫療機構的護理服務延伸到社區和家庭的具體方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