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避免先驅變先烈,「網約護理」需要制度護航

避免先驅變先烈,「網約護理」需要制度護航

「網約護士」又火了。福壽康居家康復護理機構創始人張軍對此深有感觸。他表示,前幾年有一波「互聯網+護理服務」創業的小高潮,實際上現在很多創業者都成了「先烈」,近期國家層面正式提出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又讓很多人看到了希望,但是,「鑒於醫學本身的規律和安全等問題,『網約護士』在推進過程中,既要儘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這也是不少受訪者的共識。

避免先驅變先烈,「網約護理」需要制度護航

在探索中取得突破

「網約護士」自出現至今,一直面臨幾個繞不過去的問題:護理人員少,價格不明確,風險大。不過,各地在探索中已有不少突破。

「正是因為浙江省允許護士區域註冊,釋放出了護士資源。」近日,在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舉辦的「互聯網+護理服務」論壇上,浙江省寧波雲醫院互聯網醫療執行院長杜麗君表示,儘管寧波全市公立醫療機構都在寧波雲醫院這一平台上開設了網上醫院,但護士的執業地點是醫療機構,而放開註冊後,護士就可以在雲醫院執業了。在她看來,最關鍵的是,護士執業地點發生變更後,網約護士的收入會自動歸入雲醫院,由雲醫院進行分配,一般護士可拿80%。如此一來,就不用佔用原來醫療機構的資金總額,更能調動護士的積極性。

據了解,北京、天津、廣東3個省市試點護士區域註冊已經一年多,目前上海、浙江等也都獲得了國家相應批複。有專家表示,護士多點執業一旦放開,就意味著護士只要在一地進行註冊,就可以多點、靈活執業,通過線上平台執業也就有了政策支持。

不過,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護理跟醫療不一樣,有些醫生現在多點執業了,護士還沒有做到,這是因為兩類工作在專業性和所承擔的責任上是不同的。醫院就相當於一個飛機場,醫生是不同的飛機,他可以降落在不同的飛機場。但是,護理人員要負責基礎性的護理工作,因此,對於將來護士執業管理的政策也要充分研究,探討符合國情的相關執業政策。「『互聯網+護理服務』一定是因地製宜、循序漸進的,不能一擁而上。」該負責人強調。

「如果能有長期護理險就好了。」杜麗君說出了自己的期盼。她說,現今寧波「網約護士」走的是市場議價,費用包括護理費和上門出診費兩部分。如果能將二者納入長護險,那麼整個支付體系就可以被撐起來,老百姓的自付壓力減少,有助於「網約護士」的持續發展。

張軍表示,已經成為「先烈」的創業者面臨的首要問題也是支付。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丁漢升表示,長護險能為「網約護士」提供穩定的市場需求。據了解,長期護理險在上海試點一年多來,社會辦護理站從20多家增加到了幾百家。而家庭病床、巡診等服務方式的落地,也讓「網約護士」上門服務更加名正言順。

安全永遠是頭等大事

從國家近期發布的「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方案可以看出,「網約護士」的核心鎖定了兩類人的安全:一是機構人員,特別是護士的執業安全和人身安全,二是患者安全。

一位不願具名的衛生行政管理者表示,2017年調研時發現,很多社會辦的「網約護士」平台上,有些註冊護士居然是院校沒畢業的學生,明顯屬於非法行醫。對此,試點方案明確提出,派出的註冊護士應當至少具備5年以上的臨床護理工作經驗和護師以上技術職稱,能夠在全國護士電子註冊系統中查詢。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處副處長劉穎說,原來有些互聯網平台讓護士以個人的身份註冊,然後派單,這對於醫療行為來說是非常危險的。鑒於此,北京市的第一個要求就是以醫療機構為主體,醫療機構跟互聯網平台合作,或者用自己的互聯網平台來推送居家的護理服務。這是一道紅線,也是國家此次試點的一個基本要求。

在具體執行層面,「正負清單」成為各機構防範醫療風險的殺手鐧。湖北省武漢市中心醫院目前隻提供傷口護理、造口護理、糖尿病足換藥和PICC導管維護4項上門護理服務。對此,該院副院長楊國良表示,前期調查發現,醫院出院患者中,這幾項服務需求比較高,而且目前社區還不能完全為患者提供。更為重要的是,第一批服務項目暫時將侵入性和有創性操作排除在外,也是基於醫療安全和患者安全的考慮。

「服務單子一旦起用以後,雲醫院平台自動為護士產生兩個保險:人身安全險和醫療責任險,投保金額達到20萬。」不過,杜麗君也坦言,護士做這件事並不是沖著保額去的,在護理人員安全上一點也不敢馬虎。醫院規定不接急單,而且上門出診時間為早上8∶30~下午5∶30,其他時間不出診。在武漢市中心醫院,護士接單出發前,要攜帶手持智能設備,開啟實時定位功能。而針對如何監管的問題,一位不願具名的衛生行政管理者表示,出了問題,誰來擔責,需要在試點中逐步規範,並不是配備了攝影頭就算全程監管了。

劉穎說,環境評估是保證護理人員安全的關鍵。因此,除了要對患者進行評估,還要評估患者的家庭環境,明確告知患者服務內容、流程、雙方責任和權利,以及可能出現的風險等,簽訂知情同意書。而在張軍看來,信息化的打通比前期評估更重要。如果信息不打通,上門服務的護士很難取得患者的真實電子病歷,如果客戶有隱瞞,無論是患者還是護士的安全都無法得到保證。

服務對象需劃定範圍

「網約護士」為誰服務?在優質護理人員緊缺的當下,這是一個值得各方認真研究的問題。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剛剛探索和試點的初級階段,鎖定的是一些急需上門服務的特殊患者。事實上,這一點在試點方案中也比較明確。高齡或失能老年人,康復期患者和終末期患者等行動不便的人群,是「網約護士」的重點服務對象。

「我們之前委託相關機構做需求調研時發現,有一部分假需求,50%的患者是不需要上門服務的。」劉穎建議,將合理需求篩選出來,對患者進行分層。服務人群主要包括兩部分:一是基層保底部分,比如低保患者等。如果評估後,需要上門的,責無旁貸。二是不屬於政府保底範圍,但需要護士上門服務的,可以列為特需服務,由市場解決。另外,應該對服務範圍做限定,儘可能讓護士針對自己熟悉的病人開展居家上門的護理服務。

楊國良介紹,醫院與緊密型醫聯體部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享「互聯網+護理服務」平台,實現了社區醫院所轄街道範圍內的上門護理服務需求,根據服務對象的具體情況,優先選派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網約護士」接單。

劉穎表示,居家服務問題也是值得討論的。政府部門加大力度對基層醫療服務網點進行布局,使居民15分鐘、20分鐘就可方便地到社區醫療服務機構。但什麼情況下可以享受居家服務?這應該是有標準、受限制的,否則就造成社區醫療資源和政府投入的浪費,而且增加患者醫療風險和醫護人員執業風險。

文:健康報首席記者 姚常房

編輯:管仲瑤

審核:曹政

點擊下方圖標,您的贊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