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叫停到試點,“網約護士”你約不約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田進2019年2月26日下午6點,在從北京一所公立醫院下班回家的路上,陳敏像往常一樣,逐個點開手機上的三個網約護士APP,借此尋找“賺外快的機會”。

搶單也是個技術活,緊俏的預約單往往包含著“距離近、護理基礎、患者年齡在80歲以下”幾個因素。瀏覽過了長長的、不斷蹦出來的預約信息後,陳敏搶到了28日的一個基礎點滴的預約單。“預計坐20分鐘地鐵就能抵達,算是個好單子。”她對經濟觀察報記者說。

接單後,陳敏給預約服務的用戶打去了電話,叮囑可能需要準備的藥品等注意事項,並約定兩天后上門服務。服務後,一百多元服務費便能到账。

2019年2月12日,國家衛健委發布《關於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及試點方案(以下簡稱“試點方案”),確定在北京市等6省市進行“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試點時間為2019年2月至12月。網約護士模式首次在政策層面上迎來支持。

陳敏感受到了網約護士背後的熱度。近一兩個月,好的單子似乎越發難搶到了。在她看來,注冊的護士越來越多,是好單難搶的原因之一。一如陳敏所言,在政策的鼓勵下,興起於2018年的網約護士,現在開始更多地出現,並拓展到全國各地。

市場需求

在試點方案發布的當天,來自湖南省株洲市的王芳就注意到了這則新聞。她的父親腦出血癱瘓在家,經常面臨比如胃管脫落或者吸痰等的小問題,如果有護士上門服務,全家人就不用折騰到醫院去。遺憾的是,王芳的城市並不在試點範圍,也沒聽說過株洲市有網約護士APP。

中國的注冊護士雖然數目龐大,但如果考慮到人口基數的問題,在滿足居民需求上仍面臨壓力。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注冊護士總數超過380萬人,每千人口護士數為2.74,這與歐美發達國家每千人擁有5名護士的比例相比,仍相去甚遠。

與此同時,對於護士需求較高的老年人口也在不斷增多。民政部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2.49億,佔總人口比例達到17.9%,老年人口數量首次超過0-14歲人口數量,老少比迎來歷史性轉捩點。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已超4000萬人。

在應對老齡化,尤其是滿足類似於王芳父親這樣失能、半失能人群照護需求的背景下,利用“互聯網+”盤活放大護士的服務能力成為關鍵一步——網約醫生應運而生。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要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進程。在試點方案發布的第二天,國家衛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表示,此次“互聯網+護理服務”,主要聚焦在滿足失能和半失能的老人的醫療護理需求。“醫護到家”是最早一批進入網約護士平台的APP之一,其執行總裁王雨飛向經濟觀察報介紹,截至2018年,平台已覆蓋330多個城市和地區,平台注冊的護士數量近6萬名,全國服務的總人次約七百萬。“2015年年底進入市場,也是借著老齡化帶來的養老護理需求與共享概念不斷傳播的機遇,並且護理是長期的,越來越多的患者使用我們的APP,市場發展潛力巨大。”王雨飛說。

爭議中前行

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利用下班時間兼職網約護士起,陳敏已經接了兩百多單。“剛開始也不知合不合規,周圍同事也沒人做過,我也就一直沒敢跟周圍的人提起。但現在我對於提供網約護理,已經是駕輕就熟,身邊的同事也開始在網約護士平台上注冊。”陳敏介紹,除了點滴,網約護士還能提供靜脈采血、術後護理等多項家庭護理項目。普通護士在醫院能做的,網約護士平台幾乎都能提供。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09年到2017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市場規模從2億元激增至325億元,複合增速高達89%,預計到2020年我國聯網醫療市場規模有望達到900億元。在巨大的市場規模下,從2017年底開始,國內十餘個“網約護士”平台悄然上線。

只是,“網約護士”一直在爭議中前行。2017年3月,上海市衛計委就曾明確表示,護士與網約平台簽約涉嫌違規執業。

前述試點方案指出,護士不以個人身份提供“互聯網+護理服務”,而是與互聯網企業和醫療機構合作;上門護理服務應劃定服務項目和範圍。“網約護士平台是否已與醫療機構達成合作協議,平台上的網約護士是否均來自於合作的醫療機構”成為爭論點。

2019年2月28日,經濟觀察報記者致電多個網約護士平台客服,多位客服表示平台護士來源主要有兩類,一是公司自己開設的醫療機構的全職護士;二是各大小醫院的在職護士個人注冊在平台的兼職護士。

醫護到家執行總裁王雨飛對經濟觀察報介紹:“平台上的護士來源即以上兩類,公司是互聯網平台,《關於開展“互聯網+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平台需要依托於醫療機構派單,我們在2017年建立了自己的醫療機構-護理站。同時,我們也在跟大型醫療機構、社區衛生中心等不斷探索合作模式,希望未來有更多政策支持,促進居家護理工作的開展。”“互聯網+醫療”的安全性也一直是監管部門關注的重點。

此前頒布的《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都將網絡問診限定在複診、有實體醫院支撐等框架之內,強調網絡診療的質控問題。而此次頒布的試點方案,也同樣將安全擺在首位。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在解讀該方案時強調,試點最關鍵環節是兩個安全問題,一是護士人身安全,二是醫療安全。

在採訪過程中,多個網約護士平台客服表示,護士提供的只是基本的技術操作,沒有開藥、帶藥等權限,護士需嚴格按照規章制度來。如果存在護士操作不規範或者服務態度不好的問題,可以隨時撥打客服熱線投訴。

王雨飛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如果發生護士與患者糾紛,首先是患者的家屬跟護士協調,當協調不了的時候,平台會介入;護士接單後,會給護士、患者雙方購買意外險等相關保險;與此同時,平台還成立了專業的醫生和護士組成的醫學風控部,負責審核護士資質及用戶提交的訂單,審核訂單中會嚴格把控風險;護士上門後,如發現患者不滿足居家護理的要求,護士也有權拒絕此訂單。”

網約護士的未來

對於平台未來的發展路,王雨飛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從公司成立到未來發展,肯定會有一系列的問題,不同階段遇到問題也不一樣,比如現在,就有用戶覺得價格過高。如普通的換紗布,街道醫院可能需花費20元左右;在平台上,包括上門服務費,總共需一百多元。王雨飛對此解釋,患者前往醫院花費的時間、路費、停車費、甚至還有子女請假陪同的誤工費,都是消耗的成本,已經遠遠超出護士上門的費用,最重要的是,很多患者的身體情況經不起奔波。

王雨飛認為,毋庸置疑的是,網約護士平台上的很多用戶能從中受益,體會到互聯網帶來的便利。他希望,網約護士後期發展過程中,醫保或者長期護理險可以介入,這樣用戶就會覺得既方便又比較便宜。

對於網約護士個人來說,陳敏則擔憂,隨著網約護士規範化的發展,自己所在醫院如果未與互聯網企業合作,她可能會失去這份兼職工作。但同時她也滿懷希望:“用戶需求那麽多,我也有足夠的資質,相信未來一定能成為一名合規的網約護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