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英國官員喜滋滋地來到廣州 沒見到兩廣總督就被趕走

1834年7月25日清晨2點,一個英國官員乘坐一艘船隻,悄然來到中國廣州。

這個英國官員叫律勞卑。律勞卑生於1786年10月13日,時年48歲。他是海軍出身,做過英國上議院議員。他來到中國的身份,是首任英國駐廣州貿易監督。

英國為什麽要在廣州設貿易監督呢?

原來,自1757年乾隆皇帝實行“海禁”後,中國與國外的商業貿易,都在廣州一個地方進行。中國的海外貿易,由廣州十三行壟斷。而英國的對華貿易,則由東印度公司壟斷。東印度公司對廣州十三行,倒也算得上是無縫對接。

可是,受工業革命和自由貿易的影響,英國與1833年通過了一項《特許狀法案》,結束了東印度公司在對華貿易上的壟斷權。這就意味著,所有英國公民都可以開展對華貿易。因此,英國有必要在中國廣州設立貿易監督一職,為這些開展對華貿易的英國公民提供服務。

英國外相巴麥尊提名了他的老朋友律勞卑任職首任英國駐廣州貿易監督。在律勞卑赴任前,巴麥尊千叮嚀萬囑托。一、駐扎廣州後,務必與中國人保持友善關係;二、致信中國官員時,不要使用威嚇性的用語,以免構成冒犯;三、非必要時,不要向英國皇家海軍求援。四、不要支持英商進行非法鴉片貿易。

在巴麥尊、律勞卑看來,這是一次低調、務實、和平的旅行,旨在維護英國與中國友好的貿易關係。然而,後來發生的事實證明,他們根本就不了解中國,更不懂得按照清朝的規矩辦事。

律勞卑於1834年4月,攜帶妻兒啟程出發,前往中國。經過3個月的海上跋涉後,於7月15日抵達澳門。所有開展對華貿易的商人,都居住在澳門。律勞卑將妻兒安頓在澳門後,於7月23日乘船前往廣州。

這時候,律勞卑不知道,等待他的並非廣州官員熱情的笑臉。

當時,廣州最高級別的官員是兩廣總督盧坤。時年62歲的盧坤,在官場上已經摸爬滾打了30多年,是一個精明能乾的官員。當律勞卑抵達澳門時,盧坤就收到了消息。盧坤立即指示廣州十三行商人與律勞卑進行接觸,了解他此行的目的。盧坤讓十三行商人向律勞卑轉告,務必遵守《大清律例》和貿易規則,不能擅自進入廣州。

這裡要簡單介紹一下清朝對外貿易的規則。清朝講究“夷夏之防”,朝廷官員從不與外國商人進行直接接觸。外國商人將貨物卸到廣州港後,一律回到澳門居住。如果因為有事要到廣州,必須持有官府頒發的“紅牌”(出入證),才能進入廣州城西門外的商館區。外國商人遇到事情要和清朝官方打交道,只能通過十三行商人進行聯絡。

所以,律勞卑沒有得到官府頒發的“紅牌”,就來到廣州,並住進商館區,犯下了第一個“錯誤”。他緊接著繞開十三行商人,直接派秘書前往廣州城外的兩廣總督府邸遞交委任公函,犯下了第二個“錯誤”。他所遞交的,是“公函”,而不是“稟帖”,內文則用了“平行款式”,又犯了第三個“錯誤”。

在這種情況下,盧坤就沒有給律勞卑好臉色看,不但拒絕接收他的委任公函,還命令他立即離開廣州,返回澳門,否則處以極刑。

律勞卑鬧得灰頭灰臉地離開了廣州。他不甘心自己的失敗,於當年9月率領3艘英國軍艦來到廣州,試圖找回大英帝國的顏面。哪想到盧坤早有防備,首先將12艘大船沉於珠江河底,又調集了68隻戰船封鎖了珠江口。英國軍艦頓時陷入進退失據的窘境。

雙方隨即發生了一場持續35分鐘的小型戰鬥。英方共有8人死傷,船身輕微損毀;中國方面則由不少炮台被摧毀。雖然英軍損失小於清軍,但隨著清軍增援部隊陸續趕來,形勢立即逆轉,變得越來越對英軍不利。

最後,律勞卑走投無路,“求給牌出口,詞甚恭。”這就是說,他還是得按照清朝的規矩,用極為謙卑的口氣,獲得了一張“紅牌”,得以離去。

10月11日,律勞卑由於水土不服,加上過度操勞,病逝於澳門。律勞卑在臨死前表示,只有戰爭才可以解決中英間的貿易糾紛。

6年後,律勞卑一語成讖。

【參考資料:《清史稿》《鴉片戰爭前英國炮船的一次預演》】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