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對清朝而言,如毒瘤般的英國東印度公司,是如何崛起的?

從16到19世紀的3百年間,在世界歷史上,恐怕沒有哪家公司具有英國東印度公司那樣的影響力。熟悉中國清朝歷史的看官,應該對這家公司不算陌生,它曾橫行東南亞,雖然從事的是商業貿易,但卻令以大國自居的清政府痛苦不堪,造成的惡劣影響時間跨度之長,從乾隆帝開始,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由英國東印度公司引發的鴉片戰爭,對清朝造成的損傷可以說是致命的,損傷了清朝臣民的身體健康,賺走了大清國的白銀,破壞了清朝的金融秩序,加深了清朝的官吏腐敗,可以說,其毒害之深,已經深入清帝國之骨髓。比如吸食者是上至皇室下至百姓,比如鹹豐皇帝,比如末代皇后婉容就是吸食鴉片而被奪取了性命。那麽對於清朝而言,猶如一顆毒瘤般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到底是如何崛起的呢?

英國東印度公司崛起之路主要經歷了大概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成立。

有關東印度被歐洲介入,主要經歷了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是歐洲諸國的海洋擴張先行者葡萄牙,從1498年葡萄牙船隊從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港口進入印度開始,到1515年,印度及印度洋海域基本一直在葡萄牙王國的掌控之中。

葡萄牙控制印度,主要搞貿易壟斷,當時印度盛產胡椒和香料,這些產品被出售到歐洲各國,賺了很多錢。這個生意讓荷蘭、英、法、丹麥等國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諸國的商人甚至代表帝國意願開啟了對印度的探索之路。

後來這些國家都紛紛成立了自己的東印度公司,比如英國東印度公司、法國東印度公司、丹麥東印度公司、蘇格蘭東印度公司、瑞典東印度公司(1713年)、德國奧斯坦德東印度公司(1722年)等。

第二個時期,雖然歐洲諸國都很積極,但是真正在探索印度上率先取得良好成績的是荷蘭東印度公司時期。1596年6月,荷蘭的浩特曼率領4艘商船登上爪哇島,並且成功進行了第一次貿易,滿載胡椒等物返回。此後,荷蘭快速以商業貿易的機會介入印度,繼而對印度的胡椒、香料等產品進行強勢壟斷,以至於最後實現了對印度的殖民目的。

為了實現徹底的壟斷目的,擠兌當時試圖介入印度貿易的葡萄牙、英、法等國,荷蘭東印度公司投入了極大的財力,甚至兵力。1605年,荷蘭東印度公司通過武力奪取了葡萄牙人控制的要塞安汶島。1614年,荷蘭派遣了一個事務總長,叫簡·皮特斯佐恩·科恩。此人的到來,使得荷蘭在印度尼西亞的壟斷行為更為嚴重。恰好,在這一年,荷蘭又以強大的武力佔領了馬六甲,對率先崛起如今正在走下坡路的海洋霸主葡萄牙以致命打擊。而此役也使得荷蘭在東亞和東南亞的控制權得到了加強和提升,荷蘭的海洋霸權時代來了。

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的貿易成功,主要源於他先進的公司制度。首先荷蘭東印度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家東印度公司;其次是它科學的股份製制度;第三是它雄厚的財力,創建之初的資本金已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創建時的十倍以上;第四是它的分紅率比較穩定,使得公司基本金充足穩定,不存在股東撤資等不良情況的發生。這使得荷蘭東印度公司對印度的胡椒等貿易壟斷長達兩個世紀左右。

第三個時期就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崛起,不過它需要經歷一個比較曲折的過程。首先是完成自身公司制度的完善,其次是以實力對抗荷蘭東印度公司,逐步實現後來居上獨佔鼇頭。我們可以來看看第二階段。

第二個階段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摸索階段。

雖然諸國都先後成立了東印度公司,但是真正的代表只有荷蘭和英國。因此,在荷蘭不斷實現壟斷的同時,英國東印度公司一直是最強力的競爭者,甚至是對抗者。

英國東印度公司正式成立的時間是在公元1600年的12月31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正式授予皇家特許狀,猶如皇帝頒了一道聖旨一樣,得到官方的認可和支持。

但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之後,開展的商業貿易並不順利,主要原因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最開始的運作模式是,單次航行,單次籌資,單次結算。也就是說,準備遠航進行一次貿易,需要臨時籌措資金,然後根據銷售額等進行投資和紅利的分配。倘若某次失敗,就會造成對下一次的資金籌措造成巨大困擾。

因之,以這樣不穩定的充滿臨時性的運營模式,根本無法跟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熟穩定的股份製模式相抗衡。因此,英國東印度公司可以說一直走在公司模式的探索之路上。

在此期間,荷蘭東印度公司和英國東印度公司,為了在歐洲的市場,兩家公司曾嘗試進行合並共贏。荷蘭方面也對其公司進行了指示,要求停止對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不友好行為。但是這個計劃最終失敗,原因是在巨額的利潤面前,駐守印度的荷蘭總督簡·皮特斯佐恩·科恩不願放棄荷蘭的利益。他不但沒有遵守荷蘭和英國兩家公司的合並協議,反而在1621年,派遣艦隊以武力驅逐了普洛倫島的英國人。荷蘭和英國兩公司合並計劃落空,並且還為以後埋下了戰爭的火種。

第三個階段是改製。

既然英國東印度公司,無論在武力還是市場貿易上,都無法和荷蘭東印度公司對抗,還被荷蘭東印度公司驅逐出了香料的主產地。那麽它的出路在哪裡呢?這就要等到一個人的出山,才會改變東印度公司的被動局面。

此人叫奧利弗·克倫威爾,他在1650年成為英國的一把手後,對東印度公司的情況格外關心,經過他的努力,在1657年,在低谷的英國東印度公司被重新授予皇家特許狀。並且經過克倫威爾的改革,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組織形式也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原來的臨時性組織模式的公司,變成了跟荷蘭東印度公司一樣的股份製公司。至此,英國東印度公司有了全面挑戰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基礎。

經過多年的經營和發展,它的貿易額一直在持續增加,到1691年,英國東印度公司以73萬多英鎊的資本,成為大規模貿易公司的龍頭老大。比如在英國商業革命期間,漫長的一個世紀裡,英國東印度公司基本平均保持了一年7千多鎊的貿易額在穩定增長。

在1671年到1681年間,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紅利總量更是高達240%。在1681年到1691年間,公司分出的利潤更是高達450%。英國東印度公司在這期間實現了成立以來的大繁榮。

第四個階段是新、舊東印度公司的對抗與重組。

但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繁榮卻不是持久的,原因是就像其他公司一樣,如果想獲得更大的貿易權,就必須得到政府的授權和保護。英國東印度公司的一號人物查爾德,之前曾拿出大筆利潤孝敬當時的英國國王詹姆士二世。

但到1688年,英國爆發了一場政變,叫光榮革命。國王詹姆士二世在這場革命中被下崗了,於是英國東印度公司也失去了保護傘。並且因為查爾德的專橫,引起了包括東印度公司在內的許多英國人的不滿,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反對派就借機組織人們請願,要求解散查爾德領導的東印度公司,然後再成立一個新的東印度公司。

結果,這項訴求在托馬斯·帕皮倫的領導下,最終在1698年的9月實現了,新公司成立,名為東印度貿易英國公司。舊的東印度公司則

因被新上位的國王威廉三世取消了特權,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兩家公司,就這樣在對立或對抗中,各自開展著自己的貿易。但因為各種複雜的原因,對抗並沒有給兩家公司帶來好處。因此,經過慎重全面的考量,在1709年,兩家公司合並為一家公司,取名為聯合東印度公司(後來在許多資料中,仍然稱之為英國東印度公司)。這在世界貿易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因為合並後的東印度公司將扮演在貿易之路上走得更遠,甚至走得更為極端,以至於在以後將會脫離貿易的軌道,對英國乃至英國在亞洲的影響和局勢都產生一定的影響,不過這是後話,在此暫不贅述。

且說合並重組的聯合東印度公司,在制度上更健全,在運營模式上也更科學,比如建立了民主的股東大會、董事會、財務委員會等各種委員會等,已經完全具備了現代化企業的諸多基本特徵。因此,它在更為穩健的運行中迎來了自己的商業輝煌。

比如後來,當股票誕生並風靡世界各國的時候,英國也沒能例外,當時英國誕生了一家非常厲害的商業公司,叫南海公司。這家南海公司把英國的股票熱潮推到了極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此期間,除了貿易穩定運行外,其股票也漲的很厲害。但是由於南海公司的違規操作,終於引發了影響巨大的經濟泡沫,全英國的金融秩序都遭到了嚴重的破壞,但是只有英國東印度公司在這場金融風暴中平穩航行,沒有受到影響。從這一點,也足見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合並之後的運營是如何穩健,以及它的勢力是如何雄厚。

時間到18世紀初,英國東印度公司實現了銷售額和利潤的持續增長,尤其是1750年,在英國首相兼財政大臣亨利·佩勒姆的改革之下,東印度公司的股票又取得了新輝煌,根據有關數據顯示,持有1萬鎊以上東印度公司股份之人高達47人,而且有多位是外國人,可見東印度公司的商業聲譽已經在外國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不過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取得商業成功的同時,它在印度的影響力和作用,也不再僅限於商業貿易領域,而是根據英國政府的需要,開始涉足殖民等政治領域,這一方面為英國東印度公司贏得了某種利益,但另一方面也把東印度公司帶入了歧途。不過英國東印度公司曾經取得的貿易成功商業輝煌是值得肯定的,但同時在獲得鴉片專營壟斷權後,不斷對清朝輸入鴉片,對大清臣民和國體造成致命傷害,雖然這段歷史是屈辱的,甚至是值得可恨的,但卻是最值得深思的。

參考資料:西村孝夫《英國東印度公司史論》、淺田實《商業革命與東印度貿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