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醫生:祛濕,我求求你們別再用紅豆薏米了!

俗話說:十人九濕,體內有濕氣之後,會經常感覺疲乏睏倦,打不起精神,舌頭呈淡紅色,舌苔黏膩粗糙或發黃、厚、膩,長期下去會對身體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很多人喜歡用紅豆薏米來祛濕,但是不少人抱怨喝了那麼久的紅豆薏米,感覺體內還有濕氣,甚至加重。

醫生:祛濕,我求求你們別再用紅豆薏米了!

第一:紅豆薏米都是性涼的食物,因此針對濕熱的情況是可以調理的,但是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屬於濕寒的情況!到了冬季,體內濕氣遇見寒氣還容易引發關節酸疼和痛風的現象…再喝紅豆薏米就是適得其反!

第二:一般來說,脾虛很容易造成身體濕氣太重,很多人不停找祛濕的食物而忘記健脾,這樣做不但抵禦不了外濕的侵襲,還會不斷的滋生內濕,因此祛濕一定要健脾。另一方面,如果濕氣不祛,又會加重脾虛。二者相互影響,互為因果,所以祛濕的關鍵在於健脾。

祛濕的關鍵在於健脾

茯苓可健脾,對那些久病瘦弱、食欲不振或兼有體倦乏力、腹瀉的氣虛脾弱病人有扶脾益氣的作用,而且藥性平和,主治脾胃氣虛、運化不利。紅豆薏米加上茯苓,不僅可以利濕消腫,健脾,還有美容養顏,改善睡眠的功效。

脾胃虛弱的人如何健脾祛濕:

健脾祛濕第一方:茯薏清濕粉

配料材料:茯苓10克,薏米20克,赤小豆10克,淮山10克,葛根10克,蓮子10克,芡實10克,糙米10克。

將上面這些中藥材混合到一起炒熟後,研磨細粉。每次2-3杓,一天2次,飯前服用,每天沖水喝。

方解:茯苓:利水滲濕,健脾;

薏米:利水祛濕,但是薏米性微寒,直接煮來吃的話會傷到脾,炒熟後可以去掉寒性;

赤小豆:紅豆能療飢,不能利水祛濕,吃多了會敗血。赤小豆才有利水祛濕的功效;

淮山:健脾、厚腸胃、補肺、益腎;

葛根:本草綱目記載葛根乃陽明經葯,兼入脾經,脾主肌肉;

蓮子:具有補脾止瀉,止帶,益腎澀精,養心安神之功效;

芡實: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之功效;

糙米:健脾養胃、補中益氣,調和五臟、鎮靜神經、促進消化吸收。

濕氣是脾虛引起的,可使脾虛加重,所以健脾加祛濕要一起進行才正確!對於體內有濕氣的人,可以通過食材調理和養成好的生活習慣來改善,平常要多運動,少吃生冷油膩,多休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