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身體濕氣重的3個徵兆,你中了幾個?(附祛濕靚湯)

三伏天前後,健脾祛濕正當令!中醫常說的「濕氣重」,是什麼意思?濕氣有兩個來源,外濕和內濕。

外濕來源於外界氣候,比如下雨,暑濕等。嶺南地區多濕,濕氣容易傷脾,因此南方人多脾虛。而內濕,主要為脾虛。脾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運化水濕,把身體裡的水汽運送到各個地方。比如運送到毛孔,就可以通過出汗排出去;運送到腎臟,就可以通過排尿排出去。

如果體內濕氣太多,又會怎麼樣呢?脾就需要不停地工作,久了就會累,累了就容易受傷。鄭艷如解釋,即中醫所說的脾虛。脾胃虛弱不能夠運化吃進去的食物,堆積在體內,生成了濕氣。脾虛生濕,內濕更容易招致外濕,濕氣又會加重脾虛,於是便形成惡性循環。

如何簡單判斷體內是否濕重

起床時的感覺

正常睡眠,但早晨起床的時候覺得特別疲勞,頭昏重、打不起精神來,胃、腹脹,沒胃口。

排便情況

排便後,排泄物粘稠,或排便不爽,便少次多。

飯後漱口看舌苔

舌苔厚膩,舌邊有牙齒的痕跡。

那麼

如何祛濕健脾呢?

提到祛濕,大家對薏米情有獨鍾。薏米性涼,味甘、淡,入脾、肺、腎經,具有利水、健脾、除痹、清熱排膿的功效。使用時將薏米炒製到發黃,可以減少它的寒性,讓它的性味更平和。

此外,赤小豆、茯苓,也都是日常生活中藥食同源的佳品。

茯苓多產自悶熱潮濕的南方,最好的茯苓產地,是濕氣很重的雲南。茯苓性味平和,適合長期使用,四季可用,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的功效,善治脾虛、失眠、心悸、水腫等證。

赤小豆雖然是紅色的,但與紅豆沙的紅豆是完全不同的。從外形來看,兩者形狀不同,紅豆比較圓,赤小豆是細長的,稍扁。口感來說,赤小豆質地堅硬,難以煮爛,而紅豆則更軟,容易出沙,口感綿密。從功效來說,赤小豆性平,味甘、酸,能利濕消腫、清熱退黃。

專家強調,運動也有很好的健脾祛濕作用。但運動不能過度,不要過分追求大汗淋漓,所謂「心在液為汗」,大量出汗容易損傷心陽。現代人白天工作忙碌,多選擇夜晚運動,比如夜跑。夜晚應以藏為主,劇烈運動,會影響到人體陽氣的收藏和正常睡眠,因此夜間運動更應該適度。

現在推薦幾款健脾祛濕的湯品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01

冬瓜薏米豬骨湯

原料:豬大骨、冬瓜、薏米、茯苓、紅棗、枸杞、薑片。

做法:

1.將薏米、茯苓、紅棗、枸杞,薑切片放入砂鍋,以冷水浸泡10-20分鐘

2.豬大骨入砂鍋加入足量的水,大火煮開,撇去浮末

3.轉微火煲兩小時,最後半小時加入冬瓜;關火前加入少許鹽 。

02

淮山赤小豆鯽魚湯

原料:鯽魚、淮山、赤小豆、薑、鹽

做法:

1.赤小豆浸泡半天

2. 平底鍋內加入少許油燒熱,再放入鯽魚和薑片。鯽魚煎至微黃備用。

3. 赤小豆放入砂鍋中,大火煮沸,後加入煎過的鯽魚大火煲沸,再轉小火煲半小時。

4. 加入淮山再次煲半小時,加入適量的鹽即可飲用。

03

芡實煲老鴨

原料:芡實100克,老鴨一隻。

做法:老鴨宰凈,芡實放鴨腹內加水2500ml,武火煲滾後,文火繼續煲2小時,加少許鹽服食。

適應症:芡實性味甘澀平,具有健脾祛濕,益腎固精的功效;老鴨性溫味甘,入脾、胃、肺、腎經,功能滋陰補血。故此湯適合陰虛夾濕者見咽乾、虛熱、心煩伴便爛、舌苔白膩者服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