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柳傳志談聯想發展史:2019年聯想依然面臨挑戰

藍鯨TMT頻道1月10日訊,1月9日晚間,久未在公開場合露面的聯想控股董事長、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出現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雁西湖校區,發表題為《奔日子的人》主題演講。在演講中,柳傳志回顧了聯想的發展歷史,並重點提到了聯想在各個時期遇到的困難及挑戰。

據柳傳志介紹,聯想發展至今,大致走過了四個階段。從1984年至1994年,這一階段聯想主要是做自由品牌電腦;1994年至2004年,在這一階段,聯想坐上了中國PC市場第一的位置;2004年至2008年,聯想通過並購IBM PC,進一步拿下全球PC市場的最大份額。2009年至今,聯想正向新的願景挺進。

柳傳志指出,聯想在各個階段都遇到過不同的風險和挑戰,即便是現在,聯想依舊面臨新的風險,但也還是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

創業初期遭遇來自政策與資金的雙重打擊

柳傳志回憶創業初期時稱,聯想曾經面臨過諸多困難。由於聯想要走的市場經濟之路與當時中國的計劃經濟並不吻合,導致聯想遲遲拿不到政府許可證和外匯指標,而這類政策風險就是聯想創業初期遇到的最大困難。

“當時在咱們國家做製造型的業務,必須得由國家有關部門給你許可證。但科學院的企業是體制外的,當時是不被允許做這項業務。”柳傳志回憶道,不得已之下,他只能“曲線救國”。

最終,柳傳志選擇繞道香港,花一百萬美元在香港買下一個小作坊,並從國內調去了幾個研究人員,研發主機板、聲卡、顯示卡等產品。在國際展會上,柳傳志帶著這些產品對外展示與銷售。

幸運的是,在國際展會上,聯想的產品引起了當時電子部電腦處官員的注意,之後聯想便拿到許可證,在國內才有了自己的生產基地,進而才開始有聯想電腦。

“第二個大的問題,還是資金缺乏,以貿養技實際上也是非常困難。”據柳傳志透露,早期聯想在做電腦板卡的過程中,由於不懂如何運營企業,連續虧了三四年;之後,靠代理美國電腦公司AST的產品才積累了一定資金,用於補貼聯想自建品牌,這以後才有了聯想的後續發展。

“所以說志存高遠,必須得腳踏實地。”柳傳志如是稱。

文化磨合曾給並購IBM帶來巨大風險

在衝擊全球PC市場第一的階段,聯想走的也並不輕鬆。據柳傳志介紹,聯想當時做到全球第一,主要是依靠以“蛇吞象”的方式並購了IBM PC。從結果來看,這起最初不被外界看好的並購案還是給聯想帶來了不錯的收益,不過在這期間,聯想也的確面臨不少風險。

“第一大風險,我們買的就是Thinpad的這個牌子,你買了牌子以後,以前的客戶認為你中國人買了這個牌子以後,還是不是以前的牌子?”柳傳志稱,“第二個大的問題,就是員工流失。我買這個公司買的就是這個組織,沒有什麽更多的廠子值這麽多錢,但是這些國際員工他們認不認你當老闆,行還是不行,這是第二個風險。”

第三個風險就是文化磨合的風險,而這在金融危機時期給聯想帶來了巨虧問題,一度將聯想置於懸崖邊上。柳傳志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個是並購後的企業管理文化有問題,文化上衝突很大,另外一個是原來管理層有非常強烈的短期行為。

據柳傳志介紹,聯想當時希望將其在中國戰勝戴爾的雙模式推廣到全球,但是擔心與IBM合並後第一年的業績壓力會迫使楊元慶等中國管理者退出,於是決定第一波CEO由原IBM高管擔任,楊元慶則擔任董事長。

此後,隨著電腦市場的消費主力從機構、企業轉向個人購買時,IBM不得不面臨調整戰略和IT系統的抉擇,而這遭到當時CEO的抵製,直接引發了楊元慶和CEO之間的碰撞。最終,為了支持楊元慶出任CEO,柳傳志選擇在近70歲高齡時還擔任聯想集團董事長一職。

“今天聯想也遇到了新的風險,但還是要志存高遠、腳踏實地,這事要細細的摳,細細的品,才能渡過難關。”柳傳志最後總結道。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