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商戰“疫”:吃貨“解救”滯銷農戶

本報記者 李立 上海報導

編者按/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醫護人員紛紛奔赴戰“疫”前線,成為最美“逆行者”。與此同時,無人機、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黑科技”在戰“疫”中嶄露頭角。而在“大後方”,一大批科技、能源企業防控、生產“兩不誤”,成為經濟防疫戰線的中堅力量。如今,疫情防控進入關鍵階段,《中國經營報》特推出專題報導,與企業和社會各界攜手,共同打贏疫情防控的阻擊戰。

遼寧東港草莓,疫情暴發後最低跌到3元/斤,轉戰阿里電商平台僅6天,價格就漲回到15元/斤。電商怎麽成為幕後那只看不見的手?

遼寧東港的草莓種植戶王大姐,眼下直接把電商直播間設在了種植大棚。

往年這個時候,正是東港草莓的旺季。種植戶只要種好草莓,以東港99紅顏為代表的精品草莓根本不愁銷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大批成熟的草莓滯銷,王大姐這樣的種植戶被“逼”進了直播間。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受疫情影響,原本線下銷路受阻,像王大姐這樣的種植戶不在少數。海南、雲南、廣西等多地冬季水果蔬菜都出現滯銷。僅海南一地,急待上市的蔬菜、水果就達到20多萬噸。另外一面,隔離在城裡的吃貨不能出門、物流受阻,買菜囤貨變成了剛需。

正是看到了供需兩端的強烈需求,2月6日,阿里率先推出“愛心助農”計劃,京東、蘇寧易購、拚多多等電商先後也推出電商助農計劃。電商苦心經營多時的“農產品上行”,因為疫情突發的強烈需求,找到了意想不到的突破口。

滯銷之困

和遼寧東港同樣遭遇滯銷的還有蔬菜之鄉山東壽光的部分菜農。

山東壽光的蔬菜商家王建文告訴記者,壽光的蔬菜外銷主要以外地客商到壽光採購為主,疫情暴發後外地客商進不來、蔬菜運不出去,眼看價格一直往下跌。“往年春節期間再便宜的蔬菜也得四五塊錢一斤,貴的要五六十塊錢一斤。今年從大年初二開始,一些蔬菜只賣到三四毛錢一斤。”

尤其2018、2019連續兩年壽光遭遇洪水,2020年開年再遇疫情,讓壽光雪上加霜。當地商務局召集開會商議,也只能以壽光當地人消費為主,“但壽光人口有限,蔬菜的產量太大了”。

在海南的哈密瓜商家陳偉則面臨哈密瓜無人采摘、爛在地裡的窘境。疫情發生以來,樂東黎族自治縣嚴格的交通管制,運輸成本較往年上漲30%~40%,人工采摘成本也從原先的180元一天漲到300元一天。就連普通生活成本都明顯變高:“你能想象一頓一葷兩素的外賣要120塊嗎?”

2月15日晚上6時許,海口市瓊山區椰海大道椰海綜合市場,在海南承包了大片果園的鄭玉伯還在和工人們一起在倉庫打包裝箱,陸續把采摘的五萬斤芒果通過阿里菜鳥助農綠色通道運出海南島。

據記者多方了解,疫情爆發後,各地大型農產交易中心封閉,農產品長期依賴的線下交易幾乎停擺;防疫期間道路封閉、交通管制造成的物流困難;停工造成的人手不足,打包發貨所需的紙箱、泡沫等包材稀缺都成為農產品滯銷的重要原因。

線下市場停擺滯銷,農戶轉向線上求助,“現在阿里平台上一天就賣掉2000箱蔬菜組合3萬多斤蔬菜。以往壽光的線上銷售比例只有大概1.2%,以後線上的銷售比例一定會持續上升。”王建文告訴記者。

根據淘寶官方統計,自阿里愛心助農項目開始以來,截至2月20日,累計銷售約4萬噸農產品。2月12日,蘇寧發布“助農18條”,聯合蘇寧拚購、蘇寧小店、家樂福等多種業態“穩定菜籃子”,上海家樂福雙線銷售半天賣出蘆蒿一噸;2月15日拚多多開通“滯銷農貨反饋通道”,收到超過500條滯銷信息反饋,涉及23個省及直轄市近百種農產品,目前超過20%通過平台實現線上銷售。

看不見的“系統”

為了激發用戶的購買熱情,阿里專門上線了“吃貨助農”頻道,用戶只要在淘寶搜索“吃貨助農”就能直接進入頁面購買。

家在上海的姚小姐看重的是“原產地直發”,既解決了囤貨的需要又幫助了滯銷農戶。草莓種植戶王大姐堅持每天上直播,她發現直播可以更直接地真實互動,“這個說王大姐我看一看你的草莓甜不甜,你把那個摘下來,咬一口看看怎麽樣,那個說要求看看大棚現代化的管理方式是什麽樣的,物理除蟲的設備我可以看一看嗎?”

在買賣雙方的背後,是一套看不見迅速響應的系統與多方協同。在保證愛心助農不損害消費者基本權益的基礎上,需要首先確定滯銷品的質量和標準界定,“根據對農產品產區的了解和數據分析,圈選了全國24個產區16個省(重點8個)的26個品類的80個品種400個質量合格的嚴重滯銷品。”阿里巴巴的愛心助農項目負責人無齡告訴記者。

再對滯銷農產品信息進行分層,先組織原產地小規模的現摘現采先發;其次是把已經復工、可以通過順豐郵政等快遞發貨的商家和農戶組織起來;2月6日,天貓商家、淘寶吃貨和淘寶直播開啟第一輪愛心助農大規模銷售,5天銷售了2400萬斤滯銷農產品,淘寶吃貨的直播場次近5萬場。

整個阿里商業作業系統的聯動也是阿里愛心助農快速啟動的重要原因。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從天貓、淘寶、聚劃算、盒馬、餓了麽等線上線下渠道,到阿里鄉村事業部、釘釘、支付寶等等多個BU全部參與其中。消費者只要登錄淘寶,就可以通過天貓正宗原產地、聚劃算百億補貼等多個入口進入愛心助農計劃的銷售專區。

作為新電商平台,拚多多的注意力則集中在“補貼”和“整合供應鏈”。拚多多聯合創始人趙佳臻表示,平台先後投入10億元物流補貼和5億元農產品專項補貼,並在線上給予頂級流量資源支持,以平抑價格、穩定供應。

拚多多新農業農村研究院副院長狄拉克告訴記者,傳統的農產品銷售環節至少有6~8個,形成了一條由農戶/合作社,經由中小批發商、大批發商、集貿市場/批發市場、菜市場/商超,再到消費者的上行通道。拚多多要做的就是打掉中間環節,直接讓農戶到電商平台上銷售。“這樣做的好處是砍掉了中間環節的層層加價,消費者和用戶兩端都能拿到實惠。”

政府力量與行業協會的配合是更為重要的背景。2月17日,農業農村部召開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會議,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韓俊特別指出,針對近期部分地區“菜籃子”等重要農產品流通受阻,一些地區蔬菜、水果滯銷,特別是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普遍面臨用工難、資金鏈緊張等問題。要把傳統流通和新興業態相結合,多措並舉形成合力。

中國優農協會會長黃競儀表示,聯盟將組織拚多多、人民優選、百果園、好想你等大型農產品加工流通機構,協調各型連鎖超市等機構,在2020年對貧困地區開展不低於100億元的專項採購。

供應鏈之考

不過在狄拉克看來,此次農產品滯銷下轉戰線上,與其說是機遇,更是對供應鏈的全面考驗。

在消費者端,最直接的感受是下單快收貨慢。等待和刺激物流復活是供應鏈上最突出的問題。補貼或是最直接的刺激方式,各家電商平台均推出了不同的物流補貼。據狄拉克介紹,以拚多多為例,對於1月17日到2月10日之間產生的訂單,商家在48小時內發貨,用戶在合理時間內簽收可以獲得每單2~3元的補貼。

快遞公司的全面“復活”仍待時日,面對疫情期的特殊情況,恢復一條從采摘到分揀包裝、到物流攬收、全國末端送貨到家等需要大量人工且幾乎完全癱瘓的農產品供應鏈鏈路非常艱難,供應鏈協同是過去10倍以上的困難,無齡告訴記者,“一開始遇到物流難題,找到圓通協調運力,沒辦法通行又找到政府開通綠色通行證。每條線路賣不夠5000單不能發車,就找平台行銷資源對接,專項流量扶植,很多商家反饋,效果很明顯,3天就賣了500噸海南蔬果”。

由菜鳥網絡溝通物流運力,由圓通承接安排專車從原產地之間用大貨車送到目的地城市,迅速拉起來與過去網狀物流不一樣的專線物流,跑通了一條“海南模式”。 現在海南模式開始複製,首批可送到全國50個大中城市。

蘇寧的方式則是結合自營物流的優勢,聯合蘇寧拚購、蘇寧小店、家樂福等業態,將線上線下業態和物流解決方案整合在一起。比如蘇寧物流專車,已經實現了直接將南京八卦洲的蘆蒿運進上海家樂福。

儘管如此,上海的姚小姐仍然每天處於等待中,每天打開手機的第一件事情是看看各個電商平台的訂單有沒有發貨,據疫情時期的購買經驗,從下單到商家發貨兩天以內算是迅速,有的商家甚至下單半個月後都沒有發貨。但是讓她感到安慰的是,既然線上下單吃貨也能幫助滯銷的農戶,價格和快遞實效在短時期內就不是最計較的。

在狄拉克看來,生產者分散,品質不穩定很難形成品牌,一直是農產品上行中的難點。電商線上帶貨可能只是解一時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平台下沉,系統性幫扶,培養一批有能力的新農人打通線上銷售渠道,獲得長期穩定的利潤。

疫情下的電商助農,打開了新的機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