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拚多多 投入百億打造扶貧新模式

蒙自市冷泉鎮老鄉通過拚多多把地裡的小黃薑賣到全國各地。企業供圖

“多對多”產地直發,壓縮供應鏈讓利農戶,“拚購”模式加速農貨上行

傳統零售中,1斤大蒜要經歷五六個環節才能到達消費者手中,每層加價約30%。於是,在地頭價值1元/斤的大蒜到消費者手裡就變成了8元/斤。

針對這一問題,新電商拚多多探索出一條“農貨產地直發”的C2B模式,在降低中間流通成本讓利消費者的同時,幫農戶搭上社交電商“高鐵”,實現電商扶貧。

這一模式被快速複製,夷陵柑橘、深州鴨梨、蒙自小黃薑等農產品從田間地頭直接發往消費者餐桌,更多農戶享受到了拚多多扶貧成果。

過去三年,拚多多共賣出109億斤農貨,農貨銷售額年均增長率超過300%,是中國農貨上行最重要的平台之一。今年“雙十一”期間,拚多多推出農貨必買清單,第一周即實現日銷突破250萬單。“拚購”模式所帶來的社交裂變能快速匯聚海量需求,迅速消化掉大批量當季農產品,扶貧助農與拚多多的商業模式天然契合。

縮短供應鏈讓利農戶

離新鄭機場30公里的一個倉庫中,一袋袋還帶著泥土味的鮮蒜進入自動化的大蒜分揀機,分揀完成後便會被迅速打包、裝箱,進入物流網絡,發給全國的消費者。

這批產地直發的訂單,與出口東南亞、歐洲的大蒜,都來自同一塊土地、同一條分揀線。但價格僅相當於超市的1/4。做到“便宜有好貨”,主要歸功於拚多多開創的C2B模式,從農田直達餐桌,不經由批發、零售等環節,降低了售價。

目前,拚多多的C2B模式已培育大量青年農人返鄉創業,孵化出一批農貨“拚品牌”。

“以果感恩”創始人張銀傑就是在拚多多平台孵化出的一名新農人。此前,他在多家電商平台推廣家鄉的庫爾勒香梨,但銷量始終難以提升。轉戰拚多多後,張銀傑先後通過預售製提前聚集起600萬斤的香梨等產品訂單,這幫助他們解決了銷售大難題。

“2000畝的訂單,相當於幾十個大型超市同時採購。批量採購和運輸,能讓成本直線下降。”張銀傑算了筆账,140萬單都是從產地直發消費者,中間沒有傭金、廣告、流量費用。一斤大蒜種植成本0.69元、快遞成本0.7元、包材成本0.16元,折算後利潤約為0.37元/斤。

作為拚多多C2B模式的產物之一,今年4月25日拚多多上線了公益項目“一起拚農貨”,中牟大蒜首批入駐。當天,這批2000畝的出口級優質大蒜,將以5斤9.6元的價格,從田間陸續發向消費者餐桌。在拚多多平台的支持下,新農人商家“以果感恩”還優先包銷546家貧困戶的大蒜,將節省下的中間成本讓利給農戶,以每斤高出市價0.15元的價格收購,僅此溢價便為貧困戶增收100餘萬元。

在雲南蒙自商家的拚多多店鋪上,一斤木瓜3元左右,一斤火龍果6元左右,比省會昆明的超市便宜一半,更別說路途遙遠的省外超市。商家老李說,來自同一個產地的農貨,在拚多多上能做到那麽便宜,主要是運營便利,“貨量做大,等於是批發、零售一起幹了。”

“以最小的成本直達消費者,這讓農產品的C2B規模化成為可能。”拚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說,當消費者分散的需求,變為規模化採購後,直線降低了流通成本。同時,這種供應鏈還能實現邊下單、邊采摘、邊發貨,在最短的流程中保證貨品的新鮮。

大數據引導助農新方案

過去兩年,幾乎跑遍了國內生鮮產地的達達進一步地意識到,不了解市場需求是產地最頭疼的問題。

在傳統流通鏈路中,農民和消費者之間缺乏直接對接,供給資訊要層層傳遞。一旦資訊滯後,產地預判錯了市場,便會引發連鎖反應,出現“豬周期、蒜你狠、向前蔥”等周期陷阱。為解決這一問題,拚多多不斷完善農產品大數據平台,將消費資訊反向輸出給產地,讓農戶、商家第一手獲知消費區域喜好、品類需求等資訊,及時按需備貨。

中國流通三十人論壇(G30)專家、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表示,拚多多提前聚集需求形成大筆訂單的C2B模式,能夠有效解決農業產區的銷售問題,並且通過批量作價,為消費者帶去實惠。“它可以將精準生產、精準流通聯動起來,幫助農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推動解決農業供給大於需求的‘賣貨難’問題。”

“集中前端消費需求,再告訴產地要什麽貨,讓田間到餐桌的資訊無縫流通。”達達說。他認為,將來這些數據還可以反哺供應鏈,指導產地農民改善種植結構,“比如告訴產地農民,哪個品類轉化率、評價較高,哪個品類還存在市場空白等。”

溢價收購包銷扶貧

今年年初,拚多多發布的《2017拚多多扶貧助農年報》顯示,2017年公司共投入34億資源幫助全國農戶銷售了183.4萬噸農貨,催生9億多筆扶貧訂單,扶持4.8萬商家,而這也是拚多多運用C2B模式精準扶貧的成果。

2017年底,陝西乾縣74歲老人鄭志龍家中“320斤梨只賣了10元”一事被媒體廣泛關注。當時,拚多多愛心助農團隊聯繫商家一起奔赴當地,並以高出市場價1倍的價格買下其家中的1.5萬斤梨,並承諾今後數年將優先包銷。最終,拚多多將“鄭爺爺的梨”放在醒目位置推廣,為其提供價值上萬元流量支持,最後在一周內售罄。

據了解,拚多多的C2B模式先一步聚合需求,反向驅動供應鏈,使農貨采銷流程精簡為“原產地→物流集散地→消費者”。以銷定采,現采現發,也可以讓商戶更好地把握需求,減少非必要的損耗。為了幫助更多“鄭爺爺”脫貧,拚多多還建立了“愛心助農”緊急響應機制,針對各地的農貨滯銷,聯合商家溢價30%以上,上門包銷。

拚多多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拚多多將繼續投入100億元行銷資源,深入到500個農業產地,不斷擴大精準扶貧的大網,讓更多的農民受益。

★ 新寄語

拚多多3年多,但已迅速聚集起3.44億消費者,拚多多獨特的“以拚助捐”,是新電商平台在精準扶貧領域的獨特嘗試。今年,拚多多將投入100億的行銷資源,通過資源扶持、運營指導、開放數據等多種形式,再培育起1萬新農人。我們希望更多的政府部門、電商平台、年輕人才等社會各方共同參與,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 ——拚多多聯合創始人 達達

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王子揚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