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五一,我們該如何與孩子談勞動?附1-18歲勞動教育清單

導 語

五一勞動節,自然要提及勞動教育。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曾對全國 2 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承擔家務勞動的孩子比起不承擔家務勞動的孩子,成績好了 27 倍。

哈佛大學的一項跟蹤調查結果顯示,20 年後,愛做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差別很大,失業率是 1∶15 ,犯罪率是 1∶10 ,收入相差 20% 。而且,愛做家務的孩子離婚率低,心理健康。

4月,《 2019 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工作規定》公布,教育部要求 2019 年高考命題要充分體現德智體美勞。

這些信息表明,近年命題要求中消失的“勞”,又回來了,並且得到了高度重視。

勞動的缺失即教育的缺失

我們對勞動教育中“勞動”概念的理解過於窄化。

有數據表明,64.7%的中小學生認為所謂勞動教育就是社會實踐活動課,而社會實踐活動就是春遊、秋遊和參觀;70%的學生認為勞動技術就是信息技術。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要更新觀念。

勞動不能簡單理解為洗衣、做飯、打掃衛生,體現為教育,它是知識的躬身修行;體現於社會生產,它是創造真實價值的手段。

勞動,用更多的詞匯描述它,可以是務實、做事、操作、實踐,這幾乎是用人的全部感官去認知和學習。勞動教育的意義,貴在讓學生用身體丈量物理和心靈的世界。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和聯繫。”

理解了這一點,我們才可能在身、心、靈三個維度上以“勞動”為施力點,並確立其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地位。

勞動教育的最終目的讓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

我們必須承認,在中小學恢復勞動教育,首先還是要讓青少年懂得,幸福生活建基於辛勤勞動之上。

當教育回歸到實際的勞動實踐,比如杜威和陶行知所主張的烹飪、縫紉、家用電器維修、農作物種植與培管、小製作、小發明等與他們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而又力所能及的實際操作,學生的生長也就與生活緊密地聯繫起來,他們的創造力被激活,他們的生命力被喚醒。

在這種良性的激發下,學校朝著“教育即生活”、“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的美好方向發展。

古人講:“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是士大夫講的話,勞動的價值是知識分子做的代言。

勞動並非一味地艱辛,它是人與世界的充分接觸,我們不能把世界隻裝在腦袋上,也要裝在身體裡,由此而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1~18歲勞動教育清單

五一國際勞動節之際,不妨試試這身份童勞動清單。

家務篇

家務是家庭裡最自然的勞動場景,針對各年齡階段的兒童,有很多家務勞動值得嘗試:

1-3歲:家務是最好的遊戲

1. 獨立吃飯,使用杓子或筷子。

2. 洗手、洗臉,可以用毛巾擦手、擦臉。

3. 選擇喜歡的衣服,學習穿脫衣服、鞋襪,疊放回原位。

4. 將多雙襪子打散、配對,鍛煉兒童觀察力。

5. 嘗試撿豆子、剝雞蛋等鍛煉手部精細動作的勞動。

6. 整理、歸類玩具。

(請注意避開兒童的過敏源)

這個階段,兒童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這是他們探索周圍的方式,可以在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盡可能提供嘗試的機會。

4-6歲:在家務中發揮想象力

7. 掃地、拖地,用抹布清潔桌椅。

8. 參與烹飪,製作蛋糕、餅乾、冰淇淋等。

9. 挑選衣物進行搭配,疊衣服。

10. 擺放餐具,分發食物。

11. 學習系紐扣、鞋帶等。

12. 洗水果、蔬菜,打雞蛋。

(請注意避開兒童的過敏源)

這個階段,孩子具有豐富的想象力,而且相比玩具,他們可能對真實的生活用品更感興趣,可以多鼓勵他們嘗試新鮮事物。

7-9歲:在家務中掌握獨立自主能力

13. 手洗簡單衣物。

14. 學習使用洗衣機、吸塵器、電飯煲等家用電器。

15. 嘗試學習烹飪,做簡單的早餐或煮麵條等。

16. 擇菜、剝蝦,洗碗筷。

17. 更換床單、被罩、枕套等個人床品。

18. 保持臥室整潔,定期打掃。

(請注意避開兒童的過敏源)

這個階段,兒童能夠掌控的事情越多,他們的安全感和自我驅動力越強。

9-12歲:在家務中掌握社會能力

19. 掌管一部分家庭財政,比如安排家庭購書支出等。

20. 組織安排家庭活動,寫邀請卡,為賓客準備禮物,購買節日用品。

21. 定期組織家庭會議。

22. 管理五一假期間的家庭開支,結束後做數據分析,給出建議。

23. 擬定五一家庭出遊計劃和出行攻略。

這個階段,兒童需要被賦予更多的平等權利,可以讓他們一定程度參與家庭決策。

學校篇

作為教育活動的主陣地,豐富、有趣的勞動課程、活動設計,不僅能培養孩子的勞動意識、生活能力,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它還會成為學校的特色和寶貴的教育資源。

小學階段

1. 根據年段開設家務課程,學習基本生活技能。

以下為重慶兩江新區康莊美地第二小學開發的“廚房小當家”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僅供參考:

2. 邀請社會勞動者進課堂,為學生介紹職業故事。

3. 舉辦“跳蚤市場”,感受創業樂趣。

4. 開辟“校園農場/校園瓜果基地”,提供勞作機會。

5. 開設理財課程,了解各種理財方式的利弊。

6. 創設校園“激勵崗”,在教師辦公區、校園景觀區等專門設置“勞動執勤崗”,通過競聘的方式產生“勝出者”,親身體驗勞動的自豪感。

7. 建立學校包乾區域制度,讓班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班級管理中保證人人有崗位。

8. 搜集生活中的智慧小技能,挑選喜歡的技巧進行分享。

9. 開設創課工坊,探究科學與技術的奧秘,了解技術對生活的利弊影響。

10. 優化評價體系,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勞動實踐。

中學階段

1. 社會調查,了解職業。

a.最近一個月附近菜市場、超市,哪些食物(蔬菜、水果、肉類)價格有較大變化?為什麽會變化?

b.媒體報導“ 90 後進入職場跳槽平凡,38% 應屆畢業生半年內離職”,是否真實?如何看待這樣的現象?

c.除了在人才市場、招聘網站投簡歷外,現在有哪些新興的求職方式?

d.哪些傳統行業已經逐步退出市場?哪些傳統手工業正面臨失傳危機?

e.採訪身邊的人,問問他們“為什麽而工作?”梳理自己對於“工作”的理解與感受。

……

2. 鏈接社區、企業資源,為學生打造職業體驗基地。

3. 提供學生職業機會評估:了解各種職業特點,找到與自己個性、能力匹配的職業類型。

5. 研究一項自己感興趣的職業,並通過微紀錄片、PPT介紹等方式完成一份行業報告並分享。

6. 完成一份自己的職業規劃書。

7. 舉辦校園模擬招聘會,進行求職演練。

8. 了解勞動者權益與義務,結合勞動糾紛案例進行分析。

9. 鼓勵學生開辦校園“學生公司”,嘗試自主設計創業項目並實踐。

10. 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課程。

活動篇

除了具體的家務勞動、學校課程,還可以通過其他有意義的活動感受勞動的價值。

1. 尋訪身邊的勞動者,並用照片、文字等方式記錄。

2. 和父母換崗一天,感受家庭勞動的不易。

3. 走進社會,觀察職業人士,條件允許可進行職業初體驗(如小記者、紅綠燈交通協管員、小圖書管理員等)。

4. 小學生到學校食堂幫廚,自己完成餐桌擺放、飯菜分配、收送餐具等。

5. 學生每天都要打掃廁所,一方面可以學習廁所的打掃方法,另一方面是教育學生各種工作都有辛勞和厲害的地方,工作沒有貴賤。

6. 餵養小雞、小鴨等小動物,既能觀察小動物的生長過程,也可以鍛煉責任感。

7. 閱讀《阿德的心願》《小熊三兄弟的家》《花婆婆》等讀物,認識勞動的重要與美好。

8. 觀看相關電影、紀錄片、綜藝節目,進一步了解各行各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