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當預產期撞上夏天,產婦在月子期要做好這些事,讓身體儘快恢復

坐月子對於產婦來說真算不上輕鬆的事情,更不要說有夏天坐月子。不僅需要面對炎熱的高溫,產婦的心情變得十分的急躁。那麼關於夏季坐月子,這幾件事情可不能馬虎,否則會給身體留下嚴重的後遺症。有人說坐好月子可以讓女人氣色變得格外好,這句話一點錯都沒有。那麼小編帶大家看下夏日月子該如何度過呢?才能讓身體得到不錯的恢復。

第一件事:找到適合產婦的下奶方法

坐月子首先需要關注產婦的飲食情況,因為跟寶寶的口糧有著直接關係。產婦記得合理的安排用餐,月子期間某些食物不能亂吃,這個期間要懂得選擇食物。不要盲目進行大補或者過度補充營養,很容易對身體造成負擔。因為生完孩子以後,產婦的腸胃非常虛弱,消化能力更是很差。過度的大補只能讓腸胃無法消化,甚至造成便秘等現象到來。那麼下奶自然要有蔬菜湯:絲瓜蛋花湯,黃白花椰菜的排骨湯等,不要隻追求葷菜下奶湯,否則很容易讓寶媽的乳房有疼痛感。

第二件事:心情保持好

最近幾年人們的生活壓力確實很大,女人同樣承擔著養家的職責。不少生完孩子的女人卻不能夠適應角色的轉變,導致情緒變得十分差。寶媽一定要明白,自身的情緒會影響孩子的口糧。如果你發現自己有著不少委屈,那麼最好找個人訴說,不要一直憋在心裏面,很容易會讓產後抑鬱症找上你。可能身邊的長輩說話不太中聽,寶媽就讓愛人去處理。你只要享受自己的月子生活,其他事情對於你而來都不重要。

第三件事:注意衛生

有不少長輩認為產婦坐月子就不要洗澡,這樣的觀念真的有待改變。因為生完孩子以後,產婦身體將會大量出汗。月子期間如果還不洗澡,很容易滋生大量的細菌,而寶寶此時的抗體十分差,反而會影響孩子的身體。這個期間寶媽可以選擇洗澡,只是需要注意時間不能過於太長,洗澡的時候家裡要有人,否則洗澡的過程又突發事件會特別危險。

第四件事:養氣血

產後病多以「亡血傷津、瘀血內阻、多虛多瘀」為特點,張仲景提出「痙病、鬱冒、大便難」是產後三難。痙病現在很少見,我們來說說大便難的問題,產後失血亡津,再加上夏天流汗超多,大便乾結,自然難解。如果把人看作河的話,那你現在的狀況好比河裡的水乾涸了,船又怎麼航行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滋陰生津,增水行舟。煲湯的時候不妨加少量生地、玄參、麥冬、當歸、柏子仁等。

第五件事:坐月子休息好可以預防子宮脫落

子宮脫垂的成因是分娩後子宮韌帶和盆底肌變得鬆弛而無彈性,使子宮容易隨體位變化發生位置的改變,甚至可從陰道裡脫出,由此常常會感到小腹墜痛和腰酸,但是如果在月子裡可以稍加註意,就可以預防子宮脫垂。首先產後要充分休息,經常更換臥床姿勢。其次,月子裡照料寶寶時,不要長久站立,避免做下蹲動作,照料寶寶常用的物品,如尿布、換洗衣服、奶具及洗浴用品最好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也不要去提過重的東西。還有就是產後不要過早跑步,走遠路。但是產後在身體能夠承受的情況下,也要儘早下地適當走動,不但可以緩解便秘,還能避免剖腹產手術引起的子宮粘連。如果有便秘,要注意飲食中多吃易消化、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最好以流質食物為主;還要適當地下地活動,以促進腸胃的消化功能。如出現大便乾結的情況,要使用開塞露,待大便軟化後就可以排出。

第六件事:不能過度的捂著

不少老一輩人認為坐月子不能吹風,要緊閉門窗,要捂著,蓋好被子、戴著帽子,不然容易著涼生病,所以「坐月子」有時也被稱為「捂月子」;但其實這是一個誤區,坐月子確實不能受風著涼,但也不能緊閉門窗,房間密閉,空氣不流通,很容易導致細菌滋生,捂得太嚴,寶媽也不舒服,又熱又悶對身體恢復肯定是有害無利的。

第七件事:坐月子禁忌刷牙?

事實:坐月子的女人因為身體消耗大, 產後第一周體質尤其虛弱。 此時,連恢復體力都顧及不暇的產婦,往往忽視了口腔衛生。 再加上此時口腔內因為荷爾蒙的改變導致口腔內軟組織敏感,有人覺得刷牙會擦傷牙齦, 就更不想刷牙了。提醒:實際上, 這個時候應該用溫水和柔軟的牙刷小心清潔牙齒, 而非避免刷牙。

第八件事:產後怎麼進行骨盆護理

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產後媽媽的骨盆都會變大。這就是準媽媽們經常說的產後大屁股。要改變產後大屁股,防止骨盆鬆弛引起的各種不良癥狀,準媽媽們,趕緊在分娩之前為自己準備一根骨盆帶吧。長久以來存在著一個認識誤區,很多準媽媽以為採用剖腹產就可以更好的保持身材,防止出現產後大屁股。實際上這是錯誤的。進行剖腹產的媽媽們總是容易認為骨盆不容易出現問題,其實剖腹產的產後骨盆也是打開,成鬆弛狀態。所以剖腹產的媽媽要和順產的媽媽一樣,必須在產後及時使用骨盆帶進行骨盆收緊。懷孕期間因一個叫著弛緩性因子的荷爾蒙的作用引起骨盆擴張,產後寶寶出來之後,骨盆達到最鬆弛的狀態,另外子宮也是下垂狀態。所以如果不及時有效地收緊的話,情況嚴重的話,有時會出現無法行走,恥骨聯合分離,出血不止等癥狀,產後容易發生的小便失禁,便秘,腰痛等負面癥狀。

第九件事:留意產後惡露

一般情況下,產後最初的幾天裡,惡露量最多,顏色鮮紅,大約3-4天后,惡露顏色變淡,稱漿性惡露;約2周後惡露呈淡黃色,稱白色惡露,持續2-3周,總之在產後滿月時,惡露應當停止。產後惡露多久乾淨因人而異,但為了防止產後惡露長時間不凈,產婦以要注意臥床休息。如果惡露比較多要注意陰道衛生,每天最好用溫開水清洗外陰部。注意選用柔軟消毒衛生紙,經常換月經墊和內褲,避免出現細菌感染,解決了產後惡露多久乾淨的問題,下面介紹如何儘快排出惡露的方法。

1、個人調理:臥床休息靜養,避免情緒激動,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刺激。

2、忌房事。產後未滿50天絕對禁止房事,以免出現感染。

3、消毒。產後惡露期間,最好使用質地要柔軟的墊紙,要嚴密消毒,防止發生感染。

4、適量活動。惡露減少,身體趨向恢復時,產婦可適當起床活動,這樣對血運行和胞宮余濁的排出有很好的幫助。

5、紅糖小米粥紅糖有補血益血的功效,能幫助惡露不盡的新媽媽排惡露。將紅糖和小米熬成粥,還能呵護產後媽媽虛弱的脾胃。●食材:小米100克、紅棗5顆、紅糖10克。●製作方法:步驟1:小米用清水清洗乾淨,然後用清水浸泡約30分鐘。步驟2:紅棗洗乾淨,略微浸泡。步驟3:去掉棗核,切成紅棗絲。步驟4:鍋中放入小米8倍量的清水,燒開後放入小米,換成小火熬煮。步驟5:等將小米熬煮成軟爛的小米粥時,放入紅棗絲,將紅棗煮軟。步驟6:調入紅糖,略微攪拌一下,再煮5分鐘入味即可。

第十件事:產後不注意腹部管理

正確做法:十月懷胎,寶寶的重量使得媽媽的骨盆變大,這就是從少女變成大媽的重要一步,進而分娩時恥骨分離,使得整個骨盆變形,髖關節移位,形成「大屁股」的骨架,大媽的形態顯露無遺。所以產後恢復要做的就是配合適量的運動進行骨盆的恢復,把「大媽」的屁股給拉回來。

記得收肚"鬆弛的肌膚、堆積的脂肪和凸出的肚子!這情況對於剛生產完的媽媽而言,一定不陌生。甚至還有好多,寶寶都六七個月了,看上去仍舊像懷孕5個月的樣子。曾經,我也跟許多媽媽一樣,天真的認為只要寶寶一出世,就會恢復到孕前的體形和尺寸。但實踐證明,實際上,這一過程遠比我想像的時間更長,而且更難[鬱悶]後來產科上班的阿姨介紹我去購了一套,束縛的,試了試挺好的,餵奶很方便,看起來很小可是穿上舒服極了,不覺得勒,於是我就每天堅持穿了,大概倆月下來,我減了有 23金,大肚子完全緊緻

第十一件事: 年輕就不愛惜自己 什麼都親力親為

產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即為「休息」,在這段時間內,產婦周圍的親戚,如娘家的母親與姊妹、夫家的親屬、當然還有丈夫等,都應同心協力的來照顧產婦,不讓她做任何家務,不論貧富或者第幾次生產,甚至是小產,都一定要同樣的慎重!產後全身的機能均在迅速的恢復中,所以不可提重物、不可抱小孩,否則極易產生內臟下垂的體型。況且,新生的嬰兒,骨骼、內臟均尚未發育完全,最好還是盡量讓他睡覺,常抱他只會對他造成不良影響。

夏日坐月子確實比較受罪,產婦如果不小心中暑,那麼後果真的特別嚴重。建議這個期間可以打開冷氣機,只要把溫度控制在28度左右,新生兒和寶媽都會特別舒服。不過一定要避免冷風對著產婦直吹,因為很容易讓寶媽有感冒發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