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催眠 治癒壓抑心理疾病特殊方式

發現壓抑的潛意識

由於催眠治療在國內才是近幾年內發展起來的,因此在一般人看來,它似乎是旁門左道。不過,催眠其實也是一種主流的心理治療方式,由於它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時間,要在特別的場所(最重要的是需要安靜)下進行,費用也比較高,所以一般人用得少。

催眠最廣泛的用途是用來治療疾病、調節情緒,幫助人們擺脫焦慮、緊張、消沉、恐懼、抑鬱等狀態,對很多神經症來說,催眠治療是有療效的。有一種理論認為,人在兒童時,很多意識與感受不能表達出來,於是被壓抑到潛意識,催眠是了解潛意識的一種很主要的方式。發現這些潛意識,可以知道來訪者早年受到哪些挫折、衝突與壓力,在這基礎上治療與輔導,解決心理問題。

斯坦福大學催眠臨床運用專家綜合幾十年來人類對催眠的研究結果發現,只有10—15%的成年人極易接受催眠(在12歲以前,80—85%的兒童極易接受催眠);1/5的成人對催眠極具抵抗力;剩下的介於兩者之間。

專家認為,催眠有其心理學道理,有些人受暗示強,就易被催眠。但理論上,每個人都可能會被催眠,這要看催眠的技巧與方式。或者說,有的人不易被催眠,只是因為沒有找到適合他/她的催眠師而已。

特殊的睡眠

「催眠是一種極為特殊的睡眠狀態。」專家指出,這種催眠狀態,是由催眠師用言語、行為和動作暗示的方法引發而來。此時,被催眠者並不覺得自己真的睡著了,只是把眼睛合上而已。

不過,對於催眠師來說,被催眠的人其實很清醒,他/她能很清晰地聽到催眠師的聲音,感受到催眠師發出的資訊與指令,與催眠師對話,並執行催眠師的指令。

因此,在這種特殊的睡眠狀態下,催眠師的低聲細語、姿態、手勢等,都足以在被催眠者身上產生強烈的效果。在催眠師的命令下,被催眠者會做出某些動作、行為,甚至對其植物神經系統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比如誘導出噁心嘔吐、出汗、心跳加速或減慢、血壓升高或降低等。專家指出,這是催眠為何能治病的原因之一。

特殊的感應

此外,還存在一種令人費解的心理現象:在催眠狀態下、甚至醒轉以後,被催眠者和催眠師之間,保持的一種特殊的感應關係。

專家指出,正是這種特殊的感應關係,使催眠性睡眠與自然的睡眠狀態之間,存在著顯而易見的差異。催眠性睡眠可以睡得很深,對外界刺激不起任何反應,無論周圍的人怎麼叫喊、環境多麼嘈雜,都無法使其醒轉,甚至用針刺,他/她也感覺不到疼痛。

當然,雖然被催眠者對外界的嘈雜與刺激無動於衷,催眠師卻可以易如反掌地隨時讓他/她醒來。而對於催眠狀態下所發生的一切,被催眠者在醒轉後,可能全部不記得了,或者大部分都被遺忘了。

更神奇的是,在標準的催眠狀態下,催眠過程中發生的事情,對被催眠者未來的行為是有影響的。催眠師甚至可以讓被催眠者在醒轉以後去做某件事、並得到執行,而被催眠者本人卻並不一定明白自己為什麼要那樣做。

這種特殊的感應對被催眠者產生的心理暗示,可能也是催眠能治癒心理疾病的一個機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