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野菜攻略丨三月的阜南氣溫飆升,是時候嘗嘗春天的味道了~

氣象逐漸暖和,氣溫穩定15℃+

春天加快了腳步,

是否被各種郊遊賞花攻略看花了眼?

播放GIF

昨天小南姐發了篇關於香椿價堪比車厘子的文

有小夥伴表示連菜都要吃不起了

nonono~不要擔心

三月的阜南,

除了美景還有很多時令美食,

趁著大好春色,

讓我們一起來嘗嘗春天的味道!

▽▽

春天給吃貨最大的饋贈就是各種各樣新鮮的野菜,阜南周邊好吃的野菜多得數不清。春天裡做菜,哪怕不靠那幾兩肉,也能燒出一桌鮮來。不需複雜的烹飪調味,稍稍一拌、一炒、一煮,都是不肯停筷的好味道~

蒲公英別名丨婆婆丁、黃花苗、黃花地丁

標籤 孤獨的旅行家

外觀 葉子上有鋸齒,而且是倒著長的

食味 非常苦

這個想必大家都和我一樣熟悉,它有著又萌又清新的「毛毛」,風一吹就飄散到空中,它的葉子可是能吃的哦。

▲ 蒲公英的果實成熟以後,形似一個白色絨球

蒲公英非常苦,正是這種苦讓它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的功效。為了避免苦,採摘開花之前的早春蒲公英也是一個辦法,或者先焯一下水,去除部分苦味。

雖然遠看與芝麻菜很相似,但蒲公英葉子有明顯的特徵:葉子上有鋸齒,而且是倒著長的。

▲ 蒲公英(左)和芝麻菜(右)

雖然有些苦,卻作為天寒地凍後第一批鮮菜的味道,被我們永遠地烙在了心底。除此之外,蒲公英也可以涼拌或者做餡包餃子。

▲ 蒲公英還可以用來做沙拉

灰灰菜別名丨野灰菜、灰桃菜、灰條菜

標籤 被外表掩蓋的美味

外觀 葉面寬大,邊緣有不整齊鋸齒

食味 鮮美柔嫩

說到灰灰菜,有時候真的不知道怎麼來說它。因為它太普通了,田間路旁、花圃、空地上,到處都是它的身影。以前在鄉下都用於動物飼料,最近幾年大家猜發現它的幼苗和嫩莖葉可以食用,而且口感柔嫩,味道鮮美,

採摘嫩莖時,手指會沾到葉片背面一層好似細灰的粉末。

▲ 灰灰菜

灰灰菜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尤其能夠預防貧血,防止消化道寄生蟲,消除口臭有奇效。焯水後涼拌、爆炒、做餡是比較常見的吃法,咱們這的人喜歡和面蒸食。

▲ 熗拌灰灰菜

麵條菜別名丨香爐草、甜甜菜、燈籠草

標籤 不是麵條做的菜!

外觀 形似麵條

食味 清香綿軟

麵條菜是咱們這春天裡最喜歡吃的一種野菜。這種菜有些澀,最好是在初期較細嫩時候食用口感會更佳。

它其實是麥瓶草的幼苗,多生長在田間地頭和麥田裡,葉片細長,形似麵條而得名麵條菜。

▲ 麵條菜

麵條菜有著清熱、止血調經的功效,它的口感清香綿軟,多用來拌面蒸製、涼拌、做湯、下面等。

▲ 蒸麵條菜

蕨菜別名丨龍頭菜、拳頭菜、貓爪子

標籤 春日裡的小可愛

外觀 像握緊的拳頭

食味 清香滑潤

蕨菜是山珍,入饌歷史極其悠久。三月裡初生的嫩葉蜷曲著還未長開,猶人中之龍頭、握緊的拳頭。《爾雅·翼》載:「蕨生如小兒拳,紫色而肥。」紫色的幼芽是大家最喜歡吃的部分,有特殊的草木芳香,清香滑潤。

跟蕨菜最容易混淆的是芒萁,兩者最大的區別是展開的蕨葉子是不分叉,而芒萁的葉子是分叉。

▲ 蕨菜

蕨菜有清熱解毒、利尿通便、減肥瘦身的功效,它的做法很多,最經典的是涼拌,焯水後加上蒜泥、辣油、醬醋,清涼爽口,是難得的上乘酒菜,還可以與肉絲、臘肉、香腸、雞蛋一同炒製,無敵下飯,還可加工成乾菜,做餡、醃漬成罐頭等。

經處理的蕨菜口感,但需注意的是有一定的致癌作用,不宜多食。

▲ 臘肉炒蕨菜

馬齒莧別名丨螞蟻菜、馬莧、五行草

標籤 哪裡都是它的家

外觀 紅褐色桿,綠葉,背面淡綠色或帶紫紅色

食味 略酸

馬齒莧是一種生命力異常頑強的植物,只要有土,不管多貧瘠,都能紮根於此,頑強生長。所以,馬齒莧在人類的飲食史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和其他一小株一小株的野菜長勢不同,馬齒莧伏地鋪散著長,一長就是一大簇、一大片。多分枝,紅褐色桿,綠葉,背面淡綠色或帶紫紅色。

▲ 馬齒莧

馬齒莧有著殺菌消炎、降血壓、延緩衰老的功效,用它做的菜自帶開胃的酸感。馬齒莧常選用小株、細嫩、葉多、青綠色的枝葉來涼拌,焯水兩三分鐘,撈出過幾次涼水,洗去粘液,再將蒜切成茸,放入生抽、陳醋、鹽、糖和香油調和成汁。也可以煮粥、炒食。這種野菜還有曬乾的做法,可以儲存好些時日。用來燒肉,味道太靈了。

▲ 涼拌馬齒莧

標籤 最特別的春味

外觀 葉子顏色為深淺不一的紅色

食味 微臭

香椿是香椿樹的嫩芽。早在漢朝,香椿曾與荔枝一起作為南北兩大貢品,深受皇上及宮廷貴人的喜愛。它像是野菜界的榴槤,有種非常特別的香味。喜歡的人愛死這味道,還有人專門種在家裡聞,不喜歡的人卻覺得刺鼻。蘇軾就曾盛讚:「椿木實而葉香可啖」。

采香椿可是技術活,因為它不像其他野菜俯手可得,而是長在樹上的。香椿樹上的嫩芽,葉厚芽嫩,綠色紅邊,香味濃鬱,就是可以食用的香椿了。而臭椿可就不行,它生來矮小不說,還七扭八歪,質地疏鬆粗糙不成材。濁臭刺鼻,就像葯肥皂味兒。

▲ 香椿

香椿芽的敗火功力很強。穀雨前後,南方人趕著喝新茶,北方人則去菜市場搶香椿嫩芽。家常的香椿吃法有香椿炒雞蛋,黃綠相間,鮮香四溢,這春意盎然的一餐,拿什麼山珍海味都不願意換。齊白石就很愛這道菜。

▲ 香椿炒雞蛋

但對老饕汪曾祺而言,香椿與豆腐,一青一白,是最鮮嫩有味的吃法。「切為碎末,與豆腐同拌(以南豆腐為佳),下香油數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 香椿拌豆腐

薺菜別名丨地菜、野薺、護生草

標籤 羞澀鮮香的早春

外觀 像把張開的小綠傘

食味 香甜

薺菜是最早的報春菜。它們熱鬧地長在田野牆頭,像把張開的小綠傘。「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在薺菜的香氣裡,詩人辛棄疾聞到了春天的氣味。在野菜中,薺菜的味道可謂最佳,一無腥苦,二無怪味,還有點淡淡清香。

薺菜通常生長在沒有太多雜草的地方,葉子呈鋸齒狀,顏色呈灰紫色,葉表一層細細的茸毛,和菠菜有點像。薺菜太難采了,匍匐在地上,不仔細找,根本發現不了。

▲ 薺菜

為了留住這難得的春味兒,我們會將薺菜醃製貯藏,在漫漫的長冬裡懷想一抹三四月的綠。范仲淹就說「陶家甕內,醃成碧綠青黃;措大口中,嚼出宮商角徵。」

▲ 薺菜水餃

苜蓿頭別名丨草頭、金花菜、母雞頭

標籤 入口即化的溫柔

外觀 由三片小葉組成,葉片有稜角、較硬挺

食味 清甜

早在唐代,苜蓿就成為宮廷菜肴。到現在,苜蓿也還是陽春三月裡最討喜的時令小炒。

苜蓿長得有點像酢漿草,都由三片小葉組成,但前者葉片有稜角、較硬挺,後者葉片更圓滑絨軟。其實苜蓿不是本地的植物,而是張騫從西域帶回的。

▲ 苜蓿和酢漿草

最有名的一道,自然是草頭圈子。圈子是豬的直腸,相當油膩,配上吸油的草頭,最是相宜。據說,一代黑幫大佬杜月笙常去上海的一家百年老店德興館吃草頭圈子。

▲ 草頭圈子

小蒜頭別名丨薤(xiè)白、小根蒜、野蔥

標籤 最低調的野菜

外觀 長得很像蔥,但根部又鼓脹似蒜頭

食味 同時帶有蔥、蒜的味道

野蒜在菜市場裡相對少見些它的根扎得深,要連根挖起來很是費力,買回家來,還得去根去須,仔細洗凈才能下鍋。

小蒜頭沒有挖出來的時候,長得很像蔥。但根部又鼓脹似蒜頭,整一株莫名有點萌。長得像蔥的部分,同時帶有蔥、蒜的味道。下面的小蒜頭氣味辛辣,味道更繩上部一籌。

▲ 小蒜頭

小蒜頭是常見的一味中藥,有降血脂、抗凝血、抑菌的功效。嫩葉可以切碎了炒雞蛋或臘肉,香氣濃烈微辛。根部切下來,可鹽醃,可糖醋,也可酒糟。輕輕醃過幾天,脆嫩爽口,配白粥吃可是無上美味。

▲ 韓國風味醃野蒜

蘆蒿別名丨蔞蒿、水艾

標籤 宮廷禦用皇帝菜

外觀 莖桿紅紫、細瘦

食味 清香脆嫩

最廣為人知的大概要數蘇東坡的那句詩「簍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蔞蒿就是蘆蒿。對於傍水而居的人們,每當清凌凌的蘆蒿出現在菜市場上,那麼,人便是真正的輕快起來了。

腰肢細軟的一把蘆蒿,香氣是極醉人的。嗶啵幾下,好像整個濕潤的時節都濺開來了。《紅樓夢》中,晴雯愛吃蘆蒿。汪曾祺說吃蘆蒿「就好像坐在了河邊,聞到了新漲的春水的氣味……」

野地裡採的蘆蒿,莖桿紅紫、細瘦有點老氣,嚼起來帶響,香氣清遠怡人。蘆蒿和茼蒿有相似之處,只不過茼蒿吃葉子,蘆蒿常吃莖。

▲ 蘆蒿的莖

蘆蒿過去因被宮廷禦用,所以有「皇帝菜」之稱。《本草綱目》載:「蔞蒿,味甘,性平,無毒,治五臟邪氣、風寒濕痹,補中益氣,生髮烏髮,療心虛。《本經》中將其列為上品。」

蘆蒿最簡單的做法是清炒,看似清瘦的蘆蒿在熱油裡走一遭,浸潤得鮮亮廣潤,豐腴了一些,香氣更盛。考究一點的可以配著豆腐乾或是臘肉,那滋味就更精彩了。

▲ 炒蘆蒿

艾草別名丨艾蒿

標籤 春天裡有濃烈氣味的嬌嫩葉兒

外觀 五瓣灰綠色,葉面看起來胖胖的,白色絨毛在背面

食味 少許苦味,食後留香

從葉子形態來看,艾草表面為五瓣灰綠色,白色絨毛在背面,葉面看起來胖胖的,葉片相對於蒿草更寬大,葉片周圍的鋸齒也小得多,背面密被灰白色蛛絲狀密絨毛。而與它相似的蒿草葉片通常較細,正面顏色泛白,會有一層白色絨毛,柔軟光滑,葉片小,其周圍的鋸齒紋路深,整個葉片呈狹長狀。

▲ 艾草

有人會說,其實有的野菜並不好吃,

或口感不好,或帶苦澀。

是啊,其實野菜原本就是人們在生活困苦時期

春季青黃不接之時的救命稻草

那時只求可以填飽肚子

口感、哪還考慮味道?

我們總是說「世上唯愛與美食不可辜負」,但平日裡吃的山珍海味多了,也難免會有些膩。清代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寫道:「吾謂飲食之道,膾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漸近自然也。」野菜雖然普通又平常,卻有著與眾不同的自然和鮮美。而平凡如我們,好好在春日吃野菜,似乎也能放慢生活的腳步。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