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了解正常孩子和腦癱孩子的運動–爬行

正常孩子的運動模式

一旦孩子有了足夠的頭部控制能力、軀乾伸展能力及肩部和骨盆帶的穩定能力,能夠在俯臥位時把重心從一側轉向另一側,他通常會驅使自己用腹部爬行。當他用另外一側的手向前夠,拉著自己前進的時候,通過把重心轉移到胸部(上半身)和一側前臂來完成爬行的動作。同時,他把重心移到身體的較低部分(下半身),他的骨盆向相反方向旋轉,這樣他就可以屈曲腿,並把自己推向前進。於是,一種在肩部和骨盆帶之間的、伴隨著軀乾旋轉的運動就出現了。

腦癱孩子的運動模式

對於中等程度腦癱的孩子,儘管可以自己向前腹爬,但是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樣爬行。為了理解這個原因,讓我們先看看上肢受累輕於下肢的孩子,即痙攣型雙側癱瘓,他們是通過什麼方式移動的;接下來再看一下,一側上肢和下肢都受累的孩子,即痙攣型偏癱,又是如何移動的。

儘管這個孩子能抬頭,但是他的頸部是過度伸展的,他的下頜是懸空的,下巴前突。他雖然用前臂支撐自己,但是前臂很靠近身體兩側,肩膀聳起以幫助穩定頭部。這樣的姿勢對他來說,很難把重心轉移到一個手臂上,以解放另外一隻手臂向前夠並拉動整個身體向前移動。

如果觀察一下他的背部和髖部,你會發現他這些部位過度伸展和內收,他的腳處於蹠屈姿勢,骨盆向後傾斜。髖部、軀乾和骨盆帶缺少活動性,所以髖部的分離動作無法出現。因此,他向前運動的唯一方式就是抬起雙臂並向身體方向拉動,同時雙下肢筆直。這樣使用雙臂的方式,結果就是增加了髖部和腿部的伸展。

偏癱的孩子,儘管能夠驅使自己前進,但是只能以非對稱的、不平衡的方式完成,因為他缺少維持穩定並把重心轉換到患側的能力。他通過轉向健側來向前挪動,而他的患側上肢保持彎曲,下肢保持伸直。

儘管波動性張力和不自主運動的孩子能夠做到抗重力的伸展,但是因為他們的頭部控制和軀千、骨盆帶穩定性不足,所以他們不喜歡俯臥的姿勢。由於不能驅使他們自己前行,所以他們就會靠翻身或者仰著推動自己移動。

對於這樣的孩子來說,如果他們能髖部屈曲、背部挺直,且以伸展的手臂支撐住自已坐在地板上,那麼以坐姿來向前或者向後移動就是一種有效的移動方式。

向後運動的時候,孩子坐在那裡,把重心挪動到伸展的手臂上,腿彎曲,保持身體向前,腳後跟蹬地,當他伸直再彎曲腿時,臀部向後從兩手臂之間穿過。

向前運動的時候,孩子坐好,把重心移到伸展的前臂上,保持軀乾向前。他彎曲然後再伸直腿,同時臀部穿過兩個手臂之間向前移動。

摘自《腦癱兒童家庭康復與管理》,主編:Eva Bower,主譯:史惟,楊紅,王素娟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