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二月二,龍抬頭,耕牛遍地走”,道出了這個節日的真諦

每年的農歷二月初二是民間(尤其是農村)重大的傳統節日,不亞於剛剛過完的正月十五元宵節。坊間有言:“過了二月二,才算過完年。”為何如此隆重?傳說,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故稱龍頭節(俗稱青龍節)。民諺“二月二,龍抬頭,耕牛遍地走”,道出了這個節日的真諦。

每到這個節日時,正是二十四節氣中的“驚蟄”(一般是公歷3月6日或7日,2019年的農歷二月初二是公歷3月8日),大地開始解凍,陽氣回升,春耕將開始,正是農家備耕繁忙時。傳說這個節日起源於“三皇之首”的伏羲時期。因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所以,每年農歷二月初二這天,皇娘送飯,伏羲“禦駕親耕”,親自種植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因其做出了表率,後來的黃帝、唐堯、虞舜便相繼效法先王。到了周武王時期,不僅沿襲了這一傳統做法,而且還當作一項重要的國策來推行。那時,每到二月初二這天,便舉行盛大儀式,讓文武百官都來親耕一畝三分地。誠然,傳說不可當真,但民間重視“龍頭節”,過了這一天才開始忙農活兒,卻是千真萬確的。

由於“龍頭節”幾千年來的推衍,各地民間誕生了許多不同的民俗。

冀中人“打囤”祈豐收。筆者兒時老家農村多有此舉。記得囤是用葦箔或荊條、高粱秸稈圍成的盛糧食的器具,體積較大,“囤滿”即糧豐。在冀中農村,每到農歷二月初二早晨,家家做完了早飯,先不吃,而是將灶膛的柴灰掏出來,在院子裡撒成一個大圓圈,表示“囤”。然後,拿出幾個二踢腳(炮仗)在囤圈內點燃,“噔!哢!”之聲響徹天際,孩子們圍在一旁歡呼跳躍。大功告成,全家才回屋吃飯。這就是“二月二打囤”,企盼當年糧食豐收。這種習俗一直延續至今。

理發去掉穢氣。在河北、山西等地一些農村,有二月二理發的民俗。因為“二月二,龍抬頭”,又是萬物復甦之際,人們都習慣在這一天理發,寓意剔除身上昔日的穢氣,乾乾淨淨迎接新一年的福氣。同時,在這一天,人們總想法改善夥食,吃餃子、攤煎餅,直到今天。不用說農村,就是北方一些城市的居民小區,都有“二月二吃餃子”的習慣。

進行驅蟲活動。由於春回大地,此時各種昆蟲開始活動,人們就要滅除之。在我的老家蠡縣一些農村,二月初二這天,人們就用彩紙剪成蠍子、蜈蚣圖樣,貼在牆上,以示要消滅害蟲,保身體康健,五穀豐登。二月初二凌晨,人們常用木棒敲打房梁、炕廂,一邊敲一邊說:“二月二,照房梁,敲炕廂,蠍子蜈蚣無處藏。”此民俗雖有迷信成分,但民眾驅惡向善的心理還是真切的,故而代代相傳。

引龍驅災。二月初二這天,在我國一些地區還有引龍驅災的習俗。即是用灶膛裡的柴灰在地上畫一個龍,表示把龍引回來了,讓這條龍興雲布雨,祈求農業大豐收。同時,龍是百蟲之神,龍來了,百蟲自然會躲起來,保障了人們身體健康、農作物正常生長。

對於龍的圖騰崇拜,最有名、影響最大的是河北省趙縣范莊村的“龍牌會”。每到這一天,三鄉五裡眾多民眾都要齊聚范莊村,崇龍祭龍,尋根祭祖。這成為當地的一個盛大節日。這一天,幾十個村的200多個民間花會都沿街進行表演,表演項目有戰鼓、挎鼓、高蹺、旱船、跑驢、太平車、大秧歌等,為“龍牌會”助興,參加表演的農民多達六七千人。2006年,“龍牌會”入選河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進一步擴大了“龍牌會”的影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