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二月二除了理發你還知道什麽?

3月8日,農歷“二月二”,民間俗稱“龍抬頭”的日子,標誌著春回大地,萬物復甦。那麽,“龍抬頭”的說法源自哪裡?一些習俗有何寓意?民俗專家對此進行了解釋。

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說,龍,作為炎黃子孫的精神圖騰,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古人認為,負責行雲布雨的龍和其他動物一樣也是要蟄伏的,“聞雷聲而動”“春分登天”可以看成是“龍抬頭”一說的原始。

從節氣上說,農歷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氣溫回升,大地解凍,很多地方特別是北方地區開始降雨,為不失農時,“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在春耕將始之時,敬龍祈雨,目的是盼望五穀豐登。

從天文學上來說,我國古代用28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並劃分為東西南北4宮,東宮7宿由30顆恆星組成,被想象成一條南北伸展的青龍。

每到春分後黃昏時,青龍七宿中的兩顆“龍角星”就會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其余各星組成的龍身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猶如“龍抬頭”。

一:剃龍頭

剃龍頭,是指每年在農歷二月初二,也就是民間所說“龍抬頭”的日子去剃頭髮。民間普遍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所以這一天理發店的生意都比往日紅火。

二:祭奠龍

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雨”。在古代老百姓的印象中,龍是掌管降雨的神仙,降雨的多少直接關係到一年的莊稼的豐歉,因此,為了求得龍神行雲布雨,二月初二日這天要在龍神廟前擺供,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同時唱大戲以娛神。“二月二”這天,我國民間還有舞龍等習俗。

三:吃龍食

為取吉利,“二月二”這一天的飲食也多用“龍”來命名,在這一天,全國各地民俗中的食物名中都會吃食多帶個“龍”字,面條不叫“面條”,稱作“龍須面”;水餃稱作“龍耳”、“龍角”;米飯稱作“龍子”;煎餅烙成龍鱗狀,稱作“龍鱗餅”;面條、餛飩一塊煮叫做“龍拿珠”;吃豬頭稱作“食龍頭”;吃蔥餅叫做“撕龍皮”。一切均取與龍有關的象徵與寓意。

四:放龍燈

這種風俗始於南宋,文獻記載南宋理宗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就有“請預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橋道,皆編竹張燈”的民俗。又有民歌稱:十三食稀飯配芥菜,是說自除夕開始到今天,所有的美味佳肴都已經吃完,只好喝稀飯吃芥菜。

除此之外還有敲龍頭和吃開花豆的習俗,你今天都做了什麽?當然理發是少不了的!對此你沒有什麽看法,在下面留言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