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抗癌協會:什麼情況下需要去醫院做癌症篩查?


早期發現癌症有多重要?就拿肺癌來說,早期患者生存率有望達到90%以上,晚期轉移性患者生存率不到5%,即使是肺癌治療領域的國際大拿——鈴木健司教授,其晚期肺癌五年生存率也只能達到40%。因此,想要得到更好的治療效果及預後,早期發現是第一步,而要做到早期發現離不開精確的診斷。今天我們就來了解癌症的診斷。

1、哪些情況下需要去醫院篩查腫瘤?

由於惡性腫瘤的潛伏期很長,儘管早期不易被發現,但身體有時還是能夠發出一些惡性腫瘤警示信號,應予以重視,並正確解讀:

(1)體表出現腫塊並且在短期內快速增大;

(2)疣和黑痣迅速增大或破潰;

(3)不明原因體重減輕或長期不明原因發熱;

(4)經常出現鼻塞、回吸涕血;

(5)吞咽時胸部不適、吞咽困難或有梗噎感;

(6)持續性咳嗽、痰中帶血;

(7)潰瘍久治不愈或持續性消化異常;

(8)大小便習慣改變,尿血、便血;

(9)女性在月經期外或絕經後出現不規則陰道出血;

(10)持續頭痛,視物逐漸模糊或聽力變化、肢體活動不變。

2、淋巴結腫大說明什麼問題?

淋巴結是人體重要的免疫器官,遍布全身,總數可達500~600個,平時我們可以摸到分布在頸部、頜下、腋窩、腹股溝等部位的淺表淋巴結。正常的淺表淋巴結直徑多在0.5厘米以內,表面光滑、柔軟,按壓不痛,可以活動,不與周圍的組織粘連。

淋巴結是守衛人體健康的「前哨」,當人體出現炎症、腫瘤、結締組織病等狀況時,病灶對應部位的淋巴結就會發生腫大,發出健康「預警」。淋巴結腫大可以是惡性腫瘤,也可以是炎症。醫生通過對腫大淋巴結的部位、大小、硬度、有無粘連、有無壓痛等情況進行分析,就可大致判斷病灶性質,再配合超聲、X線、CT、核磁或PET/CT等手段,最終依靠病理活檢確診。

3、檢查腫瘤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腫瘤的檢查方法按其對身體是否有創傷可分為有創性檢查無創性檢查兩大類。

有創性檢查:通過一些具有創傷性的手段,如活檢、骨穿、腰穿等,來獲取有關的體液或組織細胞。這種檢查方法所得信息最為可靠,也常能達到所謂腫瘤診斷的「金標準」

無創性檢查:檢查過程不會對身體造成創傷的檢查,包括:抽血化驗、普通X片、超聲、CT、磁共振、內鏡(鼻咽鏡、喉鏡、纖維支氣管鏡、胃鏡、腸鏡等)、骨掃描、PET/CT等。

因為有創性檢查會對身體形成大小不等的創傷,帶來一定的痛苦,很多人會擔心、害怕,甚至不願意檢查。究竟採用那種方法檢查,可以和醫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後、根據具體情況做出選擇。

4、為什麼說病理診斷是腫瘤診斷的「金標準」?

病理學診斷之所以被稱為腫瘤診斷的「金標準」,取決於在腫瘤診治過程中對病理學診斷的高度依賴性。病理醫生通過顯微鏡觀察分析腫瘤的細胞形態、組織結構、生長方式等異常改變,通過免疫學、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等技術方法檢測腫瘤細胞的免疫表型特徵、分子水準異常改變等,可以對腫瘤相對準確地定性,並對腫瘤進行鑒別診斷,包括腫瘤的分類、分型、分級、命名,腫瘤的侵襲範圍、評價手術切除是否充分,腫瘤局部或其他部位器官有無轉移,評價放療或化療後的組織學療效,提示與診斷和預後相關的分子病理檢測信息等,這些信息是臨床醫生製訂和實施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

5、為什麼有時病理醫生還向患者提出,要做免疫組織化學檢測?

免疫組織化學檢測也可稱為免疫細胞化學檢測,簡稱「免疫組化」,這是近代病理學發展的一項重要技術,常用於鑒別診斷和指導治療。好比照相,解析度低時看不清的東西,解析度高時就能看清,提供的信息量更大,判斷更準確。免疫組織化學檢測使許多疑難腫瘤得到了明確診斷,在對腫瘤細胞進行鑒別時,準確率可達50%~75%。

在腫瘤的病理診斷中,如遇到下列需要進一步搞清楚的問題,就要做免疫組化的檢測:

(1)進一步明確惡性腫瘤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2)尋找轉移性惡性腫瘤的原發部位;

(3)對某類腫瘤做進一步的病理分型;

(4)軟組織腫瘤的治療需用多種標誌進行免疫組化研究確定方案;

(5)發現檢出微小轉移灶,有助於臨床治療方案的確定,包括手術範圍的確定;

(6)為臨床確定系統治療方案提供病理證據。

由此可見,正是由於免疫組化的廣泛採用,才使許多患者的治療走上精確靶向治療之路。


6、腫瘤基因檢測有什麼意義?

基因檢測(即分子靶標檢測)是以研究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細胞分子生物學上的差異為基礎,篩選和鑒定與疾病密切相關的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作為藥物作用的靶點,通過靶向給葯實現有效的靶向治療及個體化治療。


腫瘤分子靶標的出現使得靶標藥物能夠針對癌細胞本身進行治療,不會對正常細胞產生重大傷害,緩解患者病痛的同時更帶給他們生的希望。

腫瘤基因檢測的意義在於:

1.發現家族性易感基因,做到零級預防,做到不發生或延緩臨床前期癥狀的出現。

2.有利腫瘤選葯:現在很多靶葯是要做基因檢測的,比如EGFR基因。知道了你體內是什麼基因突變了,才好針對的用哪個靶葯,這樣減少藥物副作用,提高對腫瘤的選擇性,儘可能的控制病情。

3.有利腫瘤分型和疾病進展監測:有的腫瘤比如白血病,就是有根據基因分型,來確診是哪種亞型,也是有利於治療方案的選擇;而且白血病的監測如緩解期都有基因突變的檢測,來判斷藥效及預後情況。

7、什麼是腫瘤標誌物?

腫瘤標誌物是指在人體內檢測出腫瘤細胞分泌或脫落到體液或組織中的微量物質,通常是腫瘤細胞所產生的抗原和生物活性物質,或是機體對體內新生物反應而產生並進入到體內或組織中的物質。


腫瘤標誌物檢測的目的在於:發現原發腫瘤,高危人群的篩查,良惡性腫瘤的鑒別診斷,腫瘤發展程度的判斷,腫瘤治療效果的觀察及評價,腫瘤複發及預後預測等

腫瘤標誌物的升高不能單獨作為診斷腫瘤的依據,它的意義在於動態觀察其變化規律作為判定療效和監控病情的參考。

8、體檢中發現腫瘤標誌物升高就是患癌症了嗎?

可以肯定地說,這兩者之間不能劃等號,腫瘤標誌物的增高並不等於罹患癌症。CEA、AFP、PSA(男性)、CA199、CA153等腫瘤標誌物檢測,已成為常見的體檢項目。其中CA199、CA153等,還沒有充分證據支持在健康人群進行普遍篩查的必要性。

如果發現AFP(特別是有B肝、C肝病史的患者)升高,需要短期觀察其動態變化,必要時結合影像學檢查,明確有無肝癌或其他疾病,如生殖系胚胎源性腫瘤、肝病等。如男性患者發現PSA明顯升高,需結合直腸指檢、影像學檢查及病理活檢等明確有無攝護腺癌。如果發現CEA、CA153、CA199等明顯升高,且連續監測呈持續升高或動態升高,需要結合癥狀、影像學檢查等明確是否患有惡性腫瘤。

9、影像學報告中的「結節」、「佔位」是癌嗎?

超音波、X線、CT、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學報告單通常包括病灶的解剖學位置、數目、大小、形狀、密度、血供情況(增強掃描後的強化特點)、邊緣情況、與鄰近結構的關係等。對於疑似惡性腫瘤的患者來說,它是一種初步的印象,確診還需要依賴病理診斷。「結節」、「佔位」等描述性詞語,既有可能是良性病變,也可能是惡性病變。並不總是「癌」或「惡性腫瘤」的代名詞,更不是最後診斷。

10、有人說「身體有沒有癌,用PET/CT一掃就看清楚了」,真是這樣嗎?

PET/CT結果的判斷需要結合病史、影像學表現等綜合考慮。雖然PET/CT檢查的準確率很高,但也會存在假陰性結果(遺漏病變)或假陽性結果的可能,目前還不是診斷癌症的常規檢查,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PET/CT檢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