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孕媽水腫會對分娩造成一定的影響

張女士自從產檢,查出是雙胞胎,就特別小心謹慎,她生怕胎兒的營養給不上,就開始各種滋補,在懷孕36周的時候,體重就凈增了43斤。

但最令張女士受不了的卻是水腫,張女士從懷孕30周的時候,就開始發現自己的腿和腳有水腫的跡象,她聽別的寶媽說這是正常現象,也就沒在意。

誰知越到後期越厲害,在最後臨產的產檢時,婦產科大夫聽胎心就大費周折,聽診器一按一個窩,好幾分鐘反彈不起來。

最讓張女士心驚膽顫的時,她在39周的時候羊水破了,由於雙胞胎體積較大,只能剖腹產,就在手術室,負責麻醉的大夫卻犯了愁。

張女士的水腫實在太厲害了,打麻藥的部位找不準,一邊拿針刺探,一邊和張女士說:你這腫的也太厲害了,比別的孕婦,至少要多刺入了3cm,真是不好找啊。

張女士心想,完了是不是自己要交代在這裡了,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如果出啥意外,記得幫我保住孩子哈。

醫生說:你想多了,也就是我費點勁,沒你想的那麼誇張,如果你覺得開始困了,睡覺就行。

好在醫生盡心負責,手術大約進行了1個小時,母女平安,誕生了兩個千金,一個6.1斤,一個5.8斤。

其實,大多數準媽媽在懷孕期間,都會出現手腫、腳腫的現象,一般的成為孕期水腫,是血管內的液體成分滲出血管,積聚在組織間隙中造成的。不過根據每個人的體質不一樣,程度輕重不一,但是一般都是從懷孕28周以後,開始逐漸加重的。

因為此時準媽媽的子宮已經達到一定程度,容易壓迫到靜脈迴流。靜脈迴流不好的孕婦在此階段容易出現水腫,主要出現在腳踝和腿部。

一般來說,孕期水腫的準媽媽經過臥床休息之後能夠消退,如果仍然不消退的則稱為妊娠水腫,是不正常的現象。懷孕在34周時達到高峰,並且在這個水準上一直維持到產後兩周,才會慢慢恢復到懷孕前的水準。

如果準媽媽發現腳踝、小腿、胳膊或是臉脹起來,用手指對腫起來的部位按壓下去之後,皮膚出現明顯的凹下去,而不會很快地恢復,這表示你遭遇了孕期水腫。

那麼,準媽媽應該怎麼減輕水腫呢?可以嘗試一下這幾個小方法!

1、確保充足的休息時間,每次進餐以後,最好休息20-30分鐘,下午也要留有1-2小時的休息時間,而且要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孕婦一般要睡8-10個小時。

2、每天一定要保證食入肉、魚、蝦、蛋、奶、及豆類等食物,如果有貧血情況,每周食用2-3次動物肝臟,進行鐵元素的補充。

3、準媽媽睡覺前,用枕頭把雙腿墊高,持續大約15-20分鐘,可以加速血液迴流、減輕靜脈內壓,不僅能緩解孕期水腫,還能預防下肢靜脈曲張等疾病。

4、準媽媽不要久站、久坐,工作一段時間後,要起身運動5-10分鐘。另外不要穿會壓迫到腳踝及小腿的過緊的襪子,以免影響血液迴流,在懷孕期間盡量穿著較為寬鬆的衣服。

5、讓老公幫你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能夠有效預防水腫。按摩技巧:從腳向小腿方向逐漸向上,逐漸推拿,幫助血液迴流心臟。

優秀爸媽,健康寶貝,每天學一點育兒知識,讓您和孩子得到最貼心的呵護。每天了解一點家校故事,陪您在喧囂日子裡靜思人生。如果您有更好的育兒經驗或者與之相關的故事,歡迎在下方留言與我們分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