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香港新經濟股頻現破發 二級市場擠泡沫階段來臨?

  IPO數量全球第一,這是香港新股市場上半年的傲人成績單。

  數據顯示,香港市場上半年有101隻新股上市,同比增長49%。不過,與上市潮一同出現的還有破發潮。伴隨港股市況轉弱及科技股投資降溫,新經濟股連連遭遇“滑鐵盧”,陷入剛上市即破發的窘境。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在機構投資者主導的港股市場上,再花哨的商業模式和發展前景,最終都要歸結於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水準,估值泡沫難以持續。不過,在新能源、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領域快速發展的當下,真正優質的成長企業終將脫穎而出。此輪調整擠去新經濟股中的估值泡沫,有助於市場的長遠發展。

  新經濟股掀起“破發潮”

  今年以來,內地新經濟企業正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擁抱港股市場。5月4日,平安好醫生(港股01833)在香港聯交所主機板掛牌交易。正式交易前的配售期間,該股曾遭遇投資者瘋搶,超額認購653倍,凍結資金超過3768億港元。7月11日,“同股不同權”第一股小米集團正式掛牌上市,發行價格為17港元。此外,指尖躍動、映客(港股03700)互娛、51信用卡(港股02051)等一大批新經濟企業也於近期在港股市場集體亮相。

  不過,與去年和今年年初新經濟股的“一簽難求”相比,近期上市的公司感受到的則是陣陣“寒意”。平安好醫生在上市當月遭遇“八連跌”;雅生活服務(港股03319)和欣融國際(港股01587)上市首日跌逾20%;雖然後續股價連續攀升,但小米集團在上市當日也沒有打破“破發”的魔咒,收盤價較發行價下跌1.18%。

  與此同時,去年9月IPO、被稱為“互聯網保險第一股”的眾安在線(港股06060),市值最高峰時達到1400億港元,如今僅剩不足700億港元,縮水逾五成;而去年11月登陸港股,有著“網絡文學第一股”稱號的閱文集團(港股00772),市值最高時接近千億港元,而目前僅剩690億港元,蒸發逾三成。除了眾安在線、閱文集團和平安好醫生,被稱為“新經濟五劍客”的另外“兩劍客”——易鑫集團(港股02858)、雷蛇(港股01337)目前股價較其發行價均已“腰斬”。

  儘管遭到冷遇,但這些內地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的步伐並未因此而停止。6月25日,美團點評以“同股不同權”身份申請赴港上市,並在港交所披露了招股說明書;B2B電商鋼材交易平台上海找鋼網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此外,螞蟻金服、陸金所、滬江教育、拚多多、點融網等也都在摩拳擦掌。

  為何這些企業不惜“流血”也要扎堆去香港上市?對此,多位業內人士分析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香港市場掛牌門檻低,特別是自今年4月30日起,港交所正式接受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采取雙重架構及尋求第二地上市的企業赴港掛牌上市,為相關公司掃清了“障礙”。

  再從上市地的選擇來看,A股IPO和並購重組審核趨嚴,而美股上市費用高昂,文化、語言以及法律也存在差異,常常會讓企業感覺“遙遠而陌生”。與之相比,港股市場的相對優勢和吸引力最大。

  此外,港股市場是全球成熟資本市場之一,資金進出自由。擬上市公司在港股IPO無需排隊,定價不受乾預,沒有融資金額的限制,一些新經濟明星企業還有可能獲得進一步的估值溢價。

  “從以往經驗來看,新股的首發市盈率水準整體高於恆生指數的市盈率水準。這意味著這是個‘喜新厭舊’的資本市場,總是給予新股比存量股更高的估值水準。”滬上一位港股分析人士表示。

  德勤最新分析顯示,2018年下半年,香港市場將有最少5隻、每隻融資額最少100億港元的新股,以新經濟模型運作並與金融服務、科技和消費行業相關的企業登場。

  二級市場“撇泡沫”進行時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企業盈利不足以支撐過高估值以及市況偏弱,是近期新經濟股頻頻破發的主要原因。相較於個人投資者佔比較高的A股市場,以成熟機構投資者為主的港股市場顯然更為理性。

  滬上一位港股分析人士表示,出現新經濟企業股價集體暴跌的原因是,IPO“井噴”導致市場出現“過熱”壓力,資金過於集中於明星新股,估值被過分炒高,充斥大量“泡沫”。

  “近期對港股上市看法謹慎。外資會給優質新經濟公司較高的估值,但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過高的估值也會帶來一定的風險。”匯豐晉信滬港深基金經理程彧表示。

  另有港股基金經理分析稱,在市場化定價機制基礎上,新股發行價受二級市場供需影響,又沒有監管的人為限價,因此像閱文集團、平安好醫生這種有效申購倍數超過600倍的熱門新股,基本在IPO定價時就反映了市場高漲的需求,留給二級市場的“水位”極為有限。

  同時,港股從今年年初以來的低迷態勢也不可避免地影響著上市公司的股價與新股的估值。今年2月,恆生指數創下了33484的高點,但隨後一路下滑,迄今跌幅超過10%。

  諾亞財富派投研部基金研究經理李懿哲認為,今年以來港股的連續下跌是新股破發的直接因素。新股在沒有制度溢價的前提下,上市後的表現並不會比其他股票體現出特殊性。正如港交所總裁李小加所言:“近期新股的破發是由市場的兩方——供應方和需求方互相博弈出來的價格,仍然反映了市場正常的買賣關係。”

  除了科技公司密集上市導致熱度下降,一些公司“慘淡”的經營業績則在弱市中放大了投資者“用腳投票”的情緒。以平安好醫生為例,數據顯示,平安好醫生在2015年、2016年及2017年分別實現收入2.79億元、6.02億元和18.68億元,營收保持快速增長勢頭。但該公司自成立以來卻持續虧損,在2015年至2017年淨利潤分別為-3.24億元、-7.58億元、-10.02億元。

  再來看跌幅較大的雷蛇,在2015年至2017年期間,公司虧損金額逐年上升,分別為620萬美元、2026.3萬美元和3182.5萬美元。另外,眾安在線僅在2017年便虧損9.96億元人民幣。

  在深圳一位私募人士看來,港股和美股一樣,都是機構投資者主導的市場,再花哨的商業模式和發展前景最終都要歸結於公司的盈利水準和現金流變現能力,估值泡沫很難持久。因此,從此輪破發的新經濟次新股情況來看,企業盈利不足以支持過高的估值,是引發集體破發的另一主要原因。

  “2017年港股市場一路走牛,市場整體估值快速上行。其中,新經濟股受到資金追捧,估值急速上升。高企的估值與企業的實際業績出現了明顯背離,估值得不到業績的有效支撐。市場瘋狂情緒退去後,股價終要回歸企業的實際盈利水準。”上述人士補充道。

  國泰基金研報對這一輪新經濟公司接連破發給出了原因:港股IPO定價機制,加上“以機構投資者為主導”的市場屬性,很難製造任何市場泡沫。

  靜待優質新興企業股低吸良機

  實際上,與美股、A股相比,港股的科技類股票乃至整體新經濟股票的佔比遠遠落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市場上只有騰訊控股(港股00700)“一枝獨秀”。因此,去年一批新經濟股的“橫空出世”也成為這輪港股牛市的一大看點。

  根據港交所谘詢檔案的統計,金融和地產企業在港股市場的市值佔比為44%,過去10年在港上市的新經濟公司佔市場總市值僅為3%,而納斯達克、紐交所和倫敦交易所這一比例分別是60%、47%和14%。

  正是因為不想再繼續錯過新經濟這列高速行駛的列車,港交所才在去年年底啟動了“香港市場二十多年來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改革”。其中,很重要的一條便是,允許創新型公司以“同股不同權”的股權結構在港上市。

  回看閱文集團、易鑫集團、雷蛇三家赴港上市的科技類公司,當時分別獲得625倍、560倍和290倍的超額認購。其中,有騰訊背書的閱文集團更是創下10年來“最火IPO”的奇跡:每股發行價55港元,上市首日開盤後股價一路狂飆,半小時內漲幅即逼近100%,當日收盤市值超過900億港元。這種火爆局面,標誌著港股市場對於科技股的態度已徹底轉變。

  在新能源、互聯網、大數據等新興領域快速發展的當下,新經濟正影響著傳統行業生態,中國經濟體由傳統經濟佔主導向新經濟佔主導的趨勢愈演愈烈。網購之於零售業、智能製造之於製造業、Fintech之於金融業,都是典型案例。而中國內地新經濟的迅猛發展也讓外資意識到,它們很有可能是未來全世界新的發展方向,其中或許不乏一些將繼騰訊控股之後成為世界級的優質資產。

  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今年新股走勢頻頻遭遇“滑鐵盧”,但香港資本市場在容納新經濟模式上的努力也不應該被抹殺。正是因為具有這種容納和滋養多樣化標的的能力,香港資本市場才會不斷有新鮮血液注入,為日後誕生科技領域的新巨頭打下基礎。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繼美股湧現出臉譜、蘋果、微軟、谷歌及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後,在這科技飛速佔領全球市場的時代,具有真正長期發展潛力的公司完全有理由受到資金的青睞,而這正是港股市場繼續蓬勃發展的新機遇。

  “當前環境下,新經濟股掀起‘破發潮’,主要是因為自去年以來市場估值大幅升高,而今年市場投資環境動蕩,資金風格出現明顯改變,市場整體面臨估值下調,且部分新經濟公司並沒有與高估值相匹配的業績支撐。此輪調整擠去新經濟股中的估值泡沫,從長遠來說對市場的良性發展有所助益。”滬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表示。

  對於港股市場上先進科技及資訊產業主題,恆生前海基金在2018年三季度投資策略報告中表示,部分優質稀缺的互聯網平台公司、生物醫藥及先進的服務提供商,成長太空依然巨大。

  “利用市場回調機會,可逢低吸納被錯殺的優質公司,如有明確競爭勢及技術的TMT、新能源汽車、高端製造等。但須規避有信用風險、現金回流差,以及缺乏業績支撐的題材性炒作。”恆生前海基金投資部稱。

責任編輯:白仲平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