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FIRST閉幕片《寄生蟲》取消放映,獨立電影的夏天來了嗎?

文 | Mia

“今年好片比例大概在70%左右,總體質量比去年驚喜。”資深影迷、前媒體人小江告訴記者。從2015年起,他已經連續五年借出差機會或自費來到FIRST青年影展。

像小江一樣的重度電影愛好者還有很多,其中不少人從全國各地乘坐火車高鐵經歷轉乘來到FIRST,住宿遠離核心地帶——泛索菲特大酒店地區,以節省費用。青藏高原正午時分灼人的紫外線,也無法阻擋青海大劇院門口烏泱烏泱等待觀影排隊、席地而坐的影迷,類似《春江水暖》及《平原上的夏洛克》等大熱之作,觀眾在映後字幕播出過程中及播出後持續鼓掌長達10分鐘,幾乎所有觀眾都會等字幕播出完畢再離場,影迷們每天輪軸轉,連看三四部甚至五部電影。

這樣的感受在國內是罕有的,由於FIRST電影節自身更偏向作者電影的性質,在評價維度上比北影節、上影節甚至更純粹,並擁有酷似歐洲電影節的體驗:參加影片酒會,坐在旁邊聊天的就是王傳君。產業鏈上下遊的電影人們聚集在一起,有大咖也有新人,自由談論電影製作和業內軼聞。看著他們,不由想起了影評人衛西諦寫過的一句話:“黑暗之中自備燭火,電影的光照亮我們。”

經歷了十多年發展,第13屆FIRST正在比以往更積極地擁抱市場,去粗糲化。電影之外,“6.5分風波”和“閉幕片取消放映”引發了更多輿論關注。7月27日,官方宣布“原定於7月28日放映的閉幕影片《寄生蟲》因‘技術原因’取消”,隨即登上微博熱搜,截至發稿前閱讀量破7900萬。

許多人在豆瓣和朋友圈表達了失望不滿的情緒:“今年許多FIRST的新面孔都是衝著這部金棕櫚大獎得主來的,電影放映技術難題什麽時候才能攻克?”從上影節開幕影片到FIRST閉幕影片,當“技術原因”成為電影行業一個微妙的新梗,《寄生蟲》的消失再度戳中了大眾敏感的神經。

FIRST:成為西寧文化名片的路上

2006年,FIRST前身大學生影像節創立於中國傳媒大學;期間經歷停辦一年後,2011年,在聯合創始人楊巍的推動下,大學生影像節就與西寧市政府簽訂了一個20年的協議,2011年正式落地西寧,並且更名為西寧FIRST青年電影展。

遠離文化中心北京上海,選擇進駐地處西北、旅遊資源豐富的西寧,FIRST似乎正在成為西寧捆綁發展的一張文化名片,每年夏天與青海湖塔爾寺一起刺激著當地的消費增長。“五年之前,這裡還是一片山,現在這裡全被高樓覆蓋了。”上文提到的小江指著萬達廣場附近的高樓說道。

在唐道637附近,胡歌、宋佳、姚晨的巨幅海報掛在牆上,隨風飄揚。定位於綜合文化空間的幾何書店,有手工作坊、畫廊、咖啡廳,每天有導演和觀眾的交流活動,人滿為患。魅瑟空間和瑪町藏酒吧是FIRST酒會和“故事的夜”指定合作商家。在美食街,有的奶茶店打出了“持FIRST證件全場8折”的標語。每天的露天放映,也會吸引很多路人參與兒時懷舊。

但實質上,作為文藝青年市場基礎遠不如北京上海龐大的西北省會,FIRST在當地居民心中的存在感少之又少,更多地是一場外來影迷的圈層狂歡,其痕跡也更多地存在於唐道637、索菲特大酒店區域。記者詢問了四五名計程車司機,他們的回答都是:“電影節,沒聽過。”

相比較於往年,FIRST的戰線正在悄然收縮:從以往的萬達、耀萊、銀河幾家影城放映,改為銀河加上青海大劇院音樂廳放映。

榮耀、爭議、去粗糲化:FIRST系電影人的來路與去處

“Back to FIRST, back to future.”這是今年FIRST的主題。以一部第五代導演代表作、田壯壯的《盜馬賊》4K修複版作為開幕影片,加之片中與現實呼應的青藏高原風光,成為一次經典致敬和輪回。

參展影片絕大部分也沒有讓人失望:《魚樂園》以其生猛被稱為“年輕版《老炮兒》”;《春潮》繼《再見南屏晚鍾》《柔情史》後再度探索女性電影;《平原上的夏洛克》作為少見的農村題材黑色幽默類型片,獲秦昊力挺;《春江水暖》以長鏡頭的搖移構建出了中國山水畫卷徐徐展開之態;《慕伶,一鳴,偉明》三段戲各有風格。

總體而言賽製相比去年有所改革,強化了劇情片的概念,增設了“觀眾選擇榮譽獎”《世外之子》等均是參加過海外其他電影節再參展,為口碑提供了保障。影展主席刁亦男透露,“作為主席我不確定我有沒有使用一票否決權,但我們最後都爭得拍桌子了。”據悉,“有的評委氣得上廁所,秦昊拍桌子六次”。

上述幾部得獎熱門片豆瓣評分均在7.4分以上。另外,圍繞著豆瓣評分這一點,FIRST CEO李子為的一番話也引發了輿論高度關注和爭議。她表示FIRST電影在豆瓣“起評分至少6.5分,至少在7分”,打出1星2星的觀眾是“狀態不好”。在社交媒體上,這段話被解讀為“強製打分”。事後,李子為在一個活動上表示接受了同事一個多小時的批評教育。這段話涉及到的影片是與《嘉年華》類似指向性侵題材,背負著“中國版《熔爐》”厚望的《馬賽克少女》,目前豆瓣評分為5.3分。

淘票票總裁李捷在“三高電影養成記論壇”的一番話或許能夠解釋“6.5分風波”的動機。他認為“中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讓很多環節都被扁平化了,上映第一天的觀眾口碑就決定了影片的生死,樂觀地講,中國可能成為文藝性和商業性平衡最好的一個國家,投資人和導演都不是中心製,而是評分中心製”。

站在維護青年導演、影展口碑、後續商業開發的立場上,李子為的焦急和關心變得不難理解。不過,電影藝術本身正如李銀河說過的一樣,“朽與不朽是最嚴酷的評價標準,沒有人能做出任何事,去影響它的一絲一毫”。

對於靠才華和靈氣而非工業化製作支撐的大多數FIRST系電影來說,沒錢是常態。例如獲得2016年最佳探索獎的《中邪》拍攝成本共計7萬,其中給男主支付了2萬醫藥費。獲得去年最佳紀錄片獎的《四個春天》成本僅為1500元。相較於以往新人首作的粗放型,今年FIRST參展影片還有個明顯的感受就是“經費更充足”,更加團隊化和規模體系化,而非導演身兼所有職務、發動親朋好友出演的“獨角戲”。

在今年這些相對成熟的FIRST參展影片背後,逐漸出現了更多知名電影人、音樂人以及資本的身影。《春江水暖》由竇唯擔任配樂,《馬賽克少女》由王硯輝、王傳君主演,由和和影業參與出品發行。《平原上的夏洛克》由少年派影業發行,由饒曉志擔任監製。

據官方數據,前期收到的732份報名項目中55%的項目已有製作公司,79%為導演處女作,許多創作者在創作前端已開始在為之後與資本和產業的對話做準備。這從不同層面上為影片後續開發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不過,要贏得更大的市場還有不小的難度。

當下的市場環境並不是獨立電影的天堂,不同於法國文藝片有機構和基金扶助,國內文藝片投資方只能自負盈虧。《北方一片蒼茫》票房不足百萬,《旺扎的雨靴》因市場原因撤檔。被薑文欽點成為《邪不壓正》編劇的李非,以犯罪類型片《心迷宮》《暴裂無聲》完成主流轉型的忻鈺坤,以及由《我不是藥神》創下暑期檔票房奇跡的文牧野,都只是從FIRST走出的青年導演中極少極少的“幸存者”,大部分青年導演仍然身在主流視野外沿。

有業界人士認為,“高度類型化或許是文藝片的出路之一。”藝術院線發行和網絡發行為FIRST系電影帶來了更多曙光。隨著近幾年來觀眾的高速成長,作為電影產業新生力量的搖籃,FIRST或也將迎來更好的時代。一代人終將老去,總有人正年輕,新的天才或許就存在於他們中間。

直擊創投會:更積極擁抱市場的姿態

“我們是來投資好項目,不是便宜的項目,如果你不是好項目,即使你很便宜我們也不想投資!”麥特文化CEO陳礪志面對項目代表壓低預算以獲得資方青睞的傾向時,這樣說道。

“這些年輕創作者23歲從大學畢業,大部分要30歲才能拍出長片處女作,過程中怎麽辦呢?FIRST就是在中間這七年裡努力提供幫助和孵化。”謝飛導演這樣說。

在一對一洽談之前,創投公開論述猶如雙方你進我退的無硝煙戰役,結果也是悲喜不一。

一位投資人直言:“我總體看下來,感覺還是很文藝,少數民族題材居多,市場接受度高的作品還是比較少,像是《一場無用的圖靈測試》簡直看不懂啊。”

《平原上的夏洛克》在結束第一場產業放映後兩天24個洽談時段全部約滿,《塑料王國》導演王久良新作《荒原上的情歌》以及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枯水行舟》等片獲得投資人青睞。從上述創投會上受歡迎的片子中,也不難看出投資人的喜好:現實主義、喜劇、強劇情向的,能夠挖掘宣傳點賣點,有商業化潛力的。

但完全向市場妥協,顯然也不是創作者和理性的投資人所樂於看到的。自由野性的喪失往往伴隨著靈氣的喪失。一名創作者被分析了一圈弱點後表示會修改劇本,主持人最後問他會修改多少?他說:“95%堅持自己,剩下5%我會想一想。”

今年FIRST首次提出了“電影市場體系”的概念,平行於FIRST電影節板塊,涵蓋創投會、產業放映、論壇、工作坊等,為創作者和產業之間搭建橋梁。今年也是FIRST首次設立電影市場通獎,舉辦電影市場·頒獎酒會,愛奇藝、新麗電影、光線等合作夥伴可自由選擇將獎項授予入選創投及產業放映的任意項目。這表現出FIRST更堅決積極擁抱市場的姿態。

更早之前,FIRST曾經嘗試過涉足自己並不擅長的出品投資等產業鏈上遊。2015年,FIRST與並馳影業宣布成立“並馳LAB”實驗室,簽約了忻鈺坤、周钜宏和王一淳三位青年導演,破5000萬票房的《暴裂無聲》即為成果之一。

不過,作為非盈利性質的影展,FIRST一直負債,出品投資發行則是一場需要耗費大量金錢的豪賭。去年,致力於劇本孵化的“FIRST Lab”代替了“並馳LAB”,今年“電影市場體系”的搭建更為全面。FIRST肩負起識別挖掘有才華新導演並為他們提供幫助的責任,顯然比將他們培養成成熟導演更得心應手。畢竟“判斷一個電影好壞是容易的,判斷一個電影的票房卻是一門玄學”。

自我表達與商業市場注定是兩極悖論嗎?資本一定是邪惡的嗎?大概只有天真到無畏的人才會斷然給出肯定的答案。

西寧距離“電影之都”還有多遙遠?十幾歲的FIRST還能放肆撒野,生命力強悍如昔嗎?或許“誰能成為下一個文牧野”本就是一個偽命題,一部爆款、一個爆款製造者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一切。新血從包括FIRST在內的提供者不斷注入整個產業肌體,去除沉屙,市場日漸成熟,大概那時,會是獨立電影的盛夏。

附第13屆FIRST青年電影展獲獎名單

最佳影片:《春江水暖》顧曉剛

評委會大獎:《慕伶,一鳴,偉明》黃梓

最佳導演:顧曉剛《春江水暖》

最佳演員:劉德基《離秋》

最佳藝術探索:王維華《馬賽克少女》(攝影)

最佳電影文本:《平原上的夏洛克》徐磊

一種立場:《魚樂園》柴小雨

最佳紀錄片:《世外桃源》周銘影

最佳短片:《三尺》瞿尤嘉

最佳實驗短片:《宋四公大鬧禁魂張》馬蘭花

MOO·先鋒音樂突破獎:半野喜弘《春潮》

END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