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多舉措密集落地!金融市場雙向開放邁新步

繼中國債券正式納入彭博巴克萊債券指數、首家外資評級機構獲準進入中國市場後,本周內,我國金融市場開放又現新進展。2月1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發布《境外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業務指引(試行)》(下稱《指引》),並於發布之日起實施。

這是繼2018年9月人民銀行、財政部發布《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債券發行管理暫行辦法》後,熊貓債市場規則體系完善的重要進展。

熊貓債是指境外主體在我國發行的人民幣債券。根據國際慣例,2005年起將其命名為熊貓債。近年來,熊貓債市場步入發展快車道。截至目前,通過交易商協會注冊的各類熊貓債超過3800億元,發行超過1600億元;其中,非金融企業注冊超過3400億元,發行約1500億元。

市場人士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2014年戴姆勒股份公司注冊發行首單境外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以來,熊貓債發行規模不斷上升,發行人數量和類型日益增多,投資人結構不斷豐富。

此次發布的《指引》明確了資訊披露、募集資金使用和中介機構等方面的核心制度安排:一是明確境外企業資訊披露要求,提升業務操作性;二是明確募集資金使用應當合法合規。《指引》還強調中介機構盡職履責。投資人應自主判斷投資價值,自擔投資風險。

《指引》的制定和發布將從多方面進一步推動銀行間債券市場對外開放。業內專家認為,通過頒布《指引》對熊貓債業務相關要求予以明確,有利於穩定市場預期、提高市場透明度和運行效率,推動熊貓債市場規範發展;還有利於妥善處理好境內外市場在規則慣例等方面的差異,提升熊貓債市場發展活力。更重要的是,將提升熊貓債市場透明度,樹立中國債券市場的良好形象,進一步吸引更多合規、優質的境外主體參與我國債券市場。

近年來,債市開放不斷迎來“大動作”。央行副行長潘功勝日前表示,建立開放、透明的債券市場是中國金融開放的重要一部分。

開放使得我國金融市場的吸引力“直線提升”。截至2018年12月末,共有41隻債務融資工具通過“債券通”面向境內外投資人完成發行,規模接近900億元;共有30多家境外投資者通過“債券通”參與投資,總規模超過100億元,佔總體發行規模約12%。

更加開放的債市也正以資金融通推動民心相通。交易商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年,交易商協會支持福建、新疆、廣西累計發行債務融資工具超過2300億元,助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支持港口機場類企業發行債務融資工具超過700億元,重點支持新疆交投、太原鋼鐵等企業注冊2隻債務融資工具,募集資金專項用於“一帶一路”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項目。

國際發行人對中國市場的認可度穩步提升。2018年以來,在中國債券市場上,全球500強國際發行體增多,發行人資訊披露透明度高、示範效應強。目前,熊貓債發行主體已覆蓋國際性商業銀行、外國政府和主權國家、境外非金融企業。

交易商協會表示,將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對金融市場對外開放的總體部署,按照積極穩妥的原則,持續推動銀行間市場對外開放。

(經濟日報 記者:陳果靜 責編:張葦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