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盤和林:擴大開放激發“鯰魚效應”,引導評級市場回歸本源

近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宣布了一系列金融業進一步對外開放的政策措施,其中明確了允許外資機構在華開展信用評級業務時,可以對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所有種類債券評級;允許外資機構獲得銀行間債券市場A類主承銷牌照;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等。

自2017年起,中國陸續推出放開外資評級機構準入政策。2019年1月,標普信用評級(中國)有限公司獲準進入銀行間債券市場全部類別信用評級業務。本次“11條”中明確提出,允許外資機構在華對銀行間債券市場和交易所債券市場的所有種類債券開展信用評級業務,這是中國信用評級市場對外開放的又一次重大推進。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內生性不斷增強,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消費升級穩步推進,為實體經濟不斷注入增長活力。同時,金融市場多樣化需求不斷湧現,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改革創新需要信用評級充分發揮第三方中介作用,有效降低現有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為投資者提供公正、客觀的信用評定,以防控詐騙、爆雷等金融風險,既有助於央行等監管部門的金融監管,也有利於金融市場穩定運行,助力金融業優化資源配置,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一方面,中國作為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發展潛力巨大,能夠對穆迪、標普等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產生強大市場吸引力。另一方面,當前國內部分評級機構起步較晚,數量匱乏且方法落後,導致評級結果公信力差,難以滿足中國債券市場乃至整個金融領域信用評級規範發展的要求。通過對外開放,強化競爭,提升信用評級的可靠性和公信力,能夠增強融資各方對信用積累的高度重視,充分挖掘信用信息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價值潛力。

當前,國內主要評級機構有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大公國際資信評估有限公司、聯合資信評估有限公司和東方金誠國際信用評估有限公司等。其中,中誠信、大公和東方金誠曾因評級質量差、內部管理缺陷及財務獨立性不足等問題收到警示函,被監管部門責令改正。獲得高評級的企業或債券不斷“爆雷”,甚至出現“花錢買評級”的市場亂象,最終導致國內評級信息的公信力大打折扣,未能起到應有的風險揭示、信息傳遞作用。

通過推進信用評級對外開放,鼓勵更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外資信用評級機構進入中國市場,將對國內評級市場的現有格局造成衝擊,加速低效違規機構的淘汰,提升行業整體競爭水準,在“鯰魚效應”下促使評級市場公信力回歸,推動評級行業的高質量發展。

另外,境外評級機構的國際影響力及其對整個行業競爭層次的提升,也將作為要素自由流動的重要保證,有效促進金融資源的互聯互通,對中國擴大境外在華投資、推動金融領域全面開放起到重要參考保障。以標普為例,作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認可的評級機構,其評級結果對金融、法律、財會等行業均具有舉足輕重的參照作用。境外評級機構準入的放開,將有效提升中國債券市場和金融產品的國際信服力,更好地發揮其對中國市場的推介作用,吸引全球投資者對中國的多元化資產予以配置。

但在開放節奏加快的同時,境外評級機構長期積累的方法、經驗和數據能否適應國內市場還未可知。國內評級公司如何挖掘內在潛力,強化自身競爭優勢,緩解國外評級機構帶來的競爭壓力也是個急需面對的挑戰。

隨著信用評級市場的開放提速,監管部門應加快完善配套設施,推進信用評級行業管理機制的細化落地,加強信用評級監管力度,通過不定期抽查債券發行情況、債券評級機構信用打分等方式創新監管手段,規範市場競爭秩序,淨化市場環境,回歸信用評級在風險揭示和定價參考方面信息傳遞的本源作用,為評級市場乃至整個金融領域的長期發展指明出路。

盤和林(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編輯 汪世軍 校對 楊許麗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