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私募基金第三方評級悄啟 “頭部化”產品仍待孕育

  私募基金第三方評級悄啟 “頭部化”產品仍待孕育

  本報記者 李維 北京報導

  導讀

  第三方評級體系切入私募基金,的確是私募行業逐漸走向規範化發展的一個信號;但從此次私募基金的獲評情況來看,該行業仍然具有明顯的“長尾”特徵。

  伴隨著行業規模的狀態,針對私募基金第三方評級正在悄然胎動。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6月14日的中國證券投資私募基金評級研討會上,第三方基金評級機構濟安金信發布《中國證券投資私募基金2018年第一季度評級報告》(下稱《報告》),其沿用公募基金中混合型基金的評價方法,首次對證券類私募基金評級,並對私募管理人的綜合能力進行了排名。

  這也是監管層2010年建立基金獨立評級體系以來,第三方評級機構首次切入私募基金領域的嘗試。在業內人士看來,評級體系的切入將進一步推動私募機構享受更加公平的行業待遇,並對代銷機構、委外業務等形成一定的參考指向作用。

  但據上述《報告》顯示,高星級私募基金的數量較公募產品仍有距離,例如5星級私募基金的數量佔比甚至不足1%;有分析人士認為,隨著私募行業的持續發展,未來高星級的私募產品比例有望不斷提升。

  沿用混合型方法

  濟安金信《報告》的發布,成為了第三方評級機構切入私募產品的一個開始。

  事實上,傳統的基金評級更多面向標準化程度高、資訊透明的公募基金,而私募基金的評級一度存在空白。

  “過去這種評級更多只是面向公募產品,私募產品因為缺乏標準和足量的公開資訊,因此評級評價也存在一定難度。”6月19日,深圳一家券商PB業務人士表示。

  而在監管部門看來,私募機構也具有一定的“持牌”特徵,而理應得到更加公平的對待。

  “私募機構按照《基金法》要求,在行業協會登記備案,接受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持續監管,依法合規開展集合資金、組合投資活動,行使從資金到資產的金融轉換功能,事實上具備了‘持牌’特徵,應當在《基金法》下得到公平待遇。”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下稱中基協)會長洪磊在上述私募評級研討會上表示。

  近年來,私募基金市場的不斷擴容也滋生了行業的評價需求;根據中證協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底,已登記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8776家,已備案私募證券投資基金35903隻,管理規模達到2.55兆元。

  事實上,不少第三方銷售公司在銷售過程中也會對私募產品進行“評級”、“評價”,該類活動並不屬於“持牌”業務。

  “許多私募基金網站也會對私募產品進行評價或打分,有的是為了促進銷售,有的是為了滿足適當性監管,有的則是為了建立行業影響力。”上述PB業務人士表示,“但基金評級實質是一項持牌業務,不少機構的評級往往存在標準不透明、專業度不足的問題。”

  而據記者獲悉,濟安金信“入庫”的私募基金產品數量近萬隻,而按照“產品成立滿3年,數據頻度不少於月度數據”的標準,最終選取2645隻產品進行了評級;而在方法上,則沿用了公募基金中混合型基金的評價方法。

  “由於私募基金種類非常複雜,所以用公募基金中混合基金類型的評價方法來評價私募基金是有效的。”洪磊在研討會上對此指出。

  “我們利用公募基金的評價標準和公基金的公開數據建立一個高維度、細顆粒的大數據體系,逐一將每一個已經滿足公募基金數據標準的私募基金插值進入該體系,並獲得相應的能力評級與基金星號。”在上述研討會現場,濟安金信公司董事長楊健介紹稱。

  高星級產品仍待育

  第三方評級體系切入私募基金,的確是私募行業逐漸走向規範化發展的一個信號;但從此次私募基金的獲評情況來看,該行業仍然具有明顯的“長尾”特徵。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從上述《報告》獲悉,在整個2645隻獲評私募基金產品中,包括山西信託-晉龍一號、東方鼎泰1期、豐嶺穩健成長1期、德亞進取1號、長城定增一號等在內25隻產品獲得5星級評級,不過該數量僅佔全部獲評私募產品的0.95%。

  相比之下,公募基金的評級結果就較為均衡,例如在濟安金信的公募混合型基金評級中,79.69%的獲評產品都集中在2星至4星這一區間,而5星級、1星級產品的比例則分別為10.37%和9.94%。

  與此同股市,評級為2星及以下的獲評私募產品數量卻多達1680隻,佔比高達63.52%;這也意味著,獲評私募產品中超過半數以上評級水準均處於偏低水準。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券商及其資管子公司也進入了評價範疇,而在該排序前100名管理人中,有多達27家管理機構為券商及其資管子公司,其中中信證券和中信證券資管部均進入該名單。

  “新八條底線(《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在檔案名中加入‘私募’一詞,就是要把機構的資管業務納入了大的私募管理框架,因此將私募管理人和券商一起來評價是合理的。”6月19日,一位接近中基協人士的券商表示。

  根據產品星級總數,《報告》還對私募機構的綜合能力進行了排序,其中淡水泉投資、華融證券、星石投資、和聚投資、朱雀投資、朱雀股權投資、尊嘉資產、重陽投資、東方證券、展博投資10家私募管理人位列產品星級總數前十名,而其中淡水泉與華融證券的星級產品總數雙雙超過300隻,領先於其他管理人。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私募行業持續規範和發展,未來高星級產品的佔比也有望持續增加。

  “私募市場近年來伴隨備案製的啟動而加速發展,競爭十分激烈,不規範現象也比較多,而頭部機構和產品的規模還需要不斷孕育。”6月19日,北京一家中小私募機構負責人認為,“不過目前行業標準化程度越來越高,未來高星級產品的比例也有望提升。”

  (作者微信:lw8346860)

  (編輯:羅諾)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