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關於端午,你至少要知道這些~

每年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民間的端午習俗,你知道幾個呢?在評論裡分享下,你家鄉的習俗吧!

賽龍舟

賽龍舟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

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據記載,在春秋時期就出現了粽子。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

佩香囊

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愛意。

懸鍾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愈,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人們在端午節懸掛鍾馗像,用來鎮鬼避邪,祈求家庭平安。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遊百病

貴州地區端午風俗。端陽節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帶上食品到外面遊玩一天,並在山間田野采集野花香草,晚上帶回用水煮後洗澡。當地人稱此舉為遊百病或洗百病,並認為這樣做會使一年內吉利平安。

飲雄黃酒

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雄黃是一種中藥材,中醫藥書籍說雄黃能治百蟲毒、蟲獸傷,故民間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五月五日飲雄黃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蟲、帶雄黃進山不怕蛇等俗言。

拴五色絲線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端午節日清晨,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

滾吃雞鴨鵝蛋

全國各地均為流行。端午早晨,東北一帶是由長者將煮熟的雞鴨鵝蛋放在兒童的肚皮上滾動,然後剝皮讓兒童吃下,據說這樣做可免去兒童的肚子疼,實則為節日的一種嬉兒遊戲。其它地區均以煮食為主,據說原為投入河水中飼喂魚蝦而拯救屈原,後演化為煮食紀念。

驅五毒

五毒是指蠍子、蜈蚣、毒蛇、蟾蜍、壁虎五種毒蟲。端陽節,氣象熱;五毒醒、不安寧。所以到端午節這天人們便在門上貼上紙剪的五毒圖象,以避其毒。有些地方還要把五毒圖的頭上再扎上一根針,表示要把它們釘死除掉驅五毒反映了人們除害防病的良好願望。

所有愛我和我愛的人:

【祝】福伴隨思念送

【你】若快樂並安心

【端】午節日祝團圓

【午】出精彩生活美

【節】節高升事業鴻

【快】心遂意無憂愁

【樂】不思蜀永逍遙

“粽”是祝福

【送長輩】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

棕葉包著孝順情,敬愛關愛粽是情

門邊插上艾葉香,平安長壽永一生

“粽”是祝福

【送愛人】

一生一世陪伴你,兩地相思只為你

三生有幸遇見你,四山五嶽思念你

六六大順圍繞你,我的心中只有你

端午佳節心系你,幸福快樂送給你

“粽”是祝福

【送朋友】

事業“粽”是一帆風順

身體“粽”是康健無恙

錢包“粽”是財源滾滾

生活“粽”是快樂幸福

“粽”是祝福

【送同事】

時至五月五,喜慶在端午

滿紙肺腑言,送你真祝福

事業展巨集圖,如日在當午

財源滾滾來,金錢不勝數

身板硬朗朗,賽過小老虎

甜粽,鹹粽,平安棕,幸福粽,

粽有情意,統統帶走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