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桐蔭茶話】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以酒說節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

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走在街頭巷尾

便知曉,又到一年五月初五時

蘸白糖的清水粽和包肉的鹹粽香氣四溢

偶爾跑來嬉戲孩童,還能瞥見額頭的點痣

五彩細繩香包和長輩小酌的雄黃酒

為夏天添了幾分悠悠氣息

端午節

酒與端午節

詩 文化

關於端午,愛國主義詩人陸遊在《建寧重五》中吟道: 「歸州猿吟鳥啼裡,屈沱醉歸詩滿紙。即今憶此那可得,西望歸州三嘆息。」

這首詩寫的是投身軍旅的陸遊晚年退居家鄉後,心心念念不忘收復中原、盼望國家統一的情懷。如果撇開「屈沱醉歸」的淡淡惆悵,端午節依稀的酒香飄然而至。

今天我們已經無法猜度古人們端午節都喝的是什麼酒,但想來一定和雄黃、菖蒲有關,用這些東西泡酒,千百年來就是端午節的習俗之一。

端午節為什麼要喝酒,而且還專喝雄黃、菖蒲泡的酒,這要從古人紀念屈原說起。宋朝大文人蘇軾留有《屈原塔》為證: 「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精魂飄何處,父老空哽咽。至今滄江上,投飯救饑渴。遺風成競渡,哀叫楚山裂。」

兩千多年前,屈原投江之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不讓蛟龍吃掉遺體,紛紛把粽子、鹹蛋拋入江中。一位老郎中拿來一壇雄黃酒倒入江中,以其之毒麻痹魚龍,保護屈原。之後水面果真浮起一條蛟龍。人們把這條蛟龍扯上岸,抽其筋,剝其皮,之後又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抹七竅,以為這樣便可以使孩子們免受蟲蛇傷害。這就是端午節飲雄黃酒的來歷。

飲雄黃酒的初衷是很美好的,雄黃作為一味中藥,具有很強的解毒、殺蟲作用,飲下泡出的酒,既有「悲屈原」之意,又能祛邪避害,少喝一點未嘗不好。但古人也漸漸摸索出,雄黃酒其實有害,輕則中毒,重則殞命,用現代醫學來解釋,雄黃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砷是提煉砒霜的主要原料,傷肝致癌,毒性極強。所以到了今天,飲雄黃酒只是一個象徵。

和雄黃一樣具有解毒殺蟲作用,還有一樣中藥叫菖蒲,雄黃酒不能喝,喝菖蒲酒卻大有裨益。菖蒲葉叢翠綠,端莊秀麗,具有香氣,既可觀景,也可作香料和入葯,深受仲景之術喜歡。菖蒲酒的選料之精和釀造工藝之細,也是非同尋常。相傳一個熟練工人一天只能精選三至五斤泡酒的菖蒲;而釀酒用的豌豆,須從大小不一的豌豆粒中篩選出最大的;高粱則須把每粒都破成六、八、十瓣方可;發酵是在深埋土中的地缸裡進行;出酒則是在每日凌晨雞鳴之前,釀出之酒還要密封起來,存入地下,數年之後,方可飲用。「美酒菖蒲香兩漢,一斛價抵五品官」「瓊漿玉液慶延齡,盈軼連牘見經傳」,可見菖蒲酒的價值與美妙。

▲飲菖蒲酒

飲酒、吟詩,眾多的習俗使得我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文化的端午節變得更有層次和文化底蘊。今天,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華民族的四大傳統節日,在歡聚的時候,我們有理由斟滿手中的酒杯,暢飲節日的喜慶,喝出華夏子孫的豪情與風采。

作者:楊力

嘗一粒粽子,飲一口酒,滑舌順喉而過

也許便是最好的紀念方式吧

總編輯:黃值山
值班副總編輯:汪吉才
責任編輯:陳李娟 趙哲

覺得好,請給小布點贊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