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21世紀了,你居然還以為茶葉需要洗?

今天我們來說說「洗茶」。

人們總喜歡在泡茶的第一泡時「洗茶」,

可能由於三個因素:

灰塵、農殘、心理作用。

我們所理解的「洗茶」就是把茶葉「洗一洗」。

——大概就和「洗菜」、「洗水果」一樣。

但不知你是否想過,

其實茶葉不臟,

主要是心理作用在作祟,

讓你總覺得不洗茶就很難過~

關於灰塵:

「洗茶」可以洗去什麼?古人說,「去塵垢冷氣」、「去沙土」、「去塵土、黃葉、老梗」、發「香」等。

先說去塵垢、沙土、塵土、泥塵、浮灰等。在古時,由於製作工藝水準等條件不高,加上舟車運輸,可能少數茶葉的確會存在潔凈的問題,但是發展到現在的茶葉生產加工,對於稍具規模的加工廠而言,基本都符合清潔化生產的需求。即便是規模相對小的農戶或者作坊,茶葉生產過程也基本能做到不著地。茶葉上的「塵」,主要是茶葉的茶毫和生產加工過程中形成的塵狀微粒,並非泥土灰塵。

那古人所說的茶葉生長時本身自帶的灰塵呢?茶樹生長於山林之中,接受天然的風吹日曬和雨淋,相比停駐於城市高樓間呼吸著各種「尾氣」的人類來說,環境實在是不知道要乾淨多少倍。想來只要是曾吃過燒烤,露天下喝過咖啡的人,應該都不會對這一點耿耿於懷的。

至於空氣中落到茶葉上的灰塵顆粒,我們在說話、吃飯,甚至呼吸時,都有一定量的灰塵進入身體,茶葉上的灰塵和這些比起來,簡直是九牛一毛啦,用不著擔心。

關於農殘:

有茶友會說洗茶洗農殘啊!作為一種與絕大部分中國人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飲料,茶葉的安全問題一直倍受關注。作為四大茶葉出口國之一,中國大陸的茶葉檢測標準是數量最多、門類最全的,檢測技術水準也是領先的。

市面上正常流通的品質合格的茶葉,其各項指標,包括農殘和重金屬指標,自然也在國家標準規定的安全範圍之內。在這一安全標準的前提下,即便茶葉中有微量甚至痕量農殘,也是以脂溶性為主,很難溶於水中。所以,農殘指標合格的茶葉,泡出來的茶湯肯定是安全的。

我們來設想一個反人類場景:

小明想用苯醚甲環唑(茶樹的一種常用農藥)來害小紅,他根據施用規定量的最高濃度給茶樹施藥,且不顧別人阻攔,僅僅在施藥後間隔2天就喪心病狂地從萬千茶葉中精挑細選出農藥含量最最高的茶葉,採下來做成綠茶給小紅喝,這種反人類操作條件下,小紅需要一次性喝掉至少8.3升(以審評方式3g茶葉+150ml水計算)茶水,才有可能導致中毒。

而根據規定,噴葯後必須經過安全間隔期後採摘,這個安全期一般為7-10天,經過了安全期,農藥都消解得差不多了,所以一般情況下真的不用擔心正規管道購買的茶葉裡的農殘······

既然茶葉不臟,

那可就奇怪啦,

「洗茶」究竟從何而來?

「洗茶」最初來源於廣東、福建、台灣等地區,當地的人們沖泡烏龍茶時,習慣把第一泡茶水倒掉,稱之為「洗茶」。之後便有人把「洗茶」列為茶藝規程,所以這種做法才漸漸流行開來。「洗茶」在這裡的真正作用是:浸潤茶葉,使茶葉的滋味物質更好溶解,香氣更易散發。

而我們的誤解來源於:當人們聽到「洗」這個字,就難免聯想到不乾凈,如果不清楚「洗茶」的具體來源,

很可能形成固定印象併產生

「茶葉不安全、不衛生」的誤解。

這樣聽來,茶葉真的是委屈到要哭泣啊。小編現在就去泡一杯茶(不洗茶的那種泡法),為茶葉平反~

作者:綠塵(知名茶人、資深茶藝師 ynhc66)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