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治痛風,必溫陽!

痛風的中醫治療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法:以臟腑辨證者,可從脾腎論治和從肝脾論治;以病因辨證者,可從痰瘀論治和從濕熱論治;以病期辨證者,在急性期治以清熱利濕、疏風通絡、消腫止痛,在緩解期治以健脾益氣、補腎通絡、疏風定痛。這些痛風的中醫治療方法,均取得了理想的治療效果,是痛風規範治療的有效補充。同時,這也從一個方面說明了中醫治療痛風並不拘泥於定法,對症即可。

從痛風的流行病學相關數據來看,痛風常於夜間陽少陰盛時發作,且患者多為中老年人群,隨著年齡增長,中老年人陽氣日衰,體內氣化不足而致濕濁凝聚;年輕的痛風患者則因常飲酒、冷飲、吹冷氣機、熬夜、過勞、過食膏梁厚味等行為,在時刻耗損著體內真陽。因此,有中醫認為痛風的病機是以陽虛為本,濕濁凝聚為標,在臨床上採用溫陽法來治療痛風,多有奇效,且不易反覆。

患某,男,38歲,2016年12月初診。患者長期嗜飲啤酒,五年前痛風首次發作,常口服非甾體抗炎葯和糖皮質激素等藥物來緩解痛風癥狀。兩個月前,患者雙足第一蹠趾關節出現反覆腫痛,服藥後癥狀稍有減輕,經嚴格戒酒、控制高嘌呤飲食後,痛風癥狀仍無法完全緩解。現因長期口服止痛藥,出現肥胖和胃部不適等癥狀,關節疼痛影響睡眠,精神疲乏,痛苦不堪,舌淡,苔白,苔根黃膩,脈沉細。

中醫認為,痛風辨證應從舌、脈、症三者綜合考慮。患者下肢局部雖紅腫熱痛,貌似實熱證,卻屬陽虛證:長期嗜飲啤酒,傷及脾陽,脾陽虛失於運化,氣血生化不足,故舌質淡。苔白滑、白膩,為陽虛失於溫化、寒濕內阻之像;陽虛失運,水濕內停,濕濁痹阻關節,故有脈沉緩、沉弱等陽虛之徵;從癥狀上看,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脾陽不振,不能運化水濕,水濕聚集筋絡關節,故腫脹;濕阻化熱,故關節發紅髮熱;濕性重濁趨下,故發病多見於下肢關節。

綜合以上癥狀,考慮脾腎陽虛,水濕不化,濕蘊化熱。囑停用英太青等止痛藥物,予桂附理中東加味治療。處方:桂枝15g,製附子(先煎)15g,黨參15g,炙甘草6g,炒白朮15g,乾薑15g,茯苓20g,砂仁(後下)15g。5劑後,患者足部腫痛明顯消退,諸症均減。守方續服3個月,服藥期間,關節腫痛沒有出現反覆。

按:臨床上,中醫常採用腎氣丸、真武湯、桂附理中湯等溫陽之劑為主方加減治療痛風。比如,上案中患者以陽虛為主要病機,而附子溫陽之力最佳,用附子來溫陽氣,暖命門,溫坎水,破陰凝,陽氣足則氣化正常,濁陰得散;桂枝具有散寒解表、溫通經脈、助陽化氣之功,《神農本草經》:味辛溫,主上氣逆,結氣喉痹,利關節,補中益氣……;乾薑,入心、脾、肺經,溫中散寒,助陽通脈。《藥性論》論乾薑:治腰腎中疼冷、通四肢關節、開五臟六腑,去風毒冷痹,夜多小便。附子與乾薑同用,一溫先天以生後天,一溫後天以養先天,相須為用,相得益彰。

在日常調攝上,中醫則強調顧護陽氣。部分患者飲食控制時,嚴格限制高嘌呤食物,甚至隻吃青菜,若患者陽虛已甚,飲食偏寒涼,必會引起關節的濕滯寒凝,導致痛風反覆發作。在痛風的緩解期,也要限食寒性大的食物,比如,偏寒的海蚌、海蟹等。另外,痛風患者如果長期服用四妙散等方劑,一味清利濕熱,治標不治本,久用苦寒,更傷陽氣,陽虛失運,氣機不暢,痛風發作將更為頻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