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痛風反覆要調脾 久病勞累致脾虛也會引發痛風

前不久,有一個患者向我們成都風濕醫院的專家哭訴:「最近痛風又犯了。可問題是,我真的沒貪吃!前幾天我跟朋友周末熬夜玩遊戲,沒想到痛風就犯了!」其實,痛風不光是吃出來的毛病,久病、勞累導致脾虛,也會引起痛風發作。

痛風是嘌呤代謝異常所致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主要表現為血尿酸增高,引發局部炎症反應並導致關節紅腫熱痛。

中醫理論認為,痛風患者大多存在先天脾腎不足的問題。腎主通調水道,脾主運化飲食水谷,腎氣不足則膀胱氣化不利,脾氣不足則脾胃運化無力。所以,脾腎不足會使體內濕濁排泄減緩,導致濕濁內停,阻滯經絡,氣血不通,進而痛風發作。另一方面,過度攝入高嘌呤、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中醫稱之為「肥甘厚味」,也是增加痛風發病率的因素。這類食物需要消化系統花費更大力氣來代謝吸收,攝入過多無疑會增加脾胃運化負擔,損傷脾氣,從而導致濕濁積聚,排泄不暢。熬夜、勞累、缺少運動、精神緊張、飲酒等生活習慣,均可直接或間接影響脾胃運化,損傷脾氣,所以防治痛風須從調脾入手。

對痛風的中醫藥調理,重在痛風間歇期。臨床研究總結,痛風患者按不同表現和體征大致可分為4個基本證候類型。

脾腎虛型。典型表現包括疲乏、白天易汗出、口中乏味、口乾、頭暈沉如有布包裹、四肢和腰膝怕冷、夜尿多、頭面浮腫、舌體淡胖邊有齒痕。這類患者可用山藥100 克、炒薏苡仁30 克、黃芪30 克、粳米50 克煮粥,此葯粥有益氣通陽、消腫止痛的效果;也可以用西洋參15 克,泡水代茶飲,能益氣生津,補脾腎之虛;日常要加強體育鍛煉,八段錦、太極拳都是有利於升舉脾胃中氣的運動項目。

陰虛型。典型表現包括口乾、怕熱、煩躁易怒、大便偏乾、舌紅少苔或有裂紋。這類患者可用黑芝麻60 克、桑葚60 克、大米30 克煮粥,此葯粥有滋陰散熱、潤腸通便的效果;平時可用枸杞子10 克、菊花10 克、荷葉3 克、炒決明子6 克、玫瑰花3克,泡水代茶飲,能夠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有助降低血脂和血壓,改善代謝異常。

濕熱型。典型表現包括睏倦、睡意綿綿、腿沉、大便黏滯不爽、皮膚濕疹、舌苔厚膩發黃。建議用荸薺30 克、薏苡仁100 克、大米50 克煮粥,可以健脾利濕;平時用玉米須100 克煎水代茶飲,可起到清熱化濕的作用。這裡再介紹一個足浴方:川芎10克、牛膝15 克、雞血藤30 克、忍冬藤30 克,加水煎煮20 分鐘,晾至36~37℃時泡腳,能夠化濕通絡止痛。

血瘀型。典型表現包括身體某固定部位刺痛、皮膚乾燥脫屑、口唇紫暗、舌質發紫有瘀斑、舌下靜脈紫脹。可用鮮桃仁15 克,搗汁去渣,與粳米50 克同煮成粥,具有活血祛瘀、通絡止痛之效;日常可用紅花6 克煎水代茶飲,也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

成都風濕醫院專家提醒:痛風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選擇以上的調理方法。同時,要養成好的生活習慣,調整不合理的飲食結構,這是健脾護腎、避免濕熱血瘀,防止痛風反覆發作的基礎。

微信搜索「成都風濕醫院官微」添加關注,了解更多風濕小常識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