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漲知識 | 都說跑步應該練好力量,但你知道怎麼練嗎

「有氧+無氧才是王道」,這句話在最近幾年的跑圈裡越來越火。

重量訓練可以增強肌肉和結締組織,從而防止損傷;還能提高神經肌肉的協調性和力量,幫助跑者跑得更快。

不過,如何將跑步訓練和重量訓練合理地結合在一起,卻很少有明確的說法。

近日,美國媒體《Runner"s World》就請教了多位運動學博士,給出了一套合適的「跑步配合重訓」的菜單。

重量訓練當心肌腱

保證跑者身體能夠不斷前進的動力源頭,其實來自於身體的肌肉,特別是核心肌群。

如果核心肌群沒有足夠的力量來控制跑者的動作,股四頭肌和膝關節就會承受額外的重量並且產生不必要的擺動,從而可能導致能量過度消耗,甚至增大傷病的風險。

然而,必須強調的是,重量訓練達到的最終效果應該是讓身體變得強壯,而不是增加太多肌肉然後讓身體變得「大隻」。

過多的重量訓練,其實反而會破壞跑步的平衡狀態,對肌腱(俗稱筋)造成壓力。

舊金山州立大學運動學博士巴格雷就強調,

如果跑者進行太多抗阻訓練,然後沒有及時放鬆和恢復,那麼身體很容易出現傷病,因為跟腱的恢復速度要遠比肌肉和神經元慢得多。 這也就意味著,重量訓練過後的跑步很容易造成肌腱炎。

「重量訓練會造成肌肉纖維的輕微撕裂,然後才會在恢復中產生更多的肌肉。但肌腱卻不是這樣,如果恢復和放鬆不到位,那麼炎症就很容易產生。」

如何搭配「跑步+重訓」?

正因如此,按照《運動與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報告表明,一次力量訓練需要有1-2天的恢復期。

而按照澳大利亞詹姆士庫克大學運動科學博士肯基·多馬的理論,跑者在跑步訓練的間隙安排重量訓練時,都必須遵循三大原則。

原則一:

增加重量,減少次數

對於健身者而言,重量訓練的目的通常是讓肌肉變得更大,所以他們可能會以自己能夠承受重量的60%-80%做10到12次一組。

然而,對於跑者而言,他們需要的只是讓身體肌肉變得更結實,所以應該用更大重量,更少次數來鍛煉——能夠承受最大重量的80%,做3到5次一組,就足夠了。

原則二:

重訓後24小時,才能進行高強度跑步

肯基·多馬曾在《歐洲體育科學》雜誌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在進行下肢重量訓練後,人體需要超過一天的恢復期,如果間隔不到24小時就進行高強度的跑步訓練,就會導致肌肉拉傷,長此以往還會造成肌肉僵硬,使得跑步訓練的效果大打折扣。

因此,如果跑者剛進行完力量訓練,此時不妨休息一天,緩解肌肉的不適感,然後再進行高強度的跑步訓練,這樣才有利於肌肉的生長。

原則三:

進行低強度跑步,間隔可縮短為6小時

如果想在一天內同時完成重量訓練和跑步訓練,又該怎麼做呢?

多馬給出的建議是:首先,間隔時長至少為6小時,同時降低跑步強度。如果在下肢訓練後6小時內就開始進行高強度的跑步,跑者很容易出現機體損傷,反而需要耗費更長的時間復原。

其次,最好先進行中低強度跑步,然後再進行力量訓練。

「跑步+重訓」一周計劃

DAY 1:進行上半身的力量訓練,強度為中低強度,比如說引體向上、舉啞鈴、俯臥撐之類的運動。

DAY2:節奏跑(以八成以上的力氣去跑,大約進行20分鐘)

DAY3:低強度跑步,然後進行高強度的下半身力量訓練,比如說深蹲

DAY4:休息

DAY5:節奏跑和間歇跑交替

DAY6:中低強度跑步

DAY7:長距離拉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