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平安產險擬發資本補充債券 7保險公司上半年獲批發445億

  平安產險擬發行100億資本補充債券 7家保險公司上半年獲批發行總額445億

  本報記者 李致鴻 北京報導

  7月31日,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獲悉,平安產險2017年股東大會審議並一致通過了一項決議。

  具體而言,在符合監管規定的前提下,2018年,平安產險發行資本補充債券,規模不超過100億元,發行資本補充債期限不超過10年,債務利率依據有關監管規定,參照市場利率確定。究其原因,此項決議是以滿足公司業務規模持續增長的需要。

  2018年上半年,中國平安原保險保費4079.98億元,同比增長19.60%。其中 ,平安人壽2745.25億元,平安產險1188.78億元,平安養老128.44億元,平安健康17.75億元。

  此前不久,中債網顯示,2017年平安產險也曾發行總額35億元、期限10年、票面利率5.10%的資本補充債。2017年,平安產險資本補充債的投標倍數1.66 倍。

  事實上,2017年,共有4家保險公司獲批發行10年期資本補充債券,分別是人保健康、天安財險、平安產險和太平洋產險,總計不超過290億元。

  進入2018年,這一數字大幅增加。

  2018年上半年,共有7家保險公司獲批發行10年期資本補充債券,總計不超過445億元。

  具體而言,農銀人壽獲批發行不超過35億元資本補充債券,人保壽險獲批發行不超過120億元,人保集團獲批發行不超過180億元,英大泰和財險獲批發行不超過15億元,中英人壽獲批發行不超過25億元,中再財險獲批發行不超過40億元,幸福人壽獲批發行不超過30億元。

  回顧2015、2016年,原保監會共計批複17家保險公司,發行10年期資本補充債券,總計不超過1096億元。

  “其實,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條件相比發行次級定期債更嚴格一些,門檻更高一些。但是與次級債不同的是,資本補充債可在央行的監督管理下,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和交易。這種方式流動性更高,投資者容量更廣,保險公司多了更多銀行等重要的融資對象,更有利於籌資。”某保險公司相關投資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追溯到2015年1月,央行和原保監會聯合下發《保險公司發行資本補充債券有關事宜》,其中規定申請公開發行資本補充債券的保險公司必須滿足5項明確的要求:包括要具備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連續經營超過3年,上年末和最近一季度淨資產不低於10億元,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於100%,最近3年沒有重大違法違規行為。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谘詢合夥人周瑾認為:“資本補充債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保險公司無需付出流動性溢價,融資成本較低,再加上可以進行二級市場交易,交易靈活,投資者認購更加活躍。”

  “保險公司保費規模相對高速增長,監管新規作用逐漸顯現,投資收益率下降。但由於流動性壓力,增速仍有一定的慣性,資本消耗仍然較快,而內生資本補充能力相對減弱,所以需要外部融資。外部融資可能首先考慮發債,因為速度快,而股權融資則相對周期長、門檻高。”周瑾續稱。

  目前,保險公司補充實際資本還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包括股東投入、上市和再融資、盈利積累、發行債務性資本工具和保單責任證券化產品等。其中,債務性資本工具包括次級債券(次級定期債務)、資本補充債券等。

  (編輯:李伊琳,郵箱,[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