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近15兆保險資金運用全景圖:債券投資逾5兆

  近15兆保險資金運用全景圖: 債券投資逾5兆 佔比升至35%

  本報記者 李致鴻 北京報導

  導讀

  截至2017年末,保險資金運用餘額配置銀行存款1.93兆元,較年初下降22.42%,佔資金運用餘額的比例為12.92%;債券5.16兆元,較年初增長19.89%,佔比34.59%。

  低調的保險資金“深藏身與名”。

  日前,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下稱“中資協”)發布《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發展報告(2018)》。從保險資金運用脈絡看,截至2017年末,保險資金運用餘額達14.92兆元。其中,保險公司自主投資2.53兆元;委託業外受託管理機構3265億元(委託公募基金公司2640億元,委託券商及券商資管624億元);委託保險資產管理機構12.06兆元。

  從保險資產管理脈絡看,2017年末,保險資產管理機構一方面受託管理保險資金12.06兆,佔保險資產管理行業總規模的81%;另一方面管理業外資金2.65兆,佔保險資產管理行業總規模的19%,其中銀行資金佔比6%,養老金佔比8%,其他資金佔比5%。

  主要投資機會在固收資產

  截至2017年末,保險資金運用餘額配置銀行存款1.93兆元,較年初下降22.42%,佔資金運用餘額的比例為12.92%;債券5.16兆元,較年初增長19.89%,佔比34.59%;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1.84兆元,較年初增長3.18%,佔比12.30%;其他投資6兆元,較年初增長24.34%,佔比40.19%。

  其中,長期股權投資1.48兆元,佔比9.90%;保險資產管理產品0.86兆元,佔比5.74%;基礎設施投資計劃1.27兆元,佔比8.51%。

  與以往情況大抵相同,固定收益類資產佔比穩定在70%左右,堅持了“以固定收益類產品投資為主”的原則。對此,國華人壽總裁助理章俊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坦言,現階段,主要的投資機會仍在固定收益類資產上。

  人保資產副總裁王小青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今年上半年,標準化高資質債券是優選的‘進攻’品種。目前,一些優質非標項目相對於債券資產而言,流動性補償充分,收益率相對同期銀行貸款利率還有上浮,在辨別信用風險前提下,此類機會值得捕捉。”

  從權益類資產看,在權益市場大幅下跌後,一些公司跌出了攻防轉換的機會。章俊認為,買入並持有優秀管理層長官的龍頭公司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會是不錯的投資方向。

  此外,對於備受關注的境外投資情況,截至2017年末,從投資規模看,保險資金境外投資餘額近7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4500億元),佔行業總資產不到3%。保險資金穩健“南下”,截至2017年末,共有50余家保險機構和20余家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在中國香港市場開展投資業務,以港股通為主要方向,佔比七成以上。

  整體而言,2017年實現保險資金運用收益率5.77%,較去年上行0.11個百分點。安信證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趙湘懷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預計今年上半年保險公司投資收益率將受到股市下跌影響,穩中有降。

  專業第三方資管機構受益

  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是管理保險資金運用的主體。在資產管理規模上,2017年,32家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的資產管理規模約15.29兆元,同比增長11.44%。

  從受託保險資金角度看,2017年末,32家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共受託保險資金11.8兆,佔其資產管理規模的77%。

  從第三方資產管理業務角度看,截至2017年末,32家保險資產管理機構第三方業務管理規模為5.06兆,佔資管機構管理資產規模的34.38%,同比增長24.02%。從企業年金管理角度看,截至2017年末,根據人社部數據顯示,共有21家金融機構具備企業年金基金管理人資格,其中保險機構7家 ,共管理的組合數為2239個,佔比65%;管理組合資產規模6799.30億元,佔比55%。

  章俊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第三方業務是輕資產業務,本身不承擔風險、不需要資本金,還有助於培養團隊。對資產管理機構而言,管理第三方資產的規模和能力是核心競爭力的體現。

  從人才建設情況看,2017年,保險資產管理行業從業人員持續增長,專業從業人員達6700餘人,較去年增長13%,平均每家機構擁有人員211人。與此同時,條線設定精細,主要業務條線中,投資管理人員約1500人、管理服務約1300人、運營支持約100人、合規風控及信評約800人、研究約600人、產品發行約400人,多部門分專業聯合協作的投資管理人員架構初步形成。

  從研究體系建設情況看,專職研究人員數量顯著提升,共26家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設有專職研究部門,佔比達81%;專職從事研究工作人員約510人,較上年增速超過40%。在研究領域上,在巨集觀、股票、債券、基金、金融工程、產業和其他等七個研究領域中,涉及任意四個及以上的合計達到16家。

  長江養老總經理助理、首席投資官初冬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在預期收益型產品打破剛兌趨勢下,個人和團隊的專業能力在全市場的評價會有回報。目前,銀行已經陸續成立了資管子公司,在金融機構進入大資管競爭時代後,努力提高個人的專業能力,這會在大資管行業競爭中獲得表現機會。

  不過,也有保險資產管理機構人士指出,雖然從業人員持續增長,但效率並未顯著提高。

  提升信用風險管理能力

  雖然目前保險資金尚未爆出“踩雷”事件,但並不意味著可以放鬆警惕。

  在這一背景下,更加應該合理審慎使用外部評級,提升自身信用風險管理能力。證監會與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近日分別對大公國際實施行政監管措施與自律處分,暫停其相關評級業務一年。

  從中資協歷年評級品質評價結果來看,大公國際評級品質整體呈下滑趨勢,並且因重大信用評級事故、人員或機構違規等因素,被扣減的分數逐年增加。2017年度,中資協評級品質評價大公國際最終得分在10家受評機構中排名第8。

  中資協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曹德雲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就保險業而言,除正確運用外部評級結果外,還要從自身需要出發,加強內部評級能力建設,提升自身信用風險管理水準,合理審慎使用外部評級,並著力防範交易對手風險。

  普華永道中國金融行業管理谘詢合夥人周瑾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表示,在成熟市場上,即便外部評級足夠發達,金融機構也需要建立自身的評級體系,主要用於內部的風險判斷、決策參考、財務報告、績效考核等領域。外部評級機構的業務模式、監管環境、執業人員的操守等因素,如何確保評級的客觀中立,是更為現實的挑戰。“我們曾經做過分析,國際評級機構出具的評級分布中,多為BBB和B級,體現為雙峰分布,AA等高信用等級的佔比很少,但國內的評級機構出具的評級分布多為AA及AAA,佔比在95%以上。因此,保險公司及投資機構不能僅僅依賴外部評級,來做出投資判斷和進行風險監測,需有自身的信用風險甄別能力和投資決策參照依據。”

  周瑾強調,在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IFRS9的框架下,信用風險的預期損失需要反映到公司的財務減值中,並影響到當期的財務損益,而預期信用損失(ECL)則是需要基於評級來計算獲得。雖然無論採用外部評級和內部評級都是會計準則可以接受的,但基於我們在國內市場的經驗,兩種基礎計量出的減值會差異很大,其中內部評級會更為審慎,也更能準確及時的反映風險。

  (編輯:馬春園,郵箱[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杜琰 SF007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