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季養肝正當時,「三多三少」要記好!中醫專家:食物應該這麼吃

中醫理論認為,肝在五行屬木,與春季相對應,有類似於春天樹木生長伸展和生機勃發的特性。

因此,肝氣具有疏通、暢達全身氣機,推動人體全身血液、營養物質運送到各個臟器,促進消化系統正常工作、調節人體情志等作用。

春季萬物復甦、陽氣始發,人的「肝氣」也開始旺盛起來。

如果肝氣不順暢,與春天的生化之氣不相合。

可出現煩躁、易怒、眩暈、面赤,甚至中風昏厥等「肝氣上逆、氣鬱化火、肝風內動」癥狀,加重或誘發諸多肝臟疾病。

另一方面,春季是人體保持肝臟各項生理功能疏通暢達的最佳時節,故春季最宜養肝。

那麼,春季如何養肝?簡而言之,謹記「三多三少」


多「少火」,少「壯火」

中醫的「火」是人體保持氣血平衡的一種狀態,如果「火候」掌握不好,有所偏盛或虧虛,就可能導致疾病的發生。

《黃帝內經》有「少火生氣,壯火食氣」理論。

通俗理解的話,「少火」就是人體正常生理之火,是維持生命活動的動力、供給人體所必需。

超過人體生理需求的火便為「壯火」,是病理之火,消耗人體的正氣,導致疾病發生。

肝為「陰臟」,喜潤喜柔、用陽喜溫升、喜條達。

按中醫「體陰而用陽」的道理,養肝一方面要選用溫和補養之品,為人體培植「少火」以維護肝臟的正常生理功能。

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要過量使用助火之品,以免「壯火」食氣。

「壯火食氣」多見於喜歡高鹽、高脂、油膩、辛辣、重口味及好飲酒之人。

因此,春季飲食提倡多食谷、菽、菜、果等素食清淡自然食品滋肝養陰。

對於本身處於「壯火」狀態者,可視病情輕重審方擇葯。

如有煩躁易怒、面紅目赤、頭昏腦漲的表現,可以適當清火,但要避免大寒藥物,不妨試試清肝飲。

夏枯草5克、薄荷3克、白菊花5克,用100℃開水泡5分鐘,代茶飲。

其藥味輕清平和,既可以清肝明目,又可以疏肝解鬱,適合作為清肝降火的茶飲。


多甘少酸

藥王孫思邈《千金食治》言:「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根據中醫五行學說,肝與酸相應,脾與甘相應。

肝氣過旺會製約脾的功能,出現頭暈、頭痛、食欲不振等一系列癥狀。

因此,春季養肝應遵循「增甘少酸」的原則,可以抑製肝氣過於亢盛,同時培補脾氣的虧虛。

「增甘少酸」不是單純地多吃甘甜味食物,少吃酸味食物。

所說的「酸」及「甘」是從中醫五行角度出發,凡是屬收斂、固澀作用的食物都歸為「酸」味,如石榴、覆盆子等。

具備補益、健脾、和緩作用的食物歸為甘味,如山藥、扁豆、核桃、菜花、萵筍、黑米、燕麥等五穀雜糧。

春季飲食多以健脾益氣為主,可選用大棗、山藥、扁豆、瘦肉、魚類、蜂蜜、薑、大麥、小麥等具備補益和緩功效的食物,搭配新鮮蔬菜以疏肝理氣。


多動少怒

在春季保持心情舒暢和較高的運動量,更有利於機體適應春季的升發之象。

情志狀態是肝臟疏泄功能正常與否的關鍵因素。

中醫認為怒傷肝,發怒、生悶氣都易使肝氣鬱結,導致氣鬱化火。

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肝火」,引發血壓升高、頭痛、頭暈、中風、神志不清等肝火上揚的癥狀。

中醫講究「天人合一」,要多親近大自然界,置世俗於身外,順應自然,做到平和心態。

把得失看淡了,自然「雲淡風輕」。

學會釋放,在遇到不滿意或不開心事情時,要勇於表達或向別人傾訴出來,不要把事情都放在心裡,只有「鬱」出來了,自然便不會「結」了。

此外,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運動。

遵循子午流注學說規律,晨起小負荷有氧運動約半小時,晚11時前入睡。

在春季開展適合時令的戶外活動,周末適當踏青、郊遊,觀賞自然界綠色植物,吐故納新,強身健體。

既能促使人體氣血通暢,又可以實現怡情養肝之目的。

(編輯Max。圖片來源網路,僅供參考)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肝病中心 主任醫師 孫克偉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