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又一家光伏巨頭退市 中國光伏公司扎堆逃離美股

  近幾年來,中國光伏公司扎堆從納斯達克逃離的場景,一如13年前扎堆上市。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作者:嚴凱

  在經歷了長達三年的拉鋸戰後,河北晶龍集團董事長靳保芳終於如願以償。

  7月17日,晶澳太陽能宣布完成與控股母公司晶龍集團的合並交易,正式從美國納斯達克退市。退市後,晶澳將成為晶龍集團全資子公司。《中國企業家》記者從晶澳內部獲悉,下一步,晶龍集團將力推晶澳在國內上市。

  去年,晶澳的組件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三。早在三年前,靳保芳便力推晶澳私有化,是最早提出私有化的在美上市光伏公司。但由於未能就收購方案達成一致,晶澳的私有化路程一波三折。

  中國光伏公司在美扎堆上市始於2005年,納斯達克曾經創造了施正榮、彭小峰等中國首富,靳保芳亦是第一撥吃螃蟹的中國企業家。

  但好景不長,光伏行業幾經蕩滌,施正榮和彭小峰都黯然離場。2010年後,隨著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等國內A股上市公司的崛起,美股上市光伏公司的價值被認為嚴重低估。相比隆基股份最高時的700億元市值而言,晶澳太陽能不足30億元的市值讓靳保芳很難淡定。

  不過,晶澳選擇退市的時機並不好。6月1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家能源局當日聯合發布了一份《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業內稱之為“531新政”)。這個“史上最嚴光伏新政”除了限制規模,還進一步降低補貼。

  此外,中概股回歸歷來困難重重,除了拆解VIE架構外,在國內上市,不管選擇IPO還是借殼,都需要數年時間。自從去年完成私有化後,另一光伏巨頭天合光能至今仍然在爭取於國內上市。

  坎坷退市路

  對靳保芳來說,有兩個日子難以忘記。

  一個是2007年2月7日,這是晶澳太陽能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的日子。上市當天,靳保芳站在美國納斯達克交易所大廳裡,感慨地說:“在世界金融業的中心,也有了我們一席之地。”

  晶澳太陽能成立於2005年5月。掛牌上市時,該公司僅投產8個月,當年被評為華爾街三大交易所2007年度優秀上市公司,亦被美國視為“中國奇跡”。

  此後數年,晶澳太陽能發展迅速,一直是國內主流主流的太陽能電池、組件供應商。2017年,晶澳太陽能總出貨量為7.6吉瓦,位列全球第三,實現營收197億元,淨利潤3億元。

  另一個是2018年7月17日,這是晶澳太陽能從納斯達克退市的日子。但相比11年前的“閃電”上市,這次私有化卻一波三折,收購價格幾經更改。

  早在2015年6月,晶澳太陽能首次收到了靳保芳的私有化要約,當時的報價為9.69美元,企業估值約4.89億美元。不過,這一收購方案遲遲未付諸實施。

  此次私有化的收購方為靳保芳,及他所控股的晶龍集團。熟悉晶澳的人士稱,當年晶澳太陽能董事會有意組成一個包括獨立董事在內的特別委員會來考慮這一提議,但隨著時間推移,收購方案遲遲未有下文。

  兩年後,靳保芳再次向晶澳太陽能提起了一份私有化邀約。但這份邀約經過修改,報價為6.8美元/股。2017年6月5日公布當天,晶澳太陽能股價下跌了2.59%。

  這次報價再次難產。直到去年11月17日,晶澳太陽能官方宣布與買方達成收購協定,收購價格為3.62億美元,交易以全現金方式進行。

  相比之下,這一收購價格與第一次報價要低25.9%,相比第二次報價時的收盤價要溢價18%。

  根據去年11月宣布的協定,買方集團計劃以債務和股權混合的方式為收購提供資金。據了解,中信金融有限公司、瑞士信貸集團新加坡分公司和其他一些機構為買方集團提供了一筆1.6億美元的貸款。

  據協定的私有化條款,每股普通股可換得1.51美元現金,每份ADR可換得7.55美元現金。晶澳太陽能要求7月17日(美國東部標準時間)暫停納斯達克上的股票交易,並且納斯達克會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除名通知。

  截至發稿,尚不清楚晶龍集團未來會選擇IPO還是借殼路徑回歸。

  不過,靳保芳選擇此時退市時機並不太好。為了抑製產能過剩、棄風棄電等行業亂象,監管層於6月1日發布了“531新政”,光伏行業再次陷入寒冬。

  上述熟悉晶澳的人士稱,退市是靳保芳早就擬定的計劃,實際上也是無奈之舉。“納斯達克早已失去了融資功能,並且不能體現晶澳真實價值。”上述人士說。

  “進”與“退”

  晶澳太陽能是今年以來第二家從納斯達克退市的中國光伏公司。在晶澳之前,英利綠色能源因不滿足持續上市標準,正式從紐交所退市。

  至此,在納斯達克上市的中國光伏公司僅剩下晶科能源大全新能源天華陽光昱輝陽光四家。

  近幾年來,中國光伏公司扎堆從納斯達克逃離的場景,一如13年前扎堆上市。一位業內人士稱,十年前光伏市場主要在國外,選擇在美股上市更切合實際。

  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光伏裝機容量僅為68兆瓦,而到了2015年,該數據變成了16600兆瓦,十年間增長了244倍。

  2017年,中國新增光伏並網裝機容量達到53060兆瓦,同比增長53.6%。累計光伏裝機並網量達到130250兆瓦,同比增長68%。

  中國光伏企業扎堆在納斯達克上市始於2005年。當年,無錫尚德成為首個在紐交所上市的中國民企,創始人施正榮的身價隨後飆升至23億美元,成為當年的中國首富。

  隨後的幾年,先後有10余家中國光伏企業成功在海外上市,包括天合光能、英利綠色能源、賽維LDK、晶澳太陽能等。

  此後數年,國內市場在各種政策的扶持下開始爆發,很快成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場。那些在國內上市的公司,憑借著強大的融資能力,迅速壯大,趕超老牌企業。

  例如,隆基股份於2012年在A股上市後,被資本市場瘋狂追捧,迅速壯大,成為中國最賺錢的光伏公司。

  2017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4億元,同比增長41.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5.6億元,同比增長130.38%。

  根據隆基股份今年初公布的《單晶矽片業務三年(2018-2020)戰略規劃》(下稱《戰略規劃》)該公司力爭在2018年將單晶矽片產能提升至28GW。2019年、2020年,該公司單晶矽片產能還將分別擴大至36GW、45GW。

  這也意味著,未來三年,這家單晶龍頭要將單晶矽片產能增加200%。相比之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光伏公司則缺乏相應的融資管道來快速擴充產能。

  除了隆基股份外,在A股上市的通威股份、中環股份、林洋能源、東方日升等公司均因暢通的融資管道得以快速擴張。

  在此背景下,從2015年開始,在晶澳之後,另一光伏巨頭天合光能亦於當年提出私有化。目前,該公司是中概股光伏公司中私有化進程最快的一家。

  2017年3月13日,天合光能宣布與RedViburnum 完成合並,後者是Fortune Solar旗下全資子公司。合並後,天合光能不再是一家上市公司,成為一家全資子公司。

  除了晶澳、英利、天合光能外,《中國企業家》統計發現,從美股退市的企業還包括賽維LDK、中電光伏、韓華新能源等。

  此外,出貨量一直排名在前五的阿特斯亦在推進私有化進程。

  2017年12月11日,阿特斯曾發布公告稱,該公司董事長兼CEO瞿曉鏵計劃以18.47美元/股的價格收購公司所有不屬於瞿曉鏵及其配偶張含冰女士的在外普通股,啟動私有化。

  來源:中國企業家

  原標題:又一家光伏巨頭退市,中國光伏公司扎堆逃離美股

責任編輯:郭明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