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水滴籌與輕鬆籌將合並?雙方CEO否認

  水滴籌與輕鬆籌將合並?雙方CEO否認

  4月7日,一則水滴籌與輕鬆籌合並的傳聞,隨後雙方CEO作出否認回應,消息迅速掀起了互聯網大病眾籌市場的波瀾。

  2016至2017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發展進入下半場,互聯網紅利從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及農村延伸,以大病救助為主的互聯網公益眾籌迎來快速發展。目前,水滴籌與輕鬆籌兩家平台已經佔據了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兩者相近的業務架構和商業邏輯,重疊的股東背景,使得外界對雙方合並的期待充滿想象。但是在雙方創始人看來,不同的團隊文化和公司運行狀況,加上市場並沒有明顯燒錢導致競爭惡化等情況,目前雙方還沒有要合並的理由。

  業內人士分析,隨著國內健康保障市場日趨完善,大病眾籌市場終將走向合並,但短期競爭可能還將持續。在這種情況下,創新工場投資總監申文超認為,作為一種線上、線下互通的模式,網絡大病眾籌互助很重要一點是要看團隊在線下市場的佔領速度。

  公益眾籌行業“雙巨頭”格局

  2014年國內的互聯網眾籌迎來發展,淘寶眾籌、京東眾籌等股權眾籌平台上線並進入大眾視野。也是在這一年,輕鬆籌上線,不過此時的輕鬆籌平台更多是“夢想眾籌”,基於個人夢想而發起的眾籌項目,大病救助眾籌並未獨立,業務中還包括農產品電商。

  此後,輕鬆籌平台將針對個人的大病眾籌單獨列出,“微愛大病救助”業務誕生,即人們經常在朋友圈看到的重病籌款。隨著參與者增多,部分參與者意識到大病風險。看到這種需求,2016年4月輕鬆籌推出“輕鬆互助”業務。

  這種業務的方式是:通過發起某個大病項目,眾人通過繳納部分互助金參與其中,抱團抵抗大病風險,其原則是報名者如患病,可按一定的比例獲得救助金。

  2016年5月,水滴公司成立,不久後推出健康互助類項目“水滴互助”,同樣基於發起互助項目實現眾人互助。

  這種網絡互助形式尚未獲得法律認可,2016年底保監會就曾約談部分網絡互助平台,就網絡互助平台以“互助共濟”的名義公開承諾責任保障,公開宣稱足額賠付和提取準備金,向公眾收取費用並積累資金的行為進行製止。

  此後水滴公司繼續推出大病公益救助眾籌業務“水滴籌”。此後隨著業務擴展,兩家平台相繼又推出保險經紀業務。

  創新工場是水滴籌A輪投資方,2016年前後便開始關注網絡互助。在創新工場投資總監申文超看來,水滴籌的發展,得益於互聯網的第三波人口紅利。他稱,大病救助、互助功能自帶傳播屬性,能把一部分人聚集在一起長期運營,通過微信傳播,激發網民的保障需求。

  此後隨著水滴互助和水滴籌業務規模壯大,行業逐漸形成“雙頭”格局。

  公開數據顯示,水滴公司注冊用戶數已突破3.6億,獨立付費用戶超1億,水滴互助公布的用戶數超過2500萬人。水滴籌、水滴互助創始人沈鵬對外也宣布,水滴互助日訂單量是輕鬆互助的3倍,水滴籌日訂單量佔兩家籌款平台日訂單量綜合的55%,並且領先優勢還在拉大。

  輕鬆籌方面也對外宣布,其在健康保障市場有超過50%的市場佔有率,是絕對的市場第一;其籌款總額是第二名的10倍,輕鬆互助會員超過3500萬,增速是第二名的3倍;輕鬆籌在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注冊用戶突破5.5億,獨立付費用戶超4.5億。

  從數據上看,兩家平台無疑已經是行業頭部。融資方面,水滴籌用了2年左右時間,截至目前宣布完成2輪融資,總融資額2.1億元;而輕鬆籌則用了3年半左右時間,宣布已完成C輪融資,總融資額超過6300萬美元,該額度約為水滴公司融資額的兩倍左右。

  相同的業務和商業模式

  隨著互聯網市場格局“二八分化”效應,近年來美團與大眾點評、攜程與去哪兒、滴滴與快滴等各領域頭部企業的合並現象,也讓外界對水滴籌與輕鬆籌的合並展開聯想。

  目前水滴公司業務為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而輕鬆籌的業務則是大病救助、輕鬆互助、輕鬆e保和輕鬆公益四塊業務。前三項主要業務與水滴公司業務幾乎相同。“從業務來講,兩家企業肯定是有競爭的。”輕鬆籌聯合創始人、COO於亮稱。

  其相似的業務構架背後,也具有相同的商業邏輯:通過基於社交傳播的大病籌款獲得大量愛心用戶,同時形成潛在的大病風險教育;這其中,部分風險意識較強的用戶選擇成為互助會員;對風險意識更強、經濟能力更強的用戶而言,簡單的互助不能滿足其保障需求,則以健康險、意外險為主的商業保險便成為這些用戶的選擇。這便形成盈利點。

  “從籌款用戶到保險,我們的客戶轉化率平均在10%左右,這比很多保險公司的客戶轉化率都高。”於亮說。

  不僅業務和商業模式相近,而且兩家企業的市場重合度也較高。

  沈鵬對新京報記者稱,水滴籌的發展得益於二三四線城市及鄉村用戶的紅利,其大部分用戶就集中在這個市場。

  從夢想眾籌起家的輕鬆籌,在外界看來市場偏重於一二線城市的用戶。但是這種情況正在轉變。輕鬆籌一名工作人員稱,目前輕鬆籌的用戶在一線及新一線(15個經濟發達城市)城市佔比為37%,其他城市的佔比為63%,這說明輕鬆籌的市場也在向三四線城市延伸。

  此外,雙方在區塊鏈等技術方向的探索也都在同步進行。2016年7月,水滴與易安保險等機構發起成立了“區塊鏈保險實驗室”,探索區塊鏈技術在保險與公益領域中的實用性應用。

  輕鬆籌也並未落下。2017年7月,中國紅十字基金會等6家基金會與輕鬆籌啟動“陽光公益聯盟鏈”。公開宣傳稱,“陽光公益聯盟鏈”在國內首次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公益,輕鬆籌作為獨家技術支持平台。“目前陽光鏈上已經運行了1900萬個區塊,所有籌款資訊都已經上鏈。”於亮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稱。

  市場規模將過兆,“競合大於競爭”

  兩家大病救助眾籌平台背後,是有著兆元規模的健康保障市場。於亮告訴記者,從醫療支付比例來看,我國39.7%的醫療費用由個人支出,大病救助、網絡互助以及健康險能緩解個人醫療費用壓力。2016年國內健康險市場滲透率為9.1%,預計2020年滲透率可達26%,人均每單健康險的消費價增長到3500元,市場將達到1.3兆。

  於亮並不否認,兩家各有優勢,“我們有技術優勢,水滴的優勢在於市場和線下運營能力”。他認為合並對市場而言“是好事”,“業務優化上有互補”。他稱,未來也不排除在資本的助推下出現行業玩家合並的可能。在他看來,未來的市場“競合大於競爭”,“這是一種可以實現雙贏的非零和博弈。”

  一名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專家稱,大病眾籌市場的存在是基於目前國內健康保障市場不完善產生的,“隨著醫療、健康保險的完善,未來大病眾籌的市場實際上是減少的。如果從發展節點看,目前該市場處在高速增長期,未來會迎來衰落期。所以長期來看,合並會是大勢。”

  這種合並,在目前並無跡象。

  4月8日沈鵬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首先,水滴籌與輕鬆籌團隊價值觀上有差異,兩個團隊未必能合得來;其次兩家公司的業務模式有差異,水滴籌采取零手續費模式,而輕鬆籌的個人大病籌款業務是收取手續費的,“他們是持續收手續費的,账上不是很缺錢。”

  對於資本的撮合,沈鵬稱,目前雙方背後的投資方騰訊、IDG在水滴公司的佔股均不算太多,水滴創業團隊持股水滴公司的60%,公司的經營是非常獨立的,而且水滴公司整體已接近盈利。

  於亮也稱,目前輕鬆籌已經實現微盈利,從企業自身而言沒有合並的必要性;市場沒有出現明顯一家獨大的狀況,不存在一方收購另一方的趨勢。在於亮看來,大病救助市場不需要燒錢,沒有合並的迫切性,“實際上那些行業合並的情況,都是因為在競爭中大量燒錢打市場導致一方無力繼續,最終不得不走向合並。”

  有競爭,便要決出優勝。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陳嘉寧表示,在水滴籌和輕鬆籌均進入行業頭部時,下一步誰能繼續勝出,除了要看平台有較強的審核能力,資金管理的透明性,還要看平台的運營推廣能力。

  創新工場投資總監申文超認為,網絡互助業務的本質帶有很強互聯網屬性又兼具線下功能,這種運營能力更多表現為線上線下的統籌運營,這也是這兩家互助眾籌平台決勝的關鍵之一。

 

責任編輯:王嘉源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