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好好站樁,就是在抓太極拳的本質!

站樁練的主要是靜,站樁,盤架子,推手,靜坐都是練好太極拳必不可少的。站樁練出來的松沉是在沒有干擾情況下的,如果在外界干擾下(與人搭手)還能松沉那才是真正的松沉。

練太極時要達到中正安舒,含胸拔背,自自然然等要求,需要站樁,尤其要站活樁。通過站樁將身體調理順當,把身體各個部位協調起來,以意灌輸其中,體會意動與體動的自然聯繫,才容易達到一動無不動,一靜無不靜。樁以無極和養生樁較好,易上手,易自然,易協調。樁架只是外形,通過練樁調整身體,協調意形,達到意與形的自然的統一協調才好。當然,練樁也可培養功力。一開始樁功的外形比較重要,要有規矩,有要求,但練到一定程度,掌握了樁功核心,能較快進入樁態,則樁的外形就不重要了。可根據需要、情形、環境而隨意設樁,即隨意樁。

形訓練實際上在太極單操中就應體現,更多地通過太極單操來訓練。但此時不應過多強調拳式架子,隻強調意形的統一。形隨意轉即練拳時意動形隨,以意象形,外形隨練拳的意而自然運動,全身協調均整,隨著"拳意"拳自動,身自動,而且是協調地動,可隨時隨地運勁發力,指哪打哪,不發力則協調一致,自自然然。意自形生即有形即生意,用意調整形,以形會意,意形自然相合。意形訓練隨仍以太極單操為主,但不局限單操,練拳的核心已不是形似,而是求神似,求變化,求運用,求協調,求自然,求功力。

練時要慢慢體會"意",灌輸拳意,用意調整外形,體會這一動是否符合太極原則,是否全身自然,是否身體每一個部位都已經隨"意"而動,力能否隨時隨意應感而發,應感而變。達到意動形隨,"形"動"意"生後,應用時用意一領即用,也能全體一致,能達到意到力道,力道意也到。而不需用意慢慢體會了。但沒有用意把身體串起來的慢慢體會,反覆演練,達到自動一致的過程,用時就意領形不到,全身散亂。

何為隨意?意,心之所欲也。隨意即為隨心所欲。隨意太極的隨意應有三層意思:

1、隨意就是隨意,亦即隨便。這主要強調練拳要脫離拳套拳架約束,尤其要脫離世面所傳的大部分繁雜無章、破體散架的流行太極拳架約束。

2、隨意是隨"意",太極拳講究用意不用力,亦即此也。這也是我所講的形(拳架、拳式)隨"意"走,"意"自"形"生,"形"隨"意"轉,以"形"會"意",以"意"象"形"等拳訣之意。

3、隨意要隨太極之意。練拳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練的是太極,必須要隨太極之意。意有多種,有拳意,非拳意,拳意也有多種多樣,只是隨意就不是拳了,更不是太極拳了。隨意是通過努力,實踐,從必然王國走向自由王國後的表現形式。練拳初始,要踏踏實實,規規矩矩,老老實實從簡單基礎的太極拳式練起,按隨意太極練功程式逐步走向隨意。

樁功各門派均由練法心得,架式簡單,內意與調形調意複雜,需意會言傳具體指導,暫擱此處不論。以拳架"雲手"的隨意太極訓練方式具體講解如下。

1、目前,各門派太極均有太極雲手練法,因專練專工的原因,隨意太極雲手,應從自己最熟悉,最有心得的,本門本派的雲手練法,踏踏實實、規規據據的練起。先求規矩、形似。各門派雲手的拳架規矩是經過多年實踐總結而保存下來的,均有很深的內涵。從功力上講,從很規矩典型的雲手練法練起,易上手,得到意感,得到初步功力,得到拳態。

2、在上功、有意感,有初步(太極)拳態,架式協調,外形相似,具有初步功力基礎上,要兼學多樣,先從幾家著名太極拳雲手得練法入手,體會其他練法的內涵,如孫式太極雲手的形意內涵,相合之意,太極五星錐中的裡雲手與外雲手練法含意等等。這只是體會體會,不應走偏,因您最精通的還是本門本派,這只是初步求變化,補自己,因此要堅持根本。目前各派雲手雖都有其本門特殊內涵,但都是各派祖師根據自己所練所學,提煉總結出來的,如果有本門基礎,雖不能精通各門內涵,但也可以觸類旁通,因都有太極之意。

3、要取法自然,求得規矩,再在新的層次上回歸自然。亦即要求自然隨意。據我研究,我認為太極雲手拳架取自自然界的"猿手",師法猿搏鬥時兩手交替架打。初期也叫猿手,因口傳心受,受諧音影響,將猿手稱為雲手。這一手法在少林拳術秘訣中稱為"牽猿手",書中認為這也是嶽武穆(嶽飛)雙推手的基礎手法,各門各派許多的武功手法均脫胎於此。從牽猿手可引申出少林"纏手",長短分龍手等等,大成拳的貓洗臉手法也脫胎於此。現代太極雲手是抽象總結,最後定型的結果,以此作為入手練功可以,也是好方法,但局限於此,被拳架所束,則難以運用,不易提高。因此要師法自然、高於自然、還要回歸自然,方為有得。

這一階段練法要求變化,可在所練基礎之上,加入假借的"敵意",考慮如何隨時隨地用雲手應敵,要考慮猿應敵時的變化。當然要先按規矩來求變化,如在大多數雲手均為橫步雲手基礎上,先找前後步雲手,斜步雲手,轉身雲手,裡雲手,外雲手,再求隨意雲手,變化雲手,近一步求雲手與其他實用拳式的自然變化接轉,以求實用,也為連貫演練隨意太極打下基礎,這一階段要做"意"""形"、"形""意"的反覆體會訓練達到意形合一,用意形自隨,形轉意自跟,自自然然,變化無方,用意不用力,進入拳式的自由世界,作到得勁、得勢、自然、放鬆、舒適。平時假借敵意,訓練雲手拳式,也可培養反應能力。

4、雲手應用,推手訓練。亦在雲手訓練達到初步功力後即結合拳式訓練,也要與拳友作推手應用訓練,即雙手打輪的推手訓練。切忌應以訓練為目的,不以輸贏為目的,可互相變化喂勁,互相體會變化,互相體會應用,打輪時裡雲手運用較多,因此,必要時也許作外雲手的應用訓練,可反向打輪或結合其他拳式喂勁。這一階段要練反應,練功力。

5、變化與發力訓練。「練功首先要練松功。。。。然後再練太極拳的三步功夫:第一步功夫叫著功,太極拳畢竟是個拳種,這麼一來乾什麼使,那麼一去乾什麼用,如攬雀尾是乾什麼的,單鞭為什麼要那樣一轉,一著一式,二百六十多個動作都弄熟了,都會使了,但還不算成,因為你只知道死譜,不知道變化,故此還需要進一步去研究變化。第二步功夫叫勁功。。。。。第三步功夫叫氣功。。。。」

楊少侯教拳,連摔兼帶打。

楊澄甫師常言:『太極拳單人練習是健身養神最好的;練習久了,舉動自然沉著,全身氣力充沛,不知不覺間發生一種棚勁,無意中給人一碰,人家也會給彈出去,可是要憑著這麼一點來認真打架,也是不行的。要學認真打架吧,就得兩人以上按著推手散手的方法常常對打;打慣打熟了,一出手就是功夫,什麼人來也都是一樣打,壓根兒就不懂什麼叫害怕,那就不會因為害怕把功夫使不出來」是殆即著熟而懂勁而階及神明?

練太極應抓本質的東西,從練功開始,輔以拳架,散推,所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練功不練拳到老沒學全」,沒學全總比一場空要好多了,再說東西太多也學不全。功練的是內功,並非沖億萬次拳就能得到的。招是熟了,可功沒有,下等拳法。功大了,不講理,錯的也是對的。楊班侯的搬攔捶,郭雲深的半步崩拳都是內功打出來的,並非練億萬次出來的。有內功,楊班侯打什麼都可,不一定非使搬攔捶,只是他使搬攔捶順手。郭雲深也同樣。所以我說,太極中人所說有理,上來就練功,就是抓本質。「千錘百鍊」只是手熟,沒東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