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李俊:我是怎麽編輯《世說新語選》的

對人文社來說,新編一本文史類圖書並不容易。按照以往的經驗,一本20餘萬字的古文注釋稿,審讀和作者修改的工作量雖然不是很大,但要做好,兩年時間其實還是蠻緊張的,畢竟我們手頭上還有其他的事情。但是我也很清楚,以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信譽,“教育部統編《語文》推薦閱讀叢書”一經推出,肯定會影響很多初次接觸古代經典典籍的學生。這既是讀者的一次新鮮的閱讀體驗,也是一本經典釋放魅力的重要時刻。我作為一名古典文學編輯,雖然不敢侈言“為往聖繼絕學”,但若能編好一本書,無疑是可以為“守先待後”貢獻綿薄之力的。這就是我編輯《世說新語選》的最初想法。

《世說新語》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部重要典籍。它由南朝劉宋時期的臨川王劉義慶(403—444)主持編定,內容以漢末、魏、晉時期名士的言行、佚文為主。漢末、魏、晉,王綱解紐,天下亂而難定,禮教的約束力十分薄弱,名士風流蔚然勃興。劉義慶編纂的這本書忠實地反映了那個時代士人的精神風貌,所以魯迅說,《世說新語》是名士的“教科書”。

《世說新語》之所以能夠躋身經典,我想一個主要的原因恐怕是魏晉名士是我國歷史上罕見地把“理想”“個性”“自由”落實到現實層面的一群人,什麽蘭亭修禊、雪夜訪戴、牛渚吟詩,等等——這是一群特別的人真正“詩意棲居”的時代。這個時代過了,就再也沒有重現。後世視之,仿佛不可能,仿佛不曾有,那欣羨、那感歎盤旋在一代又一代讀者的心中。如果人還需要“理想”的話,那麽無論他生活在哪個時代,他都會喜歡上《世說新語》。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墓磚畫(墓磚·南京博物院藏)

《世說新語》雖然是經典名著,但實事求是地說,自公元3世紀到今天——21世紀,歷史真是太久遠,所以,這本書並不容易讀懂。閱讀障礙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該書按照36個門類編訂內容,文字有長有短,總共有1000多條。該書以記錄名士一言一行為主,其優點是簡約,其缺點是零碎,可以說是比較典型的“碎片化”著作。把碎片歸攏收拾利索,需要十分豐富的歷史的知識儲備做支撐。

二、詞句方面,該書閱讀有三大直接的難點:1.魏晉時期口語化的詞匯容易誤解,甚或難以索解(好在學者們把這方面的問題解決了很多);2.行文中用官位、爵位、籍貫、字號、小名等作為某人的代稱,頗難記識,極易混亂;3.人物繁多,家族眾多,尤其是世家大族,數代相承,如果不了解他們的家族譜系,就很難搞清楚他們的親疏長幼關係。

三、《世說新語》面世不久,人們就覺得讀懂它並不容易了,所以沒過幾十年,即有梁朝的劉孝標(463—521)為之做注。劉孝標主要做了三件事:1.附益相同的史料;2.辨別記載的真偽;3.標注人名、地名等。劉孝標注的內容很豐富,其文字量超過了正文。劉注史料的價值很高,所以它出來後,便與正文一起流行。我們要讀《世說新語》,一定要讀帶有劉孝標注的《世說新語》。不過,劉孝標注雖然豐富了《世說新語》的內容,但畢竟也是一千五百年以前的注文,其引用的文獻也是以魏晉時期的典籍為主,閱讀也是有一定難度的。

四、《世說新語》的文章,以簡約為主,但簡約而不簡單,文字中蘊含著豐富的言外之意。問題是,經過一千五六百年的歷史變化,古人、今人的思維方式早已是雲泥有別(這也是我們覺得古代的笑話不好笑的原因),所以這文字中的“梗”,恐怕需要點化,我們才能看得更清楚。

以上四點內容,既是我自己讀這本書的體會,恐怕也是讀者經常會遇到的問題。所以,我們要編輯一本新的《世說新語》,就要好好地解決這些問題。

看看市面上已有的《世說新語》讀本的情況,我們發現,書店裡能看到的比較優質的整理本,主要是針對專業讀者的,如余嘉錫《世說新語箋疏》、龔斌《世說新語校釋》等。它們不是普及讀物,一般讀者雖然也可以看,但需要很大的耐心。我擔心,在摸索和培養閱讀能力的過程中也許會把閱讀興趣稀釋甚至破壞了。而那些比較簡單的注釋本,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相同的問題,比如:1.書中沒有整合“碎片化”文本的目標和方案。2.語詞、典章、背景知識注釋欠準確,注釋中的輕重緩急處理得不盡如人意。3.內容不完整。我所說的內容“不完整”不是指“選本”,而是指很多讀本把劉孝標的注文刪掉,或者即使保留了劉孝標的注文,也不予注釋。4.點評不夠切當,要領未見得宜。以上這些情況更加堅定了我編輯這本書所確定的方向。

【唐】孫位《高逸圖》(局部)·阮籍(上海博物館藏)

把美好的設想變成一本書,其間還有很長一段距離。關鍵環節是我們需要一位志同道合的作者來實現(編輯只是編輯而已,不能越樽俎而代庖廚)。所幸,我們找到了校注者黎臻老師。黎老師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青年學者。她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現在四川師范大學文學院做博士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文學,已出版學術專著《兩晉文士的人生趣味與文學世界》,並參與撰著了《漢末三國兩晉文學批評編年》《魏晉才子傳箋證》等書。她對漢末、魏、晉歷史的了解比較深入,對《世說新語》的研究情況也十分熟悉,這種專業素養正是我們需要的。她也很讚同我們的編輯設想,所以合作非常愉快。

為了解決上文提到的閱讀《世說新語》時會遇到的四個方面的障礙,我們有針對性地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我們覺得編輯一本遴選精華的《世說新語》選本,對初次接觸這本書的讀者更為合適。正如我們前文談到的,《世說新語》1000多條,其實並不是每一條都精彩,對於初讀者來說,汲取精華,培養興趣,最為重要。精華內容,可以舉一反三。若有興趣,則可以繼續深入,研讀更專業的讀本。經過認真選擇,我們最後選了202條內容。

第二,前文提到,劉孝標注與《世說新語》的正文一樣重要。為了保證原汁原味,我們的選文是正文、注文並舉。注釋也是既注正文,又注劉孝標的注文。(想想,假如有一天別人跟你聊《世說新語》,一會說正文如何如何,一會說劉注如何如何,而你曾經讀的本子根本沒有劉注,那時候多尷尬!)

《世說新語選》內頁

第三,我們這本書是面對初學者的,所以注釋盡量細致。注釋是本書的主體內容,不妨多說幾乎。簡單說,本書的特色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疑難語詞注釋。如《捷悟》第3條曹操與楊修比賽猜字謎,曹操有句話說:“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裡。”覺:“通‘較’,相去,相差。”例不多舉。

2.疑難字詞注音。特別是形近容易誤讀的字詞,如齊衰(zī cuī)、卞壼(kǔn)、磊砢(luǒ)、新淦(gàn)等等。

3.注意介紹文化和典章制度。舉兩個例子:

(1)《德行》第25條劉孝標注顧姓的起源,本書注釋進一步介紹姓氏的發展情況。按:在上古時期,姓是同血緣的族群名號,氏是姓的分支。古代命氏有很多方式,例如戰國時期趙奢號馬服君,其後代既有以馬為氏者;以封邑為氏如本文中所舉的“顧”;以官職為氏如“司馬”,等等。秦漢以來,姓氏合為一體。

(2)《言語》第22條涉及當時選拔人才的方式。注釋進一步介紹,魏晉時期,朝廷主要用九品中正製選拔人才,同時依舊沿用兩漢的察舉的方式,察舉的科目有孝廉、秀才、賢良方正等。

4.有關人物,簡注其生平事跡,突出其與文章有關的經歷,並且注意解釋重要官職、官階的相關情況,因為這些是人物社會身份的標識,是構成文章語境的重要因素。舉兩個例子:

(1)《德行》第11條記述管寧與華歆年輕時一起讀書的故事,此時華歆尚未出仕。本書注釋華歆生平事跡曰:“華歆字子魚,平原高唐(今山東禹城西南)人,三國時魏大臣。漢靈帝末舉孝廉,除郎中,獻帝初為尚書郎,後拜豫章太守,孫策時禮為上賓。建安五年(220)被征入京。魏立,官至司徒、太尉。性清平,為政清靜。”這條簡單的介紹頗能說明華歆熱衷仕宦的情況。不僅如此,這條注釋還兼顧了劉孝標注引文的資訊。劉注引《魏略》說:“及(華)歆為司徒,上書讓(管)寧。寧聞之笑曰:‘子魚本欲作老吏,故榮之耳。’”這裡就提到了華歆官至司徒的情況,並與“老吏”呼應。老吏,精於吏事者。漢魏時期,稱吏是有貶損之意的。所以,此處管寧有嘲諷華歆之意。

(2)《言語》第3條記孔融十歲時拜訪李膺的故事。這個故事背景是李膺時“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俊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按:司隸校尉始於漢武帝,東漢時主要職責是專掌督察京畿,糾彈三公以下百官及所轄七郡犯法者,並領司州,下轄河南、河東、河內、弘農、平陽五郡,權職顯赫,與禦史中丞、尚書台並稱“三獨坐”。由此可見司隸校尉的地位十分崇重。明白了這一情況,我們再看看孔融的行為,就能見出他的膽識和聰穎了。

通過這兩個例子,我們不難發現,《世說新語》裡很多人物語言之所以有趣,主要是因為他們說的話跟他們的身份形成了張力。

5.我們的注釋還非常重視內證和外證的情況。所謂內證,是指《世說新語》書中存在兩條或幾條可以互相印證的內容。所謂的外證,就是其他文獻中含有與本書內容相應的記載(按:劉孝標注引其他文獻的情況多屬外證,此處所說特指劉注引書以外的情況)。舉兩個例子:

(1)《識鑒》第10條載張翰“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因言“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注釋中我們就引述了《世說新語·任誕》第20條的內容:“張季鷹縱任不拘,時人號為‘江東步兵’。或謂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身後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這兩條放在一起讀,張翰的個性就更加突出了。

(2)《文學》第84條載東晉孫綽品評西晉文學家陸機、潘嶽的話,注釋以按語的形式旁及時代相近的兩部重要文學批評論著——《詩品》《文心雕龍》中的相關內容:《文學》第70條劉孝標注引《晉陽秋》稱潘嶽為文“清綺絕世”,劉勰《文心雕龍?才略》稱潘嶽“辭自和暢”。而陸機以博才稱,其詩文“才高詞贍,舉體華美”(鍾嶸《詩品》)。劉勰《文心雕龍?才略》稱:“陸機才欲窺深,辭務索廣,故思能入巧而不製繁。《熔裁》篇評:“士衡才優,而綴辭尤繁。”《文學》第89條有:“孫興公雲:‘潘文淺而淨,陸文深而蕪。’”陸機與潘嶽是西晉太康文壇的兩位著名士人,各自的文辭特點由此可以見出。這條注釋內、外證相輔,稱引頗為得體。

以上3、4、5三項內容,除了力求準確解釋文本意思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還原文章的歷史語境,解決原文因“碎片化”而導致的不易理解的問題。

【明】文徵明《蘭亭修禊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6.增加申說點評,務使原文意思清晰明了。這是本書較之他本更加優勝的地方。聊舉三例加以說明:

(1)《言語》第71條記載的是謝安與子侄雪天雅集,謝道韞精妙體物喻雪的故事。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不過,很多注釋者在點評中會先入為主地認為謝朗“撒鹽空中差可擬”一無是處。其實不然。本書注釋首先引述了宋代陳善《捫虱新話》的看法:“撒鹽空中,此米雪(按:猶今言雪籽)也。柳絮因風起,此鵝毛雪也。然當時但以道韞之語為工。予謂《詩》雲:‘相彼雨雪,先集維霰。’霰即今所謂米雪耳。乃知謝氏二句,當各有謂,固未可優劣論也。”可見,謝朗的比喻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既然如此,那麽大家為什麽偏愛謝道韞的形容呢?這是因為她的比喻頗能形容大雪洋洋灑灑、舒闊迂遠的狀態。人們稱譽謝道韞的擬喻,正是那個時代追求神韻的無意識地體現。這也說明當時藝術風尚也悄悄改變了。余嘉錫認為:“二句雖各有謂,而風調自以道韞為優。”而今我們更加認同謝道韞,其實就是藝術風尚變化後形成的審美取向。這樣的注釋是比較客觀全面的,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言語》第98條:司馬道子與謝景重一起賞月,司馬道子覺得,如果月亮沒有一點遮蔽就好了。謝景重則認為,有微雲點綴則更好。於是司馬道子就開謝的玩笑,說:“卿居心不靜,乃複強欲滓穢太清邪?”這句玩笑話,字面意思很淺,但這淺顯之言背後其實是別有意趣的。或許因為字面太簡單,所以一般的注釋本都不加說明,本書卻不因為其簡單而忽視它,注釋說:“司馬道子欣賞‘天月明淨,都無纖翳’,其實是在賞味一種明淨清拔的人格境界。宋代詩人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詩有‘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兩者頗有相合之處。謝景重以為‘不如微雲點綴’,則是側重於賞玩一種朦朧的藝術氛圍。”結合這段闡釋,再回過頭看原文,相信讀者的體會會更加深刻、更加豐富。

(3)《文學》第1條所記述馬融、鄭玄師生的故事,裡面提到馬融打算派人追殺鄭玄(這個故事其實是虛構的),鄭玄這個時候也懷疑他司機會來追殺,於是就“坐橋下,在水上據屐”,躲起來。馬融善於占卜,在行動前,先推算鄭玄的情況,推算的結果是鄭玄“在土下水上而據木”,於是就取消了追殺令。這是為什麽呢?當今很多注本不明所以,沒有講清楚,或者避而不注。我們的注釋對此做了清晰的解釋:“馬融推算的結果是鄭玄在‘在土下水上而據木’,把‘土下’理解為埋在地下,把‘水上’理解為黃泉之上,把‘據木’理解為裝在棺材裡,因此認為鄭玄已死。其實這是同樣精通占卜的鄭玄故意誘導馬融落入圈套的結果。古代的橋多以土石為之,鄭玄穿著木屐躲在橋下水邊,也正是‘土下(土橋)’‘水上(河水)’‘據木(木屐)’的狀態。”經此講解,裡面的機構就豁然開朗了。

我們這本書在注釋上力爭詳盡、準確,類似的例子,書中隨處可見,限於篇幅,我們不能枚舉。總之,作者注釋本書花了很大的功夫。本書雖為普及本,但其學術含量是非常大的。作者所引學術觀點,不僅有余嘉錫、龔斌、蔣凡等這些專論《世說新語》學者的意見,還廣征陳寅恪、唐長孺、錢鍾書、宗白華等大家名家的論著。可見,作者注釋本書是非常嚴謹認真的,書的背後有很堅實的學術支撐,這是真正的專業人做專業的事,不是隨意攢湊之作。

第四,針對原書人物譜系複雜、指稱繁複的情況,我們不僅在注釋中加以說明,還特地編制了8個魏晉時期重要世族主要人物世系表,即3幅魏、晉兩朝帝系簡表,5幅東晉政壇中重要士族的世系簡表:(1)魏帝系簡表,(2)西晉帝系簡表,(3)東晉帝系簡表,(4)琅邪王氏世系簡表,(5)太原晉陽王氏世系簡表,(6)潁川鄢陵庾氏世系簡表,(7)譙國龍亢桓氏世系簡表,(8)陳郡陽夏謝氏世系簡表。表中附注相關人物字號、官職、爵號、諡號、廟號等,可以與正文、注文對照,很直觀,很方便。這些表是其他《世說新語》選注本基本沒有的。

琅邪王氏世系簡表

第五,本書前還有一篇7500余字的前言,以鳥瞰的方式介紹了漢末、魏、晉時期的社會歷史和社會思潮演變的情況,並且歸納了魏晉名士審美追求的主要特點及其背後的價值觀念。這篇前言為我們提供一個全幅的歷史背景知識。有了它,我們就不會在“碎片化”的閱讀中迷失方向。

以上五個方面,就是我們努力解決《世說新語》原書歷史局限的措施。不知其效果如何,還請讀者檢驗。希望我們的工作能夠為讀者閱讀這部經典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

最後,我還想說,專業人士也不應忽視這本書。

(本文作者李俊,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曾呈葛雲波、胡文駿、陳建賓三位老師審閱,他們提了很多寶貴的修改意見,特此鳴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