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奧數興起之初的老教材看奧數熱:錯的不是奧數,是“熱”

作者丨小石頭

來源丨小石頭侃升學

今天,我們先辟個謠。

剛剛落幕的2019(第十一屆)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中國隊又取得了第六名的佳績,所有選手無一金牌。

拿到第一名的又是美國隊,而近些年表現強勁的韓國隊,又以10分之差位居第二。

於是近兩天有很多文章痛心疾首的表示,疾呼這是奧數被政府搞黃了的又一個證據,連我們的“傳統優勢項目”都保不住。甚至拿出官方的聲明做佐證:在我國最重視的三大國際比賽中,中國隊均折戟沉沙。

羅馬尼亞大師杯數學競賽 (簡稱RMM ) ,是由羅馬尼亞數學會主辦的國際邀請賽,於每年2月份舉辦,僅邀請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 ( IMO ) 中成績突出的中國、俄羅斯、美國與其周邊的一些歐洲國家組隊參加。

簡單查證一下就能發現:羅馬尼亞大師賽雖然是以國家隊身份參加的三大賽之一,但其實我國每次原則上都是派出在CMO(中國數學冬令營)中表現較好的一個省隊參加這個比賽。

名曰國家隊,其實是省隊。

據小石頭了解,本次我國派出的上海隊,只是去年CMO中排名第三的隊伍,而且出戰的陣容並非上海的最強陣容。

拿個第六名,完全不出所料

況且前些年的表現,以省隊參賽也沒比第六名好到哪兒去。

以此來說奧數被禁奧令搞黃了,有些太過敏感

論據雖不合理,但近些年奧數乃至數學的這塊陣地,確是在實打實的淪陷的。

這種淪陷不僅體現在IMO(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連續四年敗北上,在高考數學難度一降再降上;在基層民眾話語權的爭奪中,一些人用了以偏概全的卑劣伎倆,也逐漸讓奧數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對象。

但它畢竟為我們貢獻了幾百位狀元,但它畢竟還塑造了黃金十年裡,大家對國民數學水準的自信。落到這個份上,小石頭還是蠻痛心的。

在這個民意視奧數為毒瘤的今天,我想為它說幾句話。

奧數對孩子究竟有沒有幫助?我可以明確的下結論,有,而且不小。

要探討奧數本身的功效,還需要在一個純粹、客觀的視角下來看,但今天的奧數熱夾雜了太多的社會因素,很難公平公正的下結論。

小石頭特地找了幾本奧數興起之初的老教材,以期說明奧數有沒有用這個問題。

第一本是國家隊教練單墫主編的《數學奧林匹克-小學版》,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6月第一次發行。

編委都是數學競賽界的泰鬥如胡大同 陶曉勇 孫維剛 陳平 葛軍 熊斌等

單墫老師,是我國首批18個博士之一,1990年作為領隊和主教練帶隊參加IMO,六名選手全部金牌;1991年當選全國優秀教師,7月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92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中共十四大代表。

我們注意幾個要點:

1. 普及小學數學奧林匹克的合理性是因為小學生求知欲旺盛,學有余力的孩子需要一些課外讀物來開拓眼界、增長智力

2.北京101中學的老師業餘時間舉辦講座,從事小學數學奧林匹克的教學,數年來成績斐然深受各界歡迎

3.在各類數學競賽中,北京學生執全國之牛耳,各地學生需要努力超過北京學生,才能形成多角鼎立之勢。

在單老師短短幾百字中,我們可以概括出奧數發燒之前的社會格局。

奧數在中小學生中的教學本是出自公立學校的。公立學校教師經常會從課外讀物中取材,來幫助課內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能力,有益於學生的數學學習。

而在高端方面,北京作為全國最早開展中小學奧數教學的地域,在競賽方面獨領風騷。

但是單老師也特意囑咐了大家:

智力開發,切忌拔苗助長,急於求成。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興趣,不可過深、過多、過難。不可貪多求全,造成學生囫圇吞棗,消化不良。

這就是真正教育家的責任心。

第二本書,編者雖然不如上本大頭,卻更能清晰地展現當時的社會格局。

《北京市城近郊區-小學數學奧林匹克講義》,科學技術出版社,93年5月第一版。

小石頭簡單翻閱了本書,難度上比前一本簡單甚多,作為給近郊區普及小學奧數的教材很合適。那麽為什麽要為近郊區學生普及小學奧數呢?編者在前言中回答了這個問題。

我們再劃重點:

1.把課上教學和學科課外活動結合起來,是當時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

2.當時有一個東西,叫做《小學數學競賽大綱》

3.本書與課上知識同步,源於教材又高於教材,力求使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數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開發智力。

可見,當時的教改是秉承“通過各種方式改進課內教學”的思路來進行的,力求在課堂上多教孩子一些東西,培養興趣、提高學習成績。

至於有那麽多編者從事此道,一來是通過小奧來提高成績的渠道行之有效,二來是通過改變難度來形成層級的小奧,確實能讓小學生接受

而我們今天看到的批判文,往往是這種套路。

某央視主持人的文章表示,自家孩子在奧數班上度日如年,根本聽不懂老師在講什麽,於是得出奧數無用的結論;某大學教授對著一道腦筋急轉彎的題目痛批奧數,向大家宣揚學奧數就是接受這種糟粕。

怎麽小奧就在這三十年裡,從過去那種堂堂正正、官方認可,公立學校參與的提高成績的法寶,就變成了今天一些人眼中的魔鬼呢?

依小石頭看,這是源於一些人別有用心的概念偷換。

其實社會上的不滿來自於很多方面,譬如公立學校減負後學生大把無從支配的空余時間,譬如家長下班後送娃上課通勤的苦逼,再加上課外培訓從腰包裡流走的銀子,小升初招生信息的不透明。

如此種種,在一些春秋文筆的寫手手裡,都轉嫁給了奧數。豎起了這面公共的靶子,就是給了不明就裡的圍觀群眾發泄的空間。

試想一下,倘若只是每天三點放學後的,公立校辦幾次奧數興趣班;您不用舟車勞頓,孩子不用起早貪黑,成績還有所提高。大家真的還有這麽多對奧數的怨氣麽?

可惜,那時節已經回不來了。

奧數熱,奧數熱,錯的不是奧數,是“熱”。

既然錯在“熱”,那麽我們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是:誰適合學奧數?

一個廣泛認同的說法是,5%的孩子適合學奧數,這個說法來源於中科院院士張景中回答記者問題時候的言論。

據小石頭仔細查閱,他本人並未給出切實的研究數據證明5%的科學性。也沒有任何一篇論文有明確的科學依據解釋清楚了,5%這個數字究竟是哪裡來的,但這個數字卻被各種媒體瘋狂引用。

知網上很多論文開篇就是,“據研究表明,只有5%的孩子適合學習奧數”,再依此給出這樣那樣的結論和社會研究,著實是這個時代裡一種莫名喜感的噱頭。

到底什麽是“適合”,根本沒人嘗試去說清楚。

既然說到這裡,小石頭在這裡妄自菲薄的為大家解釋一下,什麽是我眼裡的“適合”,又如何界定一個難度的奧數有多少人適合學?

奧數本就是一個變化較多的學科,哪怕基本方法學的很明白,會做現有的題目,也不一定能讓新題目迎刃而解。很多孩子,說起每個專題都頭頭是道,公式背得明明白白,但做的出做不出新題,是個玄學問題。

但我們不能說這樣的孩子,學奧數就沒有用了。故而我的中心思想是:有一定實力,並且可能從中獲取收益的學生,我便認定他適合學。

我們先給出三個檔次的奧數難度:

1.高檔難度,例如:RDF、QHF、LOL、BDF、YCB的難度。

2.中檔難度,例如:SDZX及其他民辦校,SSF等公立校的難度。

3.低檔難道,課內提高。

高檔難度,我們以YCB為例,想在本難度獲益,不參加YCB是基本不可能的。

在往年還在辦的時候,一年四萬人,六個年級。其中低年級組人數較少,我們大致估計的分配應是4千,而中高年級每年級8千人。

而全北京一個年級在讀人數約11萬人,比例是:8000÷110000≈7.3%

這7.3%裡又有五分之一是隻做對一道題或者一道題都做不對的,完全不可能從中獲益,那麽可能從高檔難度奧數中獲益的人群比例是:7.3%×4/5=5.84%

您可能說,這個比例和上面給出的5%還比較接近。其實,遠郊區縣基本沒有參與YCB的孩子,那麽去除掉遠郊區縣的干擾,僅說您在城八區可能從高檔奧數中獲益的人群比例大致是:5.84%×1.5=8.76%

城八區的這8.76%的孩子,可能拿到YCB獎項對升學有益(往年),算是小奧裡學有所成的對象。說一句適合學,不過分。

中檔難度,暫以本難度最火熱的SDZX為例,在這個實力段的孩子,基本都會把SDZX作為目標之一。

其考試往年最多的時候一萬多人,我們取個9000。這9000人,應該說是奧數學的不算非常透徹,但也有一定實力可能在往年的各種民辦校考試中獲益的孩子,比較有代表性。

這9000人,有80%來自海澱,由於其他區縣不好統計,我們就算這海澱的7200人

這7200人,又有20%是來賺吆喝的,壓根考不上,故而可能獲益的人群是5760人

這5760人,又不包含實力遠超SDZX不來考試的,也並未包含由於住宿原因不來的考試的,我們姑且擴大到6500人

那麽這6500人在海澱區的比例有多少?6500÷22000≈29.0%

至於其他城區,其實孩子從智能上並沒有太大差異,哪怕比例低,也不會低到哪裡去。

低檔難度,小石頭粗略的認為,是能在課內考到97分以上的孩子。

這些孩子可能夠不上民辦校的奧數水準,但稱為學有余力應該是綽綽有余的,學一些課內提高的數學完全沒問題,有益思維、拓展見識。

只要孩子坐得住,又怎麽能說他們沒有從中獲益呢?

這個比例,恐怕各位家長比小石頭更清楚,就不在這裡計算了。

5%什麽的,只是一些人用來拍死奧數的危言聳聽罷了。

有句前蘇聯時期的老話,還想在此分享一下:數學是思維的體操

專業運動員練習體操可以拿金牌,普通民眾練體操也可以強身健體,每個人都可以從適合的難度裡找到益處。

那麽今天,為什麽奧數遭到了這麽多人的記恨?

我看,問題在這裡。

一來,一些人隻適合拿來強身健體,卻非要做專業訓練,反而指責專業訓練反人類。

北京理工大學文學院教授痛批奧數

二來,一些人嘴上說強身健體,卻做著拿金牌、進國家隊的春秋大夢。接受國家隊應該找專業運動員的事實難上加難,健身老大爺自告奮勇才公平公正。

三來,一些人把體操改成了氣功到處行騙,強身健體的目的沒達到,落了一地的冤債。

近來看到越來越多的新聞,奧數與升學脫鉤,學科競賽遭取締;取而代之的書法加十分,藝術進中考,甚至已經在幾個省市先行試點了。

脫鉤的那些,真的就比掛鉤的那些低賤嗎?一二禁奧,一五便拿不到冠軍;沒有肥沃的土壤,再好的樹苗也隻長不成參天大樹。二十年後,我們是否還能挺直腰杆跟下一輩說:中國人數學很棒

立國之本真的不是理工,而是國學嗎?民國時候倒是有幾十位國學大師,可惜那會兒民不聊生、途有餓殍。國學確實讓我們自信,生產力才能填飽肚子。

奧數,蒙受了太多不白之冤。

它該死的如此慘淡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