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9個月虧損超8億,成立一年赴美IPO,瑞幸咖啡在急什麽?

作者:王滿華

瑞幸咖啡到底差不差錢?

2019年1月3日,瑞幸咖啡在北京舉辦媒體溝通會時,瑞幸咖啡創始人、前神州租車COO錢治亞說,巨額虧損在預期內,未來3-5年會持續補貼,“這與投資人態度高度一致,他們還擔心瑞幸保守了”。完全一副不差錢的樣子。

但隨即,路透社的消息稱,瑞幸咖啡已經接觸了瑞士信貸銀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等3家投行,欲今年赴美IPO(首次公開募股),目標是在IPO中尋求30億美元估值。IPO最早預計是在5月或6月進行。

按照創業企業的正常發展規律,往往是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未來增速放緩時才會尋求上市。選擇在快速增長期就提前上市融資,無異於把未來的權益拱手讓人。

因此,瑞幸咖啡選擇在這個時間節點赴美上市,不免讓人猜測,其是否正面臨再融資困難的問題,不得已求助於二級市場。當然,也不排除瑞幸咖啡想讓利於民,讓大家分享瑞幸咖啡快速成長的收益。

但就目前來看,這個收益還是負的,而且虧損非常非常多。

一年虧掉8.57億元

2018年12月,瑞幸咖啡披露了其2018年營收狀況。據最新融資計劃書顯示,瑞幸咖啡2018年前9個月累計銷售額為3.75億元,而淨虧損卻高達8.57億元。

近9億元的虧損究竟來自哪裡?我們不妨算一筆账。

根據財務數據顯示,截止去年12月,瑞幸共賣出咖啡8500萬杯,如果根據其給出的年預計銷售額7.63億元計算,那麽平均一杯的售價是8.9元,可以理解為目前每杯咖啡零售價的30%。而有人估算過,在瑞幸每一杯咖啡折合下來的成本就高達30元。

這還只是單杯咖啡的成本,要想獲得盈利,瑞幸咖啡需要考慮的因素自然還有許多。

和其他互聯網企業輕資本、輕管理的經營模式不同,瑞幸咖啡的產品定位決定了其必須重資本運行。其中,數千家實體店所帶來的機器維護、人力、房租等成本,就是瑞幸目前回避不了的主要難題。

有業內人士曾測算了瑞幸咖啡開店運營成本。目前瑞幸的大部分店面皆為快取店,一家快取店的成本主要包括:

設備:咖啡機2台、開水機、滴濾機、冰箱各一台共40萬左右;

裝修:1平方米2000元,每個快取店大概30-50平米,共計6-10萬元;

人員:兩名店員和一名店長,店員薪資5000元,店長薪資1萬元/月;

租金:根據不同城市不同地段,房租也不盡相同;

配送:順豐配送員每送一單可以拿到7元,而瑞幸給到順豐的費用大概是8-10元/單。

也就是說,每增加一個門市,瑞幸咖啡就要花費50萬元以上的成本,批量採購之後,我們按40萬計算。

此後,每個月還要付出開店運營的成本。其中薪資3萬元(含稅費五險一金等),假設一家店一年賣出60000杯咖啡,每個月賣出5000杯咖啡,則快遞費用為4萬元(按8元下限計算)。再加上房租水電等各項成本,每個月每個店的淨支出至少8萬元。

如果今年瑞幸將門市數量擴張至錢治亞所承諾的4500家,一年的運營53.2個億的淨支出,還不包括咖啡等原材料採購成本、選址、廣告推銷等運營成本。這些錢是無論怎樣都是要花掉的。也就是說,每天瑞幸咖啡一開門,就要先花出去1500萬。

這個數字是否合理?首先來看6萬杯咖啡的預估量——根據星巴克2014年的財報統計,中國內地星巴克年均銷售額大概為573萬人民幣,平均每天營業額1.57萬元,按28元一杯拿鐵計算,每天銷量是560杯,再假定有一半銷售額來自非咖啡收入,每天銷量是280倍。這一假設基本合理。

與此同時,按照一年單店6萬杯銷量,2000家店總銷售規模為12000萬杯,去年瑞幸咖啡總銷量8500萬杯,考慮到很多店是後續開起來的,這個數字也基本合理。如果銷量繼續增加,外賣支出也會進一步增加。

那麽收入是多少呢?按照4500家店,每家店每年銷售6萬杯咖啡,合計銷量是27000萬杯,每杯售價10元,銷售收入是27億元;如果平均售價是20元,銷售收入是54億元,考慮到還有咖啡等原材料的成本,依然很難賺錢。

更何況,2018年花8.9元買一杯瑞幸咖啡的用戶,2019年,肯不肯花20元繼續去買一杯瑞幸咖啡?

如果咖啡價格翻倍,用戶還會買單嗎?

從目前來看,瑞幸咖啡主要瞄準的是介於星巴克咖啡和速溶咖啡之間的消費人群。這部分消費群體最顯著的特徵就是對口味敏感度弱、對價格敏感度高,因此很容易被補貼所吸引。

但同時,這部分顧客對於品牌的忠誠度也是極低的,有補貼的時候他們會消費,一旦補貼減少甚至沒有了,用戶瞬間就會跑掉。

除忠誠度外,用戶體驗也是目前瑞幸的一大短板。

事實上,在中國,咖啡市場的剛需人群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多。根據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統計的數據顯示,中國平均每人每年消費的咖啡小於5杯,就算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每人每年消費咖啡的數量也不過是20杯;而歐美國家人均年消費約400杯相比,是中國的80倍。因此,想要單純靠賣咖啡實現盈利是非常難的。

以巨頭星巴克為例,星巴克之所以能在中國咖啡市場獨領風騷20年,憑借的當然不僅僅是咖啡,星巴克賣的是空間。星巴克優質的門市服務及裝潢,為消費者構建出了一個社交、放鬆的場所。咖啡不是剛需,但是社交是剛需。就這點而言,瑞幸咖啡的線下門市卻常常因為體驗過差而被吐槽。

瑞幸咖啡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於是提出了Any moment(無限場景)的概念,但就目前而言,瑞幸的無限場景,其實與“外賣”服務沒有太大區別,且優勢並不明顯。

於是乎,擺在瑞幸咖啡面前的問題已經顯而易見了:如果瑞幸咖啡選擇繼續“賠本賺吆喝”,則賣得越多虧損越多;如果瑞幸咖啡想要賺錢,就至少要把售價提高一倍。問題在於,售價提高以後,現有用戶是否還能維持住過去的忠誠度和消費頻次呢?

如果瑞幸咖啡不想通過咖啡賺錢,那麽它下一步又該怎麽解決盈利問題?這筆账算不過來的話,再想從投資人手裡拿到錢,恐怕就要困難很多了。

實際上,瑞幸咖啡B輪融資裡,投資人就幾乎都是老面孔。雖然瑞幸咖啡說:“綜合考慮到公司數據的保密性和有限的額度分配,我們選擇了這些對團隊和項目更了解和熟悉的投資機構。”

但很顯然,如果有新股東願意進入,瑞幸咖啡就不會急著去資本市場IPO了。

綜上所述,瑞幸咖啡想要通過盈利留住投資人似乎很難。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去二級市場碰碰運氣。據業內人士分析,瑞幸咖啡此次急於赴美上市,其原因很有可能就是資方和創始團隊急於套現。

艱難上市路

對於瑞幸咖啡來說,上市這條路,同樣困難重重。

事實上,瑞幸上市的新聞並非首次曝出。早在今年1月,億歐英文網站EqualOcean也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投資銀行已開始為瑞幸咖啡準備關於香港聯交所IPO的上市資料,當時通過網上企業認證信息查詢,瑞幸咖啡已經在境外注冊瑞幸咖啡(香港)有限公司。外界認為這或許是在為赴港IPO做準備。

但當時外界對此也存在質疑,有媒體指出,由於瑞幸開業僅1年多,未符合主機板上市至少3年經營紀錄要求,將是上市障礙。

據港交所《上市規則》,在港上市的公司需要通過“盈利測試”“市值/收益/現金流量測試”及“市值/收益測試”中其中一項,且任何一項均要求申請上市的公司都要具備不少於3個會計年度的營業紀錄。

時隔一個月,瑞幸咖啡又被傳出將在紐約上市。

據金融界報導,知情人士表示,除受港交所《規則》限制外,另一個原因是,瑞幸咖啡也希望在估值方面與總部位於西雅圖的星巴克進行比較。

但是,美國投資者是否會就此買單?

有觀點指出,雖然華爾街或許不需要企業立刻盈利,但它需要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而瑞幸咖啡目前佔據的市場份額,皆為金錢鑄就。僅從這一點來說,一味擴張而忽視科技創新的瑞幸咖啡,顯然不具備。

瑞幸曾公布數據顯示,2018年3個月內複購率已超50%,媒體《紅周刊》根據此數據為其算了一筆账,認為至少有50%甚至更多的用戶出現“消費安慰心理”,而這部分群體也將成為瑞幸咖啡負面口碑極大的隱憂。

另外,行業分析也指出:僅靠快速做大市場,不注重品牌文化、價值的沉澱,不利於瑞幸咖啡達到上市融資的目的。

寫在最後

在2019年戰略溝通會上,瑞幸咖啡創始人錢治亞定了一個“小目標”,稱瑞幸咖啡在2019年將繼續新建2500家門市,使門市總數在年底大於4500家,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

瑞幸已經為這場豪賭打響了第一槍,後續投資人和用戶能否如期跟上是這場賭局的關鍵。

朱嘯虎曾說:“好的需求,完全是靠自發,靠口碑產生出病毒式的傳播,靠錢燒出來的,基本都是偽需求。”

而憑借燒錢遊戲站上互聯網風口的瑞幸咖啡,或許通過資本運作也可以實現上市,但即便如此,瑞幸咖啡的問題就真的解決了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