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連咖啡關店過冬,給燒錢搶市場的咖啡新零售玩家敲響警鍾

作者:龔進輝

近年來,資本的瘋狂湧入,使咖啡這門看似傳統的生意火了起來,湧現出不少咖啡新零售品牌,最火的當屬瑞幸咖啡,2018年在全國23個城市開出了2073家門市,積累1254萬消費客戶,銷售8968萬杯咖啡。

與瑞幸咖啡相比,成立更早的連咖啡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品牌認知度並不高,而且短期內都無法比肩瑞幸咖啡,因為其正陷入發展困境,不得不關店自救。據《經濟參考報》報導,連咖啡在春節前後完成了一輪店面調整,全國關店比例達到30~40%。此前,連咖啡在全國鋪設門市數量約為400家,此次調整波及至少120家門市。

對此,連咖啡方面回應稱,關店是調整早期不符合要求的門市,實際關店率為5%,目的是保證公司回到盈利狀態,做好過冬準備。不難看出,資本寒冬下,連咖啡將一批虧損的門市關掉,是回歸利潤和商業本質的表現,未來其將把盈利當作門市考核的首要指標。

事實上,連咖啡之所以做出上述調整,與其陷入資金困境有關。連咖啡最近一次融資停留在去年3月,彼時B+輪融資1.58億元,拿下B+輪融資後,其門市擴張進一步提速,宣稱到年底門市數量將提高至500家。考慮到門市擴張成本不菲,1.58億元看似很多,實則難以支撐連咖啡的巨大野心。

因此,連咖啡不得不關店自救,強調有望在第二季度回到盈利的狀態,並透露將在4月份公布新一輪融資,意在向外界傳遞“困難只是暫時的,未來更美好”的利好信號。不過,我並不看好連咖啡未來前景,其可能會在下個月完成新一輪融資,但想在第二季度重回盈利,存在一定的難度。

其實,不管連咖啡關店比例到底是30~40%還是5%,關店這一動作本身就能說明一定的問題,即輕資產模式不能一招鮮吃遍天。據零售老闆內參報導,連咖啡早期門市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咖啡館,創始人王江稱之為“站點”,主要為外送咖啡訂單承擔咖啡前置倉和廚房功能,門市功能則進行簡化,“隻負責製作、配送,不負責接待、收款等。”

以站點形式來開店的好處是成本相對較低,這也決定連咖啡把重心放在線上,既入駐美團外賣、餓了麽等平台,也發力微信服務號、小程序,服務形態以外賣咖啡為主。此前,連咖啡CMO張洪基曾表示,連咖啡未來會All in小程序。憑借低成本運作,加上拚團、虛擬咖啡館等行銷打法為品牌造勢,連咖啡曾迎來短暫的高光時刻。

截至2017年底,連咖啡在北上廣的100多家站點已全面實現盈利,當年雙12期間,單日峰值更是接近40萬杯,成為咖啡新零售領域的一匹黑馬。不過,這一良好勢頭並未延續到2018年,反而吞噬了此前自身打下的基礎。

一方面,上文提到,連咖啡拿到B+輪融資後便開啟瘋狂擴張,但被落後的管理能力拖後腿。由於其前期擴張過快,選址盲目,造成了同一區域內門市數量過多的情況,後期開的門市不僅沒有盈利,反而拖累老店業績,再加上各種成本疊加,前期融資基本燒光。這也就解釋了,為何連咖啡會強調“兩個門市位於同一個商圈或擁有重複配送範圍的,就可能會關閉其中一家”。

另一方面,橫空出世的瑞幸咖啡來勢洶洶,用補貼搶市場,效果立竿見影,加上傳統咖啡巨頭星巴克傍上阿里大腿,攜手餓了麽在一線城市發力外賣咖啡,對連咖啡形成左右夾擊之勢,後者不可避免面臨大量用戶流失,訂單量下滑嚴重。要知道,星巴克比連咖啡更能吸引追求小資情調的中產階級。成本居高不下、營收上不去,連咖啡的盈利局面沒持續多久就陷入虧損的境地。

值得注意的是,關店前夕,連咖啡經歷了一輪30%的銷售提價,這或許是其訂單量銳減的直接原因,但也有可能與春節是咖啡銷售淡季有關。退一步講,即便連咖啡不漲價,面對品牌優勢突出的星巴克和市場攻勢凶猛的瑞幸咖啡,其在旺季訂單量也不一定能高到哪裡去。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銷售慘淡已經是許多連咖啡門市的常態。

或許是意識到輕資產模式在日益激烈的咖啡市場競爭中的局限性,去年年底,連咖啡開始向重資產模式轉型,即強化線下門市的零售作用,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據悉,其擬在2019年初於一線城市開設50~60家形象店,以核心城市優質商圈為主,並且主要布局“大本營”華東市場。

明眼人都看得出,此舉代表連咖啡向市場妥協。與站點相比,線下形象店的建立,可以改變連咖啡在消費者心目中外賣咖啡品牌的固有認知,以新形象示人有利於吸引更多潛在客群。因此,不要驚訝於連咖啡一邊關店一邊開店,這不過是一種發展策略而已。

不過,競爭激烈的線下市場,勢必將給連咖啡帶來更為嚴峻的考驗。要知道,星巴克在線下的號召力很強,瑞幸咖啡在發力外賣咖啡的同時,也在積極拓展堂食,並提出“無限場景”品牌戰略,包括咖啡廳、辦公室、大學校園、加油站、休閑聚會等場景。

我認為,連咖啡從主攻線上過渡到線上線下並重,思路是正確的,但落地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困難,比如之前暴露的選址問題、管理經驗缺失、如何與星巴克正面交鋒。因此,連咖啡方面強調,2019年新店數量會相對謹慎。可以預見的是,連咖啡會更加注重完善運營模式,而不是急於遍地開花,只有單店跑通後才會開啟小規模複製,否則將面臨成本營收一高一低,不利於其盡早摘掉虧損的帽子。

當然,連咖啡在發展過程中還面臨兩大挑戰:用戶習慣的培養、產品的穩定性,這也是咖啡新零售賽道上所有玩家共同面臨的難題。

先說用戶習慣的培養。中國咖啡市場方興未艾,是吸引熱錢湧入的一個重要原因,你會看到各種報告猛誇潛力巨大。比如,相比全球範圍內現磨咖啡在咖啡總消費量中87%的高佔比,中國現磨咖啡現磨咖啡僅佔16%;2017-2022年,中國咖啡店銷售額將以5.7%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到2022年將達到794億元,咖啡店預計將達到8萬家。

冷靜點,千萬不要被一片讚歌所輕易迷惑。時至今日,咖啡對於大多數消費者來說並不是必需品,充其量只能算生活的調劑品,導致不少用戶尚未養成日常喝咖啡的習慣,國內咖啡市場總體需求並沒有報告描述的那麽大。另外,當前國內咖啡市場一片繁榮,與瑞幸咖啡們的補貼刺激密不可分,靠燒錢俘獲的用戶粘性並不高,一旦補貼下降,用戶不可避免興趣下降,甚至轉向其他品類。一言以蔽之,短期內不要對國內咖啡市場抱以太大期望,無法走向真正的繁榮。

再說產品的穩定性。不少用戶抱怨連咖啡、瑞幸咖啡口感不好甚至難喝,實際上點出了咖啡產品穩定性問題,涉及到供應鏈和配送。前者指需要加強供應鏈和品控管理,形成自身的品控標準和研發能力;後者指網點密度,決定了線上訂單量和用戶體驗。

注意,用戶體驗不僅僅是等待時長,還關乎口感——咖啡口感會隨著溫度的下降而直線下降。因此,外賣咖啡必須想方設法第一時間將咖啡送到消費者手中,連咖啡和瑞幸咖啡采取的策略是,通過配置專門的配送隊伍,將傳統外賣3公里配送範圍縮減到門市周邊1公里之內,好處是配送更快、咖啡保鮮度更好,但需要大量門市配合。且不說無奈關店的連咖啡做不到,強如瑞幸咖啡也壓力山大。

種種跡象表明,連咖啡發展受挫更多是自身原因,不能上升到唱衰整個咖啡新零售行業。換個角度看,其關店調整也未必是壞事,以退為進,向盈利看齊,在開源節流上下功夫。當然,連咖啡變陣過冬也給其他咖啡新零售玩家敲響警鍾,補貼終究不是長久之計,必須思考如何提高盈利能力、達到盈虧平衡,自我造血才能走得更遠更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