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乾隆養生必點菜單「板栗燉雞湯」3秒剝栗子訣竅,拿走不謝

秋天到了,又到板栗收貨的季節,滿大街的糖炒栗子,讓人饞的直流口水。於是,常常想到一道特色名餚「板栗燉雞湯」,將栗子入菜,也是我的最愛!據說它發源於江西的一個武山西岩汪陂村,乾隆年間,一位精明的商人將此湯獻到京城,乾隆品嚐後,如獲珍寶,賜名「武山雞」。板栗和雞肉,營養豐富,是葯膳的上等食材,中醫認為,板栗「補脾補腎、健胃強筋、活血止血」。板栗和雞肉一起烹調,有補腎虛、益脾胃的作用。

板栗燉雞湯

食材

老母雞500克 板栗300克 金絲小棗7粒 寧夏枸杞12粒,乾香菇3朵 薑適量 鹽適量 料酒適量 胡椒粉適量

食材

做法

蔥切2厘米小段,薑取大拇指指甲蓋大小,拍碎即可。

乾香菇泡發好後切成刀背厚度的薄片,金絲小棗7粒洗凈備用。

老母雞洗乾淨,取半隻雞剁成塊狀,剩下的放冰箱冷凍。

雞塊放入加冷水的鍋中,煮開後,雞肉焯水5分鐘,撈出瀝乾。

起鍋燒油,用油潤鍋後將油倒出,下入雞塊炒至偏黃色,撒入蔥、薑繼續煸炒出香味。

倒入料酒去腥提鮮,加水3000克左右,以蓋過雞肉為準,大火燒開後撇除血沫。

倒入板栗和香菇,二次沸騰後,轉小火慢燉70分鐘,小火控制在湯中間小泡翻滾即可,勿用大火,容易渾湯,渾湯會使口感大打折扣。

倒入紅棗和枸杞後,再慢燉12分鐘左右,具體時間以雞肉的口感為準,每隻雞飼養的年限不同,雞肉的老嫩程度也會不一樣,最後,關火、撒鹽和胡椒粉。一道美味就做成了。

菜品

小貼士

1.快速剝栗子的竅門,用水沖洗沖洗,用刀切一個小口,鍋裡放入適量清水,加入栗子,放入適量鹽,煮開後再煮一分鐘,關火,蓋住蓋子燜五六分鐘,趁熱剝皮,特別好剝,又快有好。

2.用飼養兩年以上的老母雞烹調,味道會更香更鮮。

3.鹽一定要最後放入,放早了,雞肉會木,燥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